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959年《香港经济年鉴》对张裕解百纳干红的记载
由香港大公报社编辑发行的1959年《香港经济年鉴》,有一则《张裕厂的新产品》曾经提到:“张裕酿酒厂为了适应国外要求,最近又酿造了一种干葡萄酒,也就是不含糖葡萄酒,如解百纳红干葡萄酒、雷司令白干葡萄酒。”在葡萄酒领域,“干”(dry)即“不甜”的意思,“红干”、“白干”分别是“干红”、“干白”的别称。《香港经济年鉴》这段记载,是张裕解百纳干红和雷司令干白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口海外的有力佐证。
事实上,张裕公司的解百纳干红和雷司令干白早在三十年代即有出口,只是自1949年以来随着国内主要消费群体的变化而曾一度停产,但根据出口的需要又恢复生产,并于1958年编印《解百纳葡萄酒生产方法》和《雷司令葡萄酒生产方法》。关于这段历史,曾任张裕公司酿酒师兼副经理的朱梅先生在1959年出版的《葡萄酒酿造》指出,1949年之前,“烟台张裕公司把最好的葡萄制成不甜的葡萄酒(如解百纳和雷司令)”;1949年以来,“中国劳动人民的习惯是喜欢甜的,因此,张裕公司过去不甜的葡萄酒就吃不开了。在大家的概念里,不仅葡萄酒要甜的,而且还要红的,所以白葡萄酒虽是甜的也不为大家所注意。因此不甜的酒都在一个时期内停产了。从这个例子说明人们的习惯(或叫它兴趣,或嗜好)是如何地影响着生产,同时改变着生产”。
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饮食习惯。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市场环境和生活水平的变化,人们的饮食习惯也是不断变化的。1983年,张裕公司向全国果酒生产工艺学术讨论会提交的《干白葡萄酒新工艺研究技术报告》写道:“七十年代世界各国葡萄酒的生产和销售方面,逐渐趋向以干酒为主,约占葡萄酒总量的70~80%,而干酒中又以干白葡萄酒为主要类型。”
不过,干白葡萄酒在中国最终未能成为生产和销售的主要类型。中国消费者跳过干白,在九十年代中期突然掀起了“干红热”,被称为继八十年代的“啤酒热”、九十年代初的“XO热”之后的“中国人餐桌上的第三次浪潮”。
统计显示,1996年张裕公司的干红葡萄酒产量猛增至2000吨,是1995年的三倍多。只是许多刚接触葡萄酒的消费者还是不习惯干红的涩和酸,于是便出现了给干红兑雪碧或加可乐的消费习惯,以期增加甜度、冲淡单宁、中和酸度。直到今天,每当人们议及“干红兑雪碧”,总会有人振振有词:英国人还给茶加糖加奶呢!(陈耀明)
热门推荐
新浪热榜
微博/微信扫码去APP查看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