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91岁院士陈俊武“不敢歇”:不能靠“枸杞”活着
陈俊武
91岁高龄的陈俊武每天都会准时来办公室,收看邮件、研究课题、指导项目,风雨无阻。
“你是咱国家的‘宝贝’,要注意保重身体。”好友送他枸杞,他说:“没必要保命,我不能靠‘枸杞’活着。”“枸杞”和“苟且”发音相近,老人有自己的幽默。
陈俊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被誉为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奠基人,曾与炼油工业的多项“共和国第一”息息相关。在1956年抚顺石油设计院创立之前,他已在人造油领域展现了出众的才华,耄耋之年又指导攻克了煤制烯烃的世界性难题,堪称老兵新传奇。
虽然成果已经足够丰硕,荣誉已经足够多,但是陈俊武仍然每天勤勉工作、努力思索。他说:“继续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和退休后应该享受的潇洒生活相比,确实形成反差,但我在工作中寻找到了乐趣、得到了补偿。”
养成好规律与时间博弈
不设闹钟,每天6点半准时起床,绝不赖在床上。熟悉陈俊武的人都知道,他是个特别有规律的人。工作有工作的规律,假日也有假日的规律。赶上节日了,他会和女儿出去吃顿好的,改善下生活。这种“规律”,也是一种行动自觉,陈俊武从学生时代就养成了。
祖籍福建的陈俊武,1927年3月出生于北京的书香门第。中学时期,父亲又把他送进了师资优秀、校规甚严的教会学校。他中学时期做的笔记,里面到处都是英文。
“开始到教会学校学习的时候,完全用英语讲学,我学不下去回家哭,但是父亲让我坚持,后来几个月也坚持下来了。”这段经历为他学习外文资料打下了好基础,至今,陈俊武每天都查看大量外文专业资料,让年轻人佩服不已。
1944年,17岁的陈俊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工学院应用化学系。
北大自由的学术氛围,让青年时代的陈俊武如鱼得水。他除了学好本专业的课程外,还自学了有机化学、经济学等课程,并得到了等众多知名教授的教诲。自大二开始,他把兴趣专注到化学工程,除了指定的教科书外,还自学了其他化工专著。
1948年7月,22岁的陈俊武从北京大学化工系毕业后,几经辗转,于1949年12月来到辽宁抚顺矿务局,参加了人造石油工厂修复的工作。
建国初期,百业待兴。那家日本占领东三省时修建的煤液化工厂早已停产多年,厂区内杂草丛生。面对技术资料匮乏,生产条件简陋的现实,勤奋好学的陈俊武一头扎进车间,把自己学过的理论和眼前的装置设备印证对照、摆弄琢磨,弄不清的问题就向专家请教,向老工人师傅学习,经常忘了晨昏暮晓,衣服上经常油渍斑斑……
1952年,陈俊武在变换车间值班时发现,水煤气和水蒸气混合的“蒸汽喷射器”抽力很大,于是联想到水煤气鼓风机是否必要的问题。经过一番钻研,陈俊武弄清了参数,与工友一起利用倒班时间做了关闭旁路试验。结果表明,鼓风机在停止供电的情况下依然自动旋转,车间其他设备运转正常。这样,一台风机一晚上就节省了25度电。此举开了技术革新先河,轰动全厂。
“不能觉得自己不错了、得到了很多荣誉,就该歇一歇了”
“回顾自己的经历,我一直在前进,创新的思想没有停顿。”陈俊武对自己一生的事业进行总结说。事实也确如其言。70年的风霜雨雪,见证了这位老科学家的拳拳报国之心。陈俊武与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
新中国的石油工业,炼化产业几乎一片空白,国内需求却已逐渐显现。1961年底至1962年初,石油部召开科技工作座谈会,会议决定自力更生开展流化催化裂化、铂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及有关的催化剂、添加剂等五项炼油工艺新技术攻关,尽快改变我国炼油工业技术落后的面貌。34岁的陈俊武受命担任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设计师。
面对外国层层技术封锁,经过陈俊武和同事历经4年多的艰苦攻关,1965年5月5日,我国第一套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60万吨/年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在抚顺石油二厂建成投产。我国炼油工业新技术的“第一朵金花”盛开,带动炼油技术一举跨越20年,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按照陈俊武提出的技术方案建设的兰州炼油厂50万吨/年同轴催化裂化装置投产,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全国优秀设计金奖。同年,他又主持了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技术产业化开发和采用自主技术建设一套全新催化裂化装置置两大任务。1985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渣油催化裂化技术在石家庄炼油厂实现产业化,1987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既有同轴结构、又有高效再生的10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在上海炼油厂建成投产。1994年,该技术获得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领域的第一个发明专利授权……
