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核集团:核科技是战略高技术,核心技术从国外买不来
1991年12月15日凌晨,在上海以南115公里的浙江海盐县,秦山一期30万千瓦核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结束了中国大陆地区无核电的历史,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英国、法国、前苏联、加拿大、瑞典之后,世界上第7个能够自主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由秦山一期起步,中国核工业建设的核能反应堆家谱不断丰富,装机容量从30万千瓦到60万千瓦再到百万千瓦。在几十年核电建设运营成熟经验基础上,汲取世界先进设计理念,中国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独立出口的三代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型“华龙一号”。
“中核集团把全世界所有压水堆堆型都建造了一遍,其中的所有经验教训都走了一遍,这对我们发展自主化核电技术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和推动作用。”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核集团)改革开放4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中核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余剑锋表示,中国核工业走的道路首先是自主创新之路。核电研发从30万千瓦起步,期间引进法国、加拿大、俄罗斯、美国等国核电技术,并在这些技术基础上进行了吸收和再创新,同时总结核电建设经验,不断改进提高自主技术,“核工业60年的发展实践证明,核科技是战略高技术,其核心技术是从国外买不来的,必须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
2015年5月7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在福建省福清市正式开工建设。据余剑锋介绍,目前“华龙一号”国内外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球首堆有望在2020年建成投产。如果按计划投产,这将是全球核电史上首个按工期投产的新研发项目首堆机组。
中核的核心竞争力是23个科研院所
中核集团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国家拥有的核工业全产业链企业集团之一,从规模体量和所覆盖的产业板块来看,是中国核能行业公认的“老大哥”。2018年,中核集团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重组,后者是全球唯一一家连续30余年不间断从事核电建造的企业,承担了中国大陆地区全部核电站的核岛建设任务。
中核集团总经济师、战略规划部主任黄敏刚介绍,两大央企重组后,形成核能发电、核燃料、天然铀、工程建设、核环保、核技术应用、海外市场、装备、资产管理和金融共10个专业化公司,构成更完整的核工业产业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核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铸就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目前,中国拥有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具备年产8-12台套核电主设备的制造能力,仅中核集团就拥有同时建造40余台核电机组的能力。”余剑锋在发布会上称,中核集团拥有在运核电机组20台,在建机组6台,并同时承担15台国内外机组的建造、安装工作。
核燃料是核电的粮仓。据了解,目前中核集团可以保障所有国内堆型及出口核电站的燃料需求,燃料供应质量达到世界先进。乏燃料后处理方面,中核集团经过多年科技攻关,自主攻克了乏燃料后处理系列关键技术,建成了核燃料后处理放化试验设施,建成了国内第一座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打通了核燃料闭合循环关键技术。
然而,余剑锋坦言,在中核集团的架构中,核心竞争力是涵盖核工业所有技术专业的23个科研院所。“只有这23个科研院所具有国际性的创新水平,在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甚至与美国相当,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先,这才是中核集团将来的愿景。”
余剑锋透露,明年中核集团将实施新的薪酬考核办法,改革的第一项措施就是加大对科研院所的投资。他称,一个国家的核工业要发展,要领先国际,首先是技术领先。产业规模的领先没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技术人才的领先。
“想要留住人才,就要通过各种方式吸引科技人才留在科研院所,愿意做研究,这就应从最基本的做起——工资待遇。明年,中核集团的薪酬改革会向科研人员进行倾斜,向为集团创新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倾斜,向先进模范等人员倾斜。只要你有贡献,你有创新,你就能获得相应的待遇。全系统要认可这个价值观,要尊重科技创新人员,提高科研人员工资待遇,这样改革才能成功,良好的循环模式才能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回顾过往,从“两弹一艇”的研制开始,中国的核工业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历史。余剑锋认为,中国赶超美国等国家的核电发展,光靠经营还不够,还需要一种民族精神,“要有我们自己的‘魂’,要继续保留发扬我们的核工业精神,尤其是核工业精神里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力更生、勇于登攀的精神。这些对我们集团下一步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信心在2020年建成“华龙一号”全球首堆
中核集团与原中核建集团重组后,新的中核集团现拥有中国核电、中国核建、中国同辐等6家上市企业,资产证券化率超过60%。2015年以来,中国核电、中国核建、中国同辐相继实现IPO,促进了中核集团核电、核工程、核技术应用等核主业快速发展。
中核集团还将继续提高资产证券化比例。余剑锋称,中核的资产证券化目标须达到80%左右。“资产证券化是国有企业未来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下一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核建、原子能公司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单位,下一步要加快资产证券化步伐,加快混合所有制力度,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真正让市场配置资源。这是中核集团下一步的改革重点。”
在发展过程中,中核集团建立了支撑核工业全产业链的全球配套供应链,与俄、法、德、美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建立了商务合作。今年6月8日,中俄两国签署了迄今为止最大的核电合作项目,合同总金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项目总造价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当前,中核集团正在以“一带一路”为主要方向,推动核能全产业链走出去:在尼日尔、纳米比亚、津巴布韦和蒙古等国家控制资源量近十万吨;已在中亚、东南亚、非洲等国际市场开拓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等等。
在核电领域,中核集团将持续推动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海外项目本地化采购,积极协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体系建设。预计未来5年中核集团海外本地化采购总金额将超过36亿美元,涉及南亚、中东、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经统计,未来5年中核集团进口采购和海外业务本地化采购整体需求将超过120亿美元。
作为国内唯一实现批量出口核电机组和核设施的企业,中核集团已成功向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等7国出口7台核电机组、7座研究堆和1台次临界装置。其中,巴基斯坦是“华龙一号”落户海外的第一站——海外“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卡拉奇2号、3号机组几乎与福清核电5号、6号机组同时开工建设。澎湃新闻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卡拉奇2号、3号机组的工程进展与国内示范工程旗鼓相当。另外,中核集团与巴基斯坦于2017年签署了恰希玛5号机组商务合同,将再次建设“华龙一号”核电机组。
据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介绍,国内在建的两台“华龙一号”目前按预期计划向前推进,工程安全和质量处于良好受控状态。作为首堆示范工程,工程的设计方案固化和装备制造是影响工程的两大风险领域。中核集团目前已经有力化解了上述两大风险,有信心在2020年建成“华龙一号”全球首堆。
“2019年是‘华龙一号’首堆建设的关键之年,将由设备安装阶段转为调试阶段,明年调试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是因为中核集团承担了国内所有核电站建设,也是全球唯一一家连续30余年不间断从事核电建造工作的领先企业,积累了大量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现在,我们的核电建设能力是国际上最强的。”邢继称。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推荐新闻
- 【 新闻 】 范冰冰之后 影视工作室补税大幕开启
- 【 军事 】 出鞘:从美航母访港看香港地缘战略价...
- 【 财经 】 地产富豪李华卷入刘强东案 其妻小20岁
- 【 体育 】 世预赛-易建联15分 男篮大胜叙利亚
- 【 娱乐 】 高云翔严重指控被撤销 放弃证据质证
- 【 科技 】 隐私政策测评报告:100款App存八大问...
- 【 教育 】 应届博士年薪80万元 AI行业真这么好?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