分享
2017年12月09日19:31 解放日报

分享



从2014年开放的淮海中路217号“爱马仕之家”、“绿房子”吴同文住宅,到今年的上海荣宅,沪上一些著名的老建筑经过修缮向公众开放,引发阵阵热潮。





最近听说,另一座老洋房

——90多岁的宝庆路3号也开放了。


在上海的老外圈里曾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没到过宝庆路3号,就不算真正了解上海文化”。这里对上海人来说,也是既熟悉又陌生.....


小观听说,居住在此的“老克勒”有开舞会的习惯,即便已经在新千年,他们这种精致高档的生活方式依然保留。然而小观又未曾去参加过....


小观也听说过关于这座房子归属权的纷纷扰扰,却又没有听说过“一锤定音”的结果。


那么,这座神秘的老洋房最终的结局如何呢?


豪宅·家族


宝庆路3号建于20世纪20年代,原属德国商人,始建者用了整整7年时间修建这个花园,当时的家具和灯饰等均从法国进口。后来被“颜料大王”周宗良买下,作为主要居所。整个宅邸土地使用面积4774平方米,建筑面积1048平方米,被称作“上海滩第一私人花园”。

1946年,周宗良移居香港。1951年,周宗良的外孙徐元章入住宝庆路3号,那年他7岁。


老克勒·舞会


从此,徐元章的命便和这幢房子长在了一起。而后,宾朋来了又走,人生几经风雨,他却几乎足不出户。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曾经有幸走进这个房子,看到过徐元章的ball room。她在《宝庆路3号往事》中提到....


第一次登门,出于上海人的直觉,我带了一盒红宝石的鲜奶小方。走进一扇破落的小门,我跟着徐元章穿过一间低矮的杂物间,转过看上去快要塌了的楼梯,再穿过一间厕所、一条甬道,突然,一间方正明亮的跳舞厅赫然眼前。大约150平方米的厅,铺着黄色的地板,朝南一侧是一色落地窗。窗外白色的台阶下,便是那大得有些奢侈的草坪。

 


舞会差不多7点开始,一群年龄完全应该进养老院的体面人陆续就位。他们当中有医生有退休教师,但绝大多数人是一生从未工作过的小开,穿着油光锃亮的皮鞋、梳着油光可鉴的头发。


就像经典94.7播放的查理林怀旧音乐节目,那位老克勒每次用上海话说“吾伲来听一首river rita”的时候,我真是酥了半边。这里也是一样,他们自称的时候不说“阿拉”,而是用更为正统的上海话说“吾伲”,称呼对方都是查理陈、马丁李、密斯黄。这是他们的入场券。


在《胡桃夹子》里,被诅咒的王公大臣变身玩偶木偶。只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魔法解除,这些贵族才能恢复人形,自由走动。对于徐元章和他的朋友们而言,每周五的这场舞会,不啻如此。那是与屋外现实世界抗衡的一个短暂而温柔的时刻。


当舞会结束,曲终人散,徐元章什么都不是。他一生不曾真正工作过。多年来除去朋友接济和卖画所得,他的收入甚至还不够他出门上一次馆子。衣服也穿得廉价。他拥有过华服美食,但他并不以为意。


纠纷·遗忘

 

徐母50年代去法国后再也没有音讯,作为失踪人员子女,他对这幢老宅并无继承权。


2006年5月12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宝庆路3号财产继承分配一案作出终审判决:维持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原判,“周广仁、周平受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委托出价人民币7300万元的竞价,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确实是最高报价,且支付到位。”


这样的判决意味着,这处目前上海滩最大的私人花园洋房将以7300万元的价格为地产集团所有。


周氏后人自然不认可,于是这桩官司愈发纷繁复杂。


但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从来不会对一件事情关注太久,因为总有源源不断的新鲜事物在等待着他们。宝庆路3号的新闻渐渐少了,没人关心它的最终结局。





“ 

讲完了往事,小观仿佛做了一场关于上海滩豪门恩怨的梦。这座房子有种奇怪的魔力,它介于真实与梦幻之间,这里上演过绝大多数市民不曾经历的上流生活,但又有着不可规避的世俗金钱纠纷,这些矛盾让宝庆路3号显得愈发神秘。



结局:从私家花园到公共建筑


这座常年大门紧闭的著名私人花园,如今“变身”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而且是国内首家交响乐博物馆。


截至12月,宝庆路3号开放已满两个月,人气满棚。12月8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用手机预约发现,下周的两个场次全部排满。


宝庆路3号建筑群整体风貌


当年走不进去的私人豪宅

现在可以让大家一饱眼福

当年无法享受的生活方式

现在也能体会一番




花园洋房建筑群风格迥异


宝庆路3号是上海市中心少数拥有大面积花园的花园洋房。门外看并不起眼,大门里却是“别有洞天”。‘’



近5000平方米占地面积中,一边是5栋老洋房,与洋房紧密相连的是半个足球场大的花园和草坪,几颗百年香樟郁郁葱葱。

 

位于宝庆路3号内部的大花园

 

仔细看,可以发现5栋老洋房并非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有的是马赛克墙面,有的是卵石墙面,有的是水刷石墙面,还有涂料墙面。


花园洋房经典的卵石墙面


门窗以木制门窗和钢门窗为主,2号楼西南角安装了少见的铅条彩色玻璃窗。


其中,卵石墙面的洋房走“古典风”,配有棕红色门窗和红瓦屋顶;面砖外墙的洋房走“简约风”,除了黑色钢制门窗和几根绿色装饰线,再无多余装饰。

 

铅条彩色玻璃窗

 

据宝庆路3号修缮项目主创建筑师、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院长助理宿新宝介绍,5栋建筑风格迥异主要是因为建造时期不同。