在陈俊武等几代化工人的努力下,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一片荒芜到满园锦绣。目前,我国建成投产的各种催化裂化装置已有上百套,总加工能力已经达1.5亿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催化裂化大国。催化裂化技术,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990年,陈俊武离开企业领导岗位后,自感体质和思维尚好,提出要继续工作。直到10多年前,年事已高的陈俊武仍提出:“在今后五到十年,我仍可从事两方面工作,一是指导重大工程技术开发,二是探讨能够胜任的宏观战略性课题,并愿意为此学习过去不熟悉的知识,争取提出一些对国家、对大局有益的论据和建议。”
煤制烯烃曾是煤化工行业的一个世界性难题。1997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专家刘中民等到洛阳交流甲醇制烯烃中试技术成果,希望借鉴流化床技术经验开发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陈俊武敏锐觉察到煤基甲醇制烯烃广阔的市场前景,促成了公司与对方的合作。DMTO工业试验期间,陈俊武不顾80岁高龄,5次奔赴陕西华县试验现场。
在陈俊武的指导下,该项目完成从实验室、工业中试和工业示范装置的“两次一百倍”工程化技术开发,并于2010年8月在包头市建成世界首套、全球规模最大的DMTO工业示范装置,在煤制烯烃领域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如今,DMTO技术已在国内近20家企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功地开辟了烯烃生产的非油技术路线,促进了我国甲醇制烯烃战略性新产业的快速形成。2015年1月,DMTO技术荣获2014年度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时至今日,陈俊武依然出语坚定:“学习没有止境,成就也没有止境。不能觉得自己不错了、得到了很多荣誉,就该歇一歇了。我思想上时刻警惕,不敢有这个思想。”
申报技术成果时,他常常刻意划掉自己的名字
“清白不是出身而是为人,无亏心事,不负于人;清廉不是提倡清贫,而是不谋私利,奉献与索取得当;清高不是孤芳自赏、曲高和寡,而是以高雅为荣、庸俗为耻。”陈俊武的正直清廉和近乎严苛的律己在石油石化行业可谓有口皆碑。
面对多元化的社会,陈俊武不移冰雪气质、松梅品格。对国际国内找上门来的名人辞典与列传,以及各级各类新闻单位记者的采访,他大多谢绝。他不止一次说过:“个人取得了一些成就,固然可以聊以自慰,但绝不应居功自傲。何况成绩之中凝结着大量合作共事者的心血。”每每申报经他指导的技术成果时,陈俊武经常会划掉自己的名字。
绚烂至极归于平淡,而在这样的平淡之中,人们更多体味到的是他与大家的融合和亲近。陈俊武早就谢绝了配秘书、配专车的专家待遇,坚持步行上班二十余年。
陈俊武的家人讲了一件往事。有一个星期天,他在路上不小心扭伤了脚踝,当时疼得脸色发白、冷汗直流,坐在马路边上。附近就有电话,只要他在电话里说一声,单位马上就会派车来接他。但是他仍努力站起来,一瘸一拐走到公交车站。
陈俊武对自己特别“小气”,到外地出差,常常会为省点坐出租车和住宾馆的钱而计较;但他对他人又异常大方,曾把自己应得的奖金捐给公司幼儿园、捐给郊县优秀民办教师、奖励优秀青年科技人员,还默默资助新安县一名贫困生上大学,直到大学毕业。2016年3月,陈俊武又将在郑州大学6年兼职所得20万元全部捐出,用于奖励优秀青年学子。
“陈俊武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为我们诠释了奉献精神的真实内涵。”中石化洛阳工程公司党委书记王国良说,“陈俊武院士不仅仅是我们国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奠基人,他对事业、对人生的不懈追求和境界,也已成为我们的一面旗帜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石化人不断前进。”
陈俊武说:“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进入新时代。我虽然年纪大了,体力差了一些,还是能作一些贡献的,还是要‘不待扬鞭自奋蹄’!”
