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媒体谈泉港官方回应渔民落水送医:冷漠而不负责任

媒体谈泉港官方回应渔民落水送医:冷漠而不负责任
2018年11月08日 13:42 澎湃新闻

  原标题:马上评|泉港碳九泄漏:充分有效回应关切迫在眉睫

  福建东港石化6.97吨碳九泄漏,看起来没有那么轻描淡写。4日凌晨发生的泄漏,直到今天,仍有当地居民在社交媒体上求助。他们在港口附近闻到了刺鼻气味,这让他们心慌。

受事故影响,不少渔排上的泡沫浮材被腐蚀,造成渔排下沉,当地渔民损失严重。受事故影响,不少渔排上的泡沫浮材被腐蚀,造成渔排下沉,当地渔民损失严重。

  11月6日,有家属向媒体反映,一位渔民因为抢救鱼排晕倒掉到水中,被送到医院抢救。当地政府就此回应说:“暂不能确定其因掉入有污染的海中住院。”

  这个回应看起来天衣无缝,但是却只会助长猜测和怀疑。4日凌晨泄漏发生后,渔民得到消息后去抢救自己的鱼排,他掉进水里,到医院被诊断为双肺炎。尽管他发病和污染之间的关联确实需要更深入的调查,但是对民众来说,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几乎是本能的反应。

  从另一个角度看,渔民去抢救鱼排掉在海里,如果这个事情是成立的,就说明当地在应急处置上存在很大问题。泄漏发生后,专业抢修、清污队伍进入,同时应该做好附近居民的疏散工作。有人能够进入污染领域,足见当时局面的混乱。

  6.97吨碳九泄漏,这个数字看上去没那么可怕,但是公众对碳九所知甚少。化学物品的泄漏,最容易造成公众恐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公众普遍缺乏相关知识。人们从空气中闻到的异味,让他们做出自然的判断。如果有人因此感到恶心甚至晕倒,在传播过程中,事件注定会发生夸张和变异。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充分、有效地公开信息,向公众作出解释。

  但事发后当地的回应,却是惜墨如金。4日晚上,泉州市泉港区环保局通报,“泉港区已出动船舶100多艘次,人员600多人次,调集近600袋油毡进行吸附回收,碳九泄漏领域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这个回应,其实没多少人注意。

  这个白天,救援和清污人员肯定在忙碌着,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一整个白天,公众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在互联网上,碳九泄漏被发酵成了“泉州异味事件”,如果你搜索“泉州”,这个关键词就会被自动推荐出来,说明在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充满了猜测和恐慌。

  据媒体报道,碳九泄漏的特殊性,在于其清理的难度很大,所以泉州方面的回应也只是说清理“基本完成“。但泄漏的碳九,是毒性较小的“裂解碳九”,还是属于专家担心的毒性更大的“重整碳九”,到现在也没有确定的消息。还有村民反映,碳九泄漏后环保局大楼外有高压水枪喷水,担心空气质量检测受影响。

  泉州方面在危机的处置过程中,信息公开是严重滞后的,而且非常简单。这样的回应不但起不到释疑解惑效果,反而会引起进一步的猜测和质疑,像“暂不能确定其因掉入有污染的海中住院”这样的句子,冷静、谨慎,但是又显得冷漠而不负责任。

  现在地方政府都拥有完善的政务媒体,发布信息的渠道是畅通的,但是,这些信息发布往往是单向的,没有现场发布会,没有互动,也很少回复网友的评论(有时候甚至关闭评论)。类似碳九泄漏这样的突发环境危机,没有交流互动场景的信息公开,注定会产生大量猜测和传言。它们就像空气中的异味一样,难以散去。

  对泉州而言,在加快事故处置、责任调查的同时,如何更及时、有效地回应公众关切,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看得见的油污可以吸附,而看不见的,会长久留在人们心头。

责任编辑:桂强

碳九泉港鱼排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