宝庆路3号原为德国商人在1925年所建,原来只建造了2号楼和5号楼。


1930年,上海近代染料大王周宗良收购房产,并于1936年委托近代著名的华人建筑事务所——华盖建筑师事务所改建,新增1号楼和3号楼,逐渐形成目前的建筑群形象。


“新楼”中的1号楼采用了当时上海滩最新潮的现代主义风格,外观简约,是原来房主用于接待客人的地方。

 

老洋房内部装修简约

 

记者近日走进洋房内部,只见褐色的地板、木护壁、木踢脚以及楼梯大多未经更换,整体室内装修风格简单,色彩朴素,衬托出内部展品的珍贵价值:中国第一架演奏用的斯坦威钢琴,国内现存最早的交响乐演出节目单,工部局乐队录制的黑胶唱片……


按照原样修复的壁炉


中国第一架演奏用的斯坦威钢琴

 

在整个宝庆路3号,洋房群只占三分之一左右,其余都是大花园。一条充满老上海风情的弹石路和洋房群相连,将人引入花园。花园内保留着数十根大型树木,其中不乏百年古树。高大的乔木伫立在花园后方,前院是绿篱和花丛,景观层次分明,是典型的德国庭院风格。

 

大花园采用德式庭院风格


还原建筑风貌和旧日情景


宝庆路3号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其1、2、3号楼是保留历史建筑,4、5号楼是一般历史建筑。在从私家花园到公共建筑的修缮“蜕变”过程中,主要以恢复历史风貌和装饰特色为主,让人们置身其中,如同“穿越”回当年。

 

外墙和门窗最具特色,要予以保留。由于长期无人居住,洋房屋架和其它木质结构被白蚁侵蚀,风化严重。外墙修复和结构加固,要在不改变外立面主要轮廓的前提下进行。

 

修缮前的宝庆路3号外观有些破败

 

暴露在室外的外墙卵石因年代久远,逐渐脱落。施工人员要先对墙面材料仔细清洗、分析研究,选好合适的卵石尺寸。“‘卵石墙面’是花园洋房的经典组成,镶嵌太浅容易脱落,镶嵌太深就没有立体感。只能靠人工,一颗一颗粘上去。” 承担施工修缮的上海建工四建集团宝庆路3号项目经理沈国忠回忆道,当时仅墙面粘卵石的就有30个人。还有部分马赛克墙面有小面积脱落,后期填补的马赛克是去景德镇专门烧制而成。

 

工人正在一粒一粒地粘卵石

 

在一些细节之处,木制门窗依然采用过去的榫卯结构,木制百叶窗也保留传统工艺。窗户中间一根凸出的木杆,用手上下拉动,就可以调整百叶转动方向。在室内,所有家具的摆设都按照20世纪30年代的样式进行摆设。

 

院内所有的木质门窗全部采用榫卯结构

 

除了一次性保护修缮,后期运维也考虑到持续保护的问题。经过专业测算,宝庆路3号的建筑楼板负载标准大概是200公斤/平方米,相当于每层楼只能同时承载10个人。参照这个测算结果,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把每次参观的人数限定在50人以内。


建筑“再生”如何融合新设计


从私家花园到公共建筑,从“住宅”转为“博物馆”,老建筑难免要进行功能调整。但是新增功能的同时,要尽可能维护建筑原貌。


 

宝庆路3号的5座墅彼此独立,结合布展需求,需要串联出一条流畅的参观流线。因此,在2号楼和5号楼之间新增一座连廊。工程人员特地将连廊位置向北“挪让”,保留住既有院落的空间形象。立面采用大片玻璃,在室内外都能看到绿化,采光通透,让新建的连廊与周边融为一体。此外,室内新增的空调设备全部“藏”在家具后面,或隐蔽角度,避免带来“突兀感”。

 

新建的连廊贯通两座洋房,采光通透

 

与此同时,所有木质材料均涂上了防腐保温层,每个房间都安装了喷淋设备,并专门建造消防控制中心、水泵房。这样的改动是否会有悖于老建筑保护的初衷?

 

“建筑的保护更新一定要结合当下需求,在不破坏老建筑精髓的前提下植入新功能。因此,适度改造来满足结构和消防需求是可行的。” 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常务副院长卓刚峰表示。

 

一座别样的博物馆

 

不过,老建筑能否真正重获新生,关键在于功能定位。近年来,有越来越多老洋房被改造为餐厅、商业中心或者办公空间,受到人们关注。“这是老建筑的优势。时间要素在建筑演变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附着的文化内涵、名人轶事会给人带来天然的亲切感。”卓刚峰认为,老建筑的业态选择一定要因地制宜:“功能定位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硬件是否合适,即新功能可不可以有效合理地融入原有环境。在软件方面,要注意改造后是否受到人们的欢迎。”



《宝庆路3号往事》的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依稀记得,每次按响他的门铃时,徐元章老人会用那种漫不经心的糯糯上海话说“长远不见想我了吧,进来切杯咖啡吧。”


发生在宝庆路3号的那些家族故事终将逐渐模糊,如今焕然一新的它会带领参观者一起,回望这座城市无尽的音乐风华。除了老洋房的魅力之外,这里还有很多关于交响音乐的精品馆藏。市民如果想去,可通过“地产宝庆”微信公众号预约登记。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上观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新闻晨报 等

相关作者:戚颖璞、沈轶伦 等

微信编辑:小小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一年狂卖7.5亿的“神药”是咋回事
  • 2017年度第一尴尬梗:社会我XX
  • 不成问题的问题:赵云是文官还是武将
  • 故事:窗外的梨花雨还是金黄地下着
  • 2017最有趣电影我站定《奇门遁甲》了
  • 女孩子嫁错人是会送命的
  • 《寻梦环游记》取景地原来在这,美呆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