不管时代如何变幻,陈俊武一直站在科研前沿,站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91载岁月如歌。喜好古典诗词的陈俊武,曾赋诗抒怀:“耄耋老翁忆平生,有志年华事竟成。亦老苍天情未了,扁舟浩海又启程。”
(原题为:《91岁院士陈俊武:不能靠“枸杞”活着》)
91岁高龄的陈俊武每天都会准时来办公室,收看邮件、研究课题、指导项目,风雨无阻。
“你是咱国家的‘宝贝’,要注意保重身体。”好友送他枸杞,他说:“没必要保命,我不能靠‘枸杞’活着。”“枸杞”和“苟且”发音相近,老人有自己的幽默。
陈俊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被誉为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奠基人,曾与炼油工业的多项“共和国第一”息息相关。在1956年抚顺石油设计院创立之前,他已在人造油领域展现了出众的才华,耄耋之年又指导攻克了煤制烯烃的世界性难题,堪称老兵新传奇。
虽然成果已经足够丰硕,荣誉已经足够多,但是陈俊武仍然每天勤勉工作、努力思索。他说:“继续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和退休后应该享受的潇洒生活相比,确实形成反差,但我在工作中寻找到了乐趣、得到了补偿。”
养成好规律与时间博弈
不设闹钟,每天6点半准时起床,绝不赖在床上。熟悉陈俊武的人都知道,他是个特别有规律的人。工作有工作的规律,假日也有假日的规律。赶上节日了,他会和女儿出去吃顿好的,改善下生活。这种“规律”,也是一种行动自觉,陈俊武从学生时代就养成了。
祖籍福建的陈俊武,1927年3月出生于北京的书香门第。中学时期,父亲又把他送进了师资优秀、校规甚严的教会学校。他中学时期做的笔记,里面到处都是英文。
“开始到教会学校学习的时候,完全用英语讲学,我学不下去回家哭,但是父亲让我坚持,后来几个月也坚持下来了。”这段经历为他学习外文资料打下了好基础,至今,陈俊武每天都查看大量外文专业资料,让年轻人佩服不已。
1944年,17岁的陈俊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工学院应用化学系。
北大自由的学术氛围,让青年时代的陈俊武如鱼得水。他除了学好本专业的课程外,还自学了有机化学、经济学等课程,并得到了等众多知名教授的教诲。自大二开始,他把兴趣专注到化学工程,除了指定的教科书外,还自学了其他化工专著。
1948年7月,22岁的陈俊武从北京大学化工系毕业后,几经辗转,于1949年12月来到辽宁抚顺矿务局,参加了人造石油工厂修复的工作。
建国初期,百业待兴。那家日本占领东三省时修建的煤液化工厂早已停产多年,厂区内杂草丛生。面对技术资料匮乏,生产条件简陋的现实,勤奋好学的陈俊武一头扎进车间,把自己学过的理论和眼前的装置设备印证对照、摆弄琢磨,弄不清的问题就向专家请教,向老工人师傅学习,经常忘了晨昏暮晓,衣服上经常油渍斑斑……
1952年,陈俊武在变换车间值班时发现,水煤气和水蒸气混合的“蒸汽喷射器”抽力很大,于是联想到水煤气鼓风机是否必要的问题。经过一番钻研,陈俊武弄清了参数,与工友一起利用倒班时间做了关闭旁路试验。结果表明,鼓风机在停止供电的情况下依然自动旋转,车间其他设备运转正常。这样,一台风机一晚上就节省了25度电。此举开了技术革新先河,轰动全厂。
“不能觉得自己不错了、得到了很多荣誉,就该歇一歇了”
“回顾自己的经历,我一直在前进,创新的思想没有停顿。”陈俊武对自己一生的事业进行总结说。事实也确如其言。70年的风霜雨雪,见证了这位老科学家的拳拳报国之心。陈俊武与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
新中国的石油工业,炼化产业几乎一片空白,国内需求却已逐渐显现。1961年底至1962年初,石油部召开科技工作座谈会,会议决定自力更生开展流化催化裂化、铂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及有关的催化剂、添加剂等五项炼油工艺新技术攻关,尽快改变我国炼油工业技术落后的面貌。34岁的陈俊武受命担任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设计师。
面对外国层层技术封锁,经过陈俊武和同事历经4年多的艰苦攻关,1965年5月5日,我国第一套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60万吨/年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在抚顺石油二厂建成投产。我国炼油工业新技术的“第一朵金花”盛开,带动炼油技术一举跨越20年,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按照陈俊武提出的技术方案建设的兰州炼油厂50万吨/年同轴催化裂化装置投产,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全国优秀设计金奖。同年,他又主持了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技术产业化开发和采用自主技术建设一套全新催化裂化装置置两大任务。1985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渣油催化裂化技术在石家庄炼油厂实现产业化,1987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既有同轴结构、又有高效再生的10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在上海炼油厂建成投产。1994年,该技术获得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领域的第一个发明专利授权……
