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排队登珠峰 挑战自我之前请先尊重自然

排队登珠峰 挑战自我之前请先尊重自然
2019年05月29日 16:30 成都商报
原标题:排队登珠峰 挑战自我之前请先尊重自然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黄蓝紫

连日来,“珠峰拥堵已致11人死亡”“珠峰登山者目睹队友坠亡”“珠峰遇难登山客最后短信”等话题一波接一波,成了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一个又一个勇攀“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的故事夹杂着一个个死亡消息,让人对登珠峰敬畏的同时,更增添一分恐惧。

↑图表:珠峰“大堵车”导致死亡人数上升至11人。图据东方IC

一直以来,登珠峰都是一项“以命相搏”的顶级极限运动,被少数人挑战,也正因为极高极寒极难,让登珠峰这项探险运动自诞生之初就批着神圣的光环,被使人仰望、渴望。

所以有登山者说,“山会记住我”;有登山者说,“我的灵魂永远驻足在那雪山之巅”;有登山者则说,“珠峰也是一个名利场,毕竟登上去了,成为7000多登顶的一员,也是件荣耀的事儿”。

无论为荣耀还是为了挑战自我,都是个人追求,都无可厚非,但当极少数人参加的登山运动被全世界瞩目之时,当一具具尸体被运下山之际,与之相关的问题不得不探讨一番。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为了什么?

实际上,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对于极限的突破,我们都应该大力支持。世界不断向前发展,就是因为有了一批又一批不顾生死,在未知领域不断探索的人。无论是太空还是雪山之巅,无论是月球还是深海,都是未知的领域,都足够危险,也都是人类此前未能达到的境地,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人类在这些领域留下足迹和身影,是我们对宇宙边界地不断突破,也是对世界认知的深入。虽万千人吾往矣,也可谓是这群人身上体现的精神和勇气。

↑珠峰大本营外看珠穆朗玛峰。

所以,登珠峰不易,甚至会让人失去性命,也并不是一件坏事。因此,对这群奔向雪山之巅的同类,我们应该抱以敬佩的态度,对于这些敢于挑战自我的人,我们也应该尊重,切不可用“作死”等语言来讥讽。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当然,对于进行科研考察的登山者来说,他们登珠峰是探索未知,是帮助大众更了解世界屋脊,了解我们所生存的世界。

那么那群兴趣爱好者呢?他们大多只是想在世界各地的高山之巅打卡,记录下自己的登山轨迹,在朋友圈展示自己对极限的突破。连日来,登上珠峰的登山者大多是这一类人。他们在登山前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大多都有一定的登山经验,登山是他们的爱好。

↑资料图:珠穆朗玛峰 图据东方IC

一个人如果没有兴趣爱好,那他的人生将是一潭死水。人活着,为的是追寻个人价值和人生意义,如果珠峰是他们的人生追求,也应该被尊重。生命固然是重要的,但有意义的人生比才会让生命更有光彩。如何增光添彩,同样是个人的选择。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所以,对于这些勇于探险的登山者,如若无悔,我们也不必遗憾。

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不过,当人类在登珠峰,在向未知领域探索前,所有的登山者都应该有足够充分的准备,尤其在登珠峰已经成为一项“时尚运动”之际,登山者更应该尽可能地让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应该有科学的装备,更应该有清理自己制造的垃圾的能力和意识。

实际上,在登珠峰成为热点前,5月初就有《尼泊尔14人2周清理超3吨珠峰垃圾》的消息发布。早前的1月,我国就发布了关闭珠峰的公告,公告表示,“从即日起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旅游”。

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就是俗称的“珠峰大本营”。这一规定的出台,是预防观赏珠峰的游客剧增而带来的污染风险。

↑2019年5月27日,尼泊尔索鲁孔布县南崎巴札,尼泊尔官方组织的大规模清洁运动。图据东方IC

自1953年5月29日人类首登珠峰成功之后,世界各地的登山者都想要在“世界之巅”留下足迹。随着商业登山的发展,登珠峰人的数连年增加,给珠峰带来巨大负荷的垃圾。据报道,自2018年以来,西藏自治区组织清理珠峰保护区海拔5200米以上的垃圾约8.4吨。

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脉,作为世界生态环境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最为脆弱的一环,它的污染和破坏,很可能对全世界的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在尊重登山爱好者兴趣爱好的同时,也必须要求登山爱好者尊重大自然,尊重他们所攀登的高山,尊重这个世界。在完成个人追求之时,妥善处理自身制造的垃圾,如若不行,请止步。

当然,相关国家、部门也应该严格对登山者进行严格的审核并提出相关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一部分人完成自己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之时,不破坏大家的梦想。

编辑 陈艳妮

相关报道>>

西南交大校友亲历珠峰“堵车”幸提前登顶返回时目睹攀登长队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