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梁祝”作曲者何占豪:耄耋之年仍心系“民族音乐现代化”

“梁祝”作曲者何占豪:耄耋之年仍心系“民族音乐现代化”
2019年10月20日 10:40 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梁祝”作曲者何占豪:耄耋之年仍心系“民族音乐现代化”

  【解说】在一条不起眼的老式小弄堂内,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的作曲者之一、著名作曲家何占豪的家就“藏”在此处。一间狭小拥挤却“五脏俱全”的小小书房,是何老几十年来的专属“创作天地”。

  许多人因“梁祝”认识何占豪。在中国,这首小提琴作品妇孺皆知,被称作是“不朽的民族音乐经典”,更让这段在中国民间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飞”上了世界观众的心尖。

  出生于浙江诸暨的何占豪,从小受越剧艺术熏陶,与戏曲有着“不解之缘”。

  【同期】著名作曲家何占豪

  我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到越剧团工作过。我们不仅要学习民乐,我们越剧里面还会用一些西洋乐器,西洋乐器我当时就选择了小提琴。虽然我那个时候还没有到音乐学院,越剧和小提琴,一西一中,在我的身上已经是体现出来了。

  【解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后,为了让爱听戏曲的农民群体也能喜欢上小提琴的音乐美,何占豪运用越剧音调创作了一首三四分钟的弦乐四重奏《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便是最早的“梁祝”。

  【同期】著名作曲家何占豪

  这个曲子原来不是我和陈钢合作的,是我们实验小组我和丁芷诺同学两个人合作的。因为我们自己拉乐器,小的乐曲我们都会配,但是大的乐队我们从来没尝试过,那么陈钢也觉得《梁祝》是很有意义的,那么就跟我们俩就合作了。最后这个曲子出来了,因为大部分是我和陈钢同学写的,所以我们署名也是领导决定的。

  【解说】“梁祝”大获成功后,何占豪以“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为座右铭,谱写了反映革命烈士战斗一生的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纪念历史的交响诗《龙华塔》、融入“怒发冲冠凭栏处”等传统“基因”的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等一系列作品,都受到了众多乐迷的追捧。

  【同期】著名作曲家何占豪

  我们要反映我们民族的内容,最重要的一点,要有民族的音乐语言,所以以后每一个作品,我都充分地用民族传统的民间音乐,(在)民歌或者戏曲中找。“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这条路,是振兴我们民族音乐的这条路,是真正为我们中华民族,为我们老百姓服务的一条路,是我们在音乐这个行业上面文化自信的一条路。

  【解说】如今,86岁的何老笔耕不辍,依旧坚持着自己的一套“创作美学”。

  【同期】著名作曲家何占豪

  我的创作时间一般都只有晚上10点半以后,到半夜2点半这个时间。我认为音乐的本质是美,要好听,音乐的核心是情。我写这些人物,那就自己要体会他们的感情,所以我有的时候跟人家说,我白天在这个世界里面,晚上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

  【解说】在日前的上海大剧院舞台上,何占豪与王文娟等老艺术家共同接过了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而这也是上海文学艺术界的最高奖。

  【同期】著名作曲家何占豪

  很高兴也很感谢,感谢主要是感谢广大群众对我的信任吧。我们现在这个年龄应该是传承,传承是我们的任务。

  王笈 徐银 康玉湛上海报道

越剧戏曲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