在陈俊武等几代化工人的努力下,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一片荒芜到满园锦绣。目前,我国建成投产的各种催化裂化装置已有上百套,总加工能力已经达1.5亿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催化裂化大国。催化裂化技术,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990年,陈俊武离开企业领导岗位后,自感体质和思维尚好,提出要继续工作。直到10多年前,年事已高的陈俊武仍提出:“在今后五到十年,我仍可从事两方面工作,一是指导重大工程技术开发,二是探讨能够胜任的宏观战略性课题,并愿意为此学习过去不熟悉的知识,争取提出一些对国家、对大局有益的论据和建议。”
煤制烯烃曾是煤化工行业的一个世界性难题。1997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专家刘中民等到洛阳交流甲醇制烯烃中试技术成果,希望借鉴流化床技术经验开发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陈俊武敏锐觉察到煤基甲醇制烯烃广阔的市场前景,促成了公司与对方的合作。DMTO工业试验期间,陈俊武不顾80岁高龄,5次奔赴陕西华县试验现场。
在陈俊武的指导下,该项目完成从实验室、工业中试和工业示范装置的“两次一百倍”工程化技术开发,并于2010年8月在包头市建成世界首套、全球规模最大的DMTO工业示范装置,在煤制烯烃领域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如今,DMTO技术已在国内近20家企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功地开辟了烯烃生产的非油技术路线,促进了我国甲醇制烯烃战略性新产业的快速形成。2015年1月,DMTO技术荣获2014年度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时至今日,陈俊武依然出语坚定:“学习没有止境,成就也没有止境。不能觉得自己不错了、得到了很多荣誉,就该歇一歇了。我思想上时刻警惕,不敢有这个思想。”
申报技术成果时,他常常刻意划掉自己的名字
“清白不是出身而是为人,无亏心事,不负于人;清廉不是提倡清贫,而是不谋私利,奉献与索取得当;清高不是孤芳自赏、曲高和寡,而是以高雅为荣、庸俗为耻。”陈俊武的正直清廉和近乎严苛的律己在石油石化行业可谓有口皆碑。
面对多元化的社会,陈俊武不移冰雪气质、松梅品格。对国际国内找上门来的名人辞典与列传,以及各级各类新闻单位记者的采访,他大多谢绝。他不止一次说过:“个人取得了一些成就,固然可以聊以自慰,但绝不应居功自傲。何况成绩之中凝结着大量合作共事者的心血。”每每申报经他指导的技术成果时,陈俊武经常会划掉自己的名字。
绚烂至极归于平淡,而在这样的平淡之中,人们更多体味到的是他与大家的融合和亲近。陈俊武早就谢绝了配秘书、配专车的专家待遇,坚持步行上班二十余年。
陈俊武的家人讲了一件往事。有一个星期天,他在路上不小心扭伤了脚踝,当时疼得脸色发白、冷汗直流,坐在马路边上。附近就有电话,只要他在电话里说一声,单位马上就会派车来接他。但是他仍努力站起来,一瘸一拐走到公交车站。
陈俊武对自己特别“小气”,到外地出差,常常会为省点坐出租车和住宾馆的钱而计较;但他对他人又异常大方,曾把自己应得的奖金捐给公司幼儿园、捐给郊县优秀民办教师、奖励优秀青年科技人员,还默默资助新安县一名贫困生上大学,直到大学毕业。2016年3月,陈俊武又将在郑州大学6年兼职所得20万元全部捐出,用于奖励优秀青年学子。
“陈俊武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为我们诠释了奉献精神的真实内涵。”中石化洛阳工程公司党委书记王国良说,“陈俊武院士不仅仅是我们国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奠基人,他对事业、对人生的不懈追求和境界,也已成为我们的一面旗帜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石化人不断前进。”
陈俊武说:“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进入新时代。我虽然年纪大了,体力差了一些,还是能作一些贡献的,还是要‘不待扬鞭自奋蹄’!”
不管时代如何变幻,陈俊武一直站在科研前沿,站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91载岁月如歌。喜好古典诗词的陈俊武,曾赋诗抒怀:“耄耋老翁忆平生,有志年华事竟成。亦老苍天情未了,扁舟浩海又启程。”
(原题为:《91岁院士陈俊武:不能靠“枸杞”活着》)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推荐新闻
- 【 新闻 】 辱华节目拒道歉还辩称幽默 瑞典人都笑...
- 【 军事 】 出鞘:中国怎在高原应对印度反坦克导弹
- 【 财经 】 最高法:出租车案发率高于网约车
- 【 体育 】 中国女排二队3-0完胜日本卫冕 刘晏含...
- 【 娱乐 】 自拍被周杰伦"揪错" 昆凌:老公我错了
- 【 科技 】 深击|腾讯游戏 危“鸡”四伏
- 【 教育 】 新司考考试模式创新 替考者将终身禁考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