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关键时刻,中国力挺俄罗斯—— | 锐参考
华姐又出手了!
4月2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文称,“我们强烈反对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单方面强加给俄罗斯的制裁。沟通总是有必要的。”随后,俄外交部官方账号转发了华春莹的推文,并用三个表情作为评论:俄罗斯国旗+中国国旗+加油。意思显而易见,此处无声胜有声。
中俄外交人员的公开互动并非首次,每逢关键时刻都会以不同形式上演。而这次的背景是,中俄同样面临美欧的外交围堵。
近期,美国以俄罗斯进行“网络袭击”、“干预美国选举”等为由对俄出台大规模制裁措施,驱逐了数名俄罗斯外交官,一些欧洲国家也跟风驱逐俄外交官,俄方不得不采取了必要的回应措施。普京总统日前在国情咨文中强调,对俄发动挑衅者必将为自己的行动追悔莫及,俄罗斯的“红线”不容践踏。
另一边,美国不忘纠集一些欧洲国家突然借新疆问题发难,对中国进行单边制裁。中方也没有客气,第一时间进行了回击,甚至加码还回去,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些被制裁的外国机构和个人已作鸟兽散,他们为自己的愚蠢行为付出了代价。
毫无疑问,中俄外交步调一致,是在用实际行动向强权、霸凌的做法说不,跟西方国家搞封闭小圈子、搞对抗的做法有本质区别。4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回应相关问题时就指出,“中俄是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维护各自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上,双方将继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此之前的4月1日,俄外长拉夫罗夫也说过,“俄中关系不针对第三方,是完全有别于传统军事同盟关系的一种新型国家关系,这种关系甚至更加紧密。”
众所周知,特朗普当美国总统的4年,对国际关系的破坏“如同大象闯进瓷器店”。国际社会本以为大象离开了,世界能太平些,没想到只是换了只不同风格的大象,破坏力依旧惊人,而且还是“定向破坏”——重点针对中俄。
拜登上台后,美俄之间的对抗明显加剧,两国关系迅速降至历史低点,拜登甚至公开称普京为“杀手”,这让二人能否在今年6月举行会晤悬念十足。近期,俄罗斯宣布将美国列入“不友好国家”名单,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也撰文指出,俄美关系实际上已从竞争走向对抗,本质上讲“已重回冷战时代”。
中国也面临类似处境。拜登政府不断宣称在气候变化等少数领域与中国进行“有限合作”,但在更多领域将与中国进行竞争。近期,美国参议院外委会高票通过“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以280页的冗长篇幅主张与中国进行竞争甚至对抗,势必长期影响美国政府的对华路线。有学者指出,这标志着拜登政府的反华色彩比特朗普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以说,在美国日益敌视中俄的背景下,近期对中俄的外交发难恐怕只是其众多幺蛾子的一部分。无论中俄说什么、做什么都会被抹黑攻击,因为美国需要塑造“敌人”,这种冷战套路他们玩了几十年。只不过这一次,可能会踢到铁板,因为时代已经变了,中俄站在反对霸权的道义高地上,尤其在新冠疫情危机持续、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时刻,中俄这种相互支持显得更加珍贵,也很有必要。
一些外国媒体及学者也对中俄关系进行了多角度分析。美国田纳西大学政治学教授安德烈·科罗布科夫认为,在与中俄的关系中制造紧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移美国公众对国内问题的注意力,如移民危机和大幅增加税收等。他说,“外交往往沦为内政利益的牺牲品。”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的文章注意到,中俄呼吁国际社会推动构建“更加公正、民主、合理的多极化国际秩序”,表达了双方“在构建这种新的世界秩序中扮演领导角色的诉求”。文章还认为,中俄关系如今更为紧密,但中国与西方仍有密切的经济联系。
或许在这家德媒看来,尽管中俄走近将会改变国际秩序,但德国乃至欧洲在与中国相处时也并非是零和关系。这跟德国政府追求外交自主的目标倒是一致。
西班牙经济学教授费尔南多·G·哈恩·科利近期在西主流报纸《起义报》上发表的文章很有代表性。文章称,中国就在那里,俄罗斯也是一样,除了在涉及自己利益的领域,中俄并没有那么好斗。寄望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破裂是不可能的事,至少在中期内,中俄的客观利益是一致的,它们的资源和能力是互补的。
文章呼吁,每个国家都应该把握进行谈判的各种机会,而不应为一个必将衰落的超级大国的利益买单。美国应该意识到、接受并面对自己处境的变化。
忠言逆耳,不知道满脑袋冷战思维的美国能不能听进去?恐怕很难。但不管能不能,中国就在那里,俄罗斯也是一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