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雪龙船白夜行 穿越密集浮冰区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雪龙船白夜行 穿越密集浮冰区
2018年12月02日 11:00 央视
原标题:【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雪龙船白夜行 穿越密集浮冰区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雪龙船在11月28日下午开始进入密集浮冰区,冰层厚度超过一米,船速明显下降,能否按照计划时间抵达中山站附近卸货区域,成了雪龙船船长面对的难题。

雪龙船在南纬63度附近遭遇到了密集冰区,放眼望去,海面上几乎全部被白色的冰块覆盖。而且与先前遇到的浮冰区冰层不同,这里的冰层厚度明显变大,很多冰层厚度都在一米左右。雪龙船在冰块间寻找间隙前行,有时候也直接骑上冰面,破冰前行。记者注意到,平时爱说笑的船长沈权,脸上的表情明显凝重了许多。

雪龙船船长 沈权:海冰这个情况不是我们能控制,整体海冰块儿大,冰厚,所以整体来说,对我们破冰还是有点难度,速度比较慢,现在也就是3到5节的速度。

3到5节的船速,也就是时速没超过10公里,还不到正常行驶速度的三分之一。距离中山站卸货的计划时间越来越近,作为雪龙船的船长,沈权必须保证雪龙船按照既定时间安全抵达卸货作业区域。天空开始飘起雪花,一些科考队员也来到驾驶室拍摄沿途偶遇的企鹅、鲸等动物。大家眼前的美景,却让沈权失眠了。

雪龙船船长 沈权:前一晚没怎么睡太多,十一点钟睡,四点钟还是三点钟就起来了,当时听到船的声音比较响,起来看,是在密集冰区里面,完全是破冰状态。

就在这个极昼的白夜里,破冰状态的雪龙船船速已经能够达到8节多了,情况似乎没有想的那样糟糕。早晨,一切又进入到了海况比较好的阶段,原来的厚冰被新冻上的薄冰取代,这对于有着1.2米破冰能力的雪龙船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雪龙船船长 沈权:现在的冰情不是一般的好,是属于太好了,最困难的那段已经过了,现在就是怎么走得更舒服一点,或者说更安全一点。

雪龙船提前三天进入南极圈

经过一夜航行,闯过密集冰区后的雪龙船进入了南极圈。这样雪龙船为接下来要展开的中山站卸货作业增加了宝贵的三天时间。

按照原计划,雪龙船将于12月3日抵达中山站开展卸货作业,但是由于航行路线选择得当,将会比原计划提前抵达作业区域。据多次参加南极科考的队员反映,与往常相比,今年的航线相对来说比较平稳。沈权船长告诉记者,这主要得益于最新的高科技保障。

雪龙船船长 沈权:现在这个卫星云图是实时可以监测,我看到海冰的情况就可以点(下载)下来,整个操作就比较简单。过去可能也就是一天一张冰图,而且像我早期的话也就是一个礼拜一张。

借助气象保障等部门提供的各种实时冰情、气象等云图信息,雪龙船一路巧妙地穿越了西风带,也多次避开海上气旋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雪龙船为后面的卸货作业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 孙波:雪龙船给我们创造了三天的时间,这样加起来是十四天,要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要把1621吨的物资从雪龙船安全地运抵南极大陆,这样的任务前所未有,历史之最。

领队孙波表示,南极多变,不仅天气会变,海洋会变,海冰也会变。在中山站附近的固定冰外围,存在着非常危险的乱冰区,这将给卸货作业造成很多的不确定性。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 孙波:这个乱冰区非常(有)风险,25次队咱们的雪地车掉进冰窟窿里就是在乱冰区里面,还有在中山站这边密布着很多的潮汐裂隙,这是我们的重点要关注的区域。

新闻特写:雪龙船上“拔出”直升机

还有一天就要到达中山站外缘海域了,南极大陆也隐约可见。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一场规模空前的卸货作业也即将展开。

无论是雪龙船,还是中山站,都在厉兵秣马,争取为挑战性的卸货作业,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昆仑站副站长 卢成:待会儿推飞机的时候一定要听指挥,我们要保护好飞机的安全,更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雪龙船在大洋上停航约两小时,要完成的最主要的作业就是让直升机出库,为第二天正式执飞做好准备。几十名科考队员顶着寒风聚集在雪龙船的后甲板上,等待着将飞机拉出机库。这一刻就意味着中山站卸货作业拉开序幕。

几十名队员齐心协力,将这架KA32直升机从机库中拉到后甲板的停机坪上。据直升机作业队队长李跃华介绍,这架直升机的主要作用是吊运货物以及运送人员和科考设备,飞机最大起重量12.7吨,最大允许的外挂总量是5吨,在南极科考中发挥着重要的运输作用。

直升机作业队队长 李跃华:它主要承担的任务就是将咱们雪龙船拉到南极内陆队和中山站的这些物资,从雪龙船上吊运到指定的地点,今年的物资量是创历年之最,任务非常繁重。如果天气允许,我们准备是每天执行五个架次的吊挂作业任务,大概飞行时间在十个小时以上。

根据第35次队临时党委制定的卸货方案,中山站卸货作业主要是通过直升机吊运和雪地车陆路运输。就现有情况看,无论是卸货距离,还是卸货作业的量,都大大超过了往届的科考。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 孙波:咱们所在的普利兹湾冰情复杂,卸货距离超过44公里,潮汐缝要搭桥,乱冰区要修路,这是任何(一次)咱们的南极考察里面没有十八般武艺一起上的。冰上卸货,这次咱们是海陆空协同作战。这样的一种场面,在我的记忆中,我觉得是中国南极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大规模、大兵种、多人员的协同作业。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