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站在百年华中的巨人肩膀上,新侨学校如何乘风破浪?

站在百年华中的巨人肩膀上,新侨学校如何乘风破浪?
2021年04月29日 19:16 信息时报

  原标题:站在百年华中的巨人肩膀上,新侨学校如何乘风破浪?

  

  

  粤港澳大湾区正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政策资源,吸引大批国际学校进驻。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位于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广州新侨学校,它是由新加坡享负盛名的华中校群创办的一所十二年制国际化学校,今年9月开学

  近日,广州新侨学校首任校长彭大伟正式亮相,他曾先后筹建创办公立、双语、国际学校等不同模式类型学校,对国际化教育以及各类学校的筹建管理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解。“校长应该用工程师的思维去践行优秀的教育理念,希望未来培养出阳光、开放、博雅的新侨学子。”彭大伟日前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站在百年华中的巨人肩膀上,新侨学校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传承华族文化精神内涵,发出亚洲声音,影响世界。 

  

  01

  Part 1

  关于办学愿景:

  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内涵,影响世界

  信息时报:作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引入的学校,广州新侨学校的土壤和格局是否与其他国际学校有所不同?

  彭大伟: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是由已故华侨领袖、教育慈善家陈嘉庚先生发起的新加坡第一所华文中学,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作为新加坡优质基础教育的标杆,华中校群首次走出新加坡国门来华办学,落户大湾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可以说新侨学校是中国和新加坡两个国家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一次合作。新加坡教育在东南亚乃至世界的影响力较大,以中华文化为本,怎么去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在新加坡身上可以看到典范,新加坡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中国和新加坡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合作还是比较少,这样深度的一种共同办学模式尤其罕见。我们希望能够有机结合,摸索出一条在新时代下适合我们中国孩子的国际教育道路。

  信息时报:华中及华中国际学校在新加坡有较长办学历史,为何选择现在这样的时机进入中国广州创办成员学校?

  彭大伟:教育需要与时俱进,注入新的元素,赋予新的使命和责任。2021年既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又是“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新侨学校应运而生,站在百年华中的肩上,我们任重而道远。从严格意义上说,新侨学校不是一所由0到1的学校,而是从100到101的学校。作为华中校群在华唯一成员,我们将借鉴新加坡华中校群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将其成功办学经验带到粤港澳大湾区。我们也要向办得成功的学校学习取经,站在很多巨人的肩膀上,博采众长,更好地为这个时代服务。

  英美教育很优秀,这个是无可否认的。教育的本质是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在中国国内办学校,教育的主体是中国孩子。弄清楚了主体,很多问题我们就会找到答案。例如中国的教育是很注重习惯、品德的培养,学校往往承担了这部分指导和引领的功能,而这在西方国家的教育中是很少见的,我觉得这可能是新加坡教育(相比于西方教育)的优势。

  

  信息时报:在广州入驻的不少国际学校或是本土国际学校,通常会强化“中国心,世界眼”等中外合璧的字眼。但贵校的理念别具一格,强调“亚洲主张,影响世界”,这个理念看起来有点霸气,为何会提出这样的理念?学校希望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彭大伟:“亚洲主张,影响世界”是新侨学校的办学愿景。亚洲各国现在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未来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现在全世界都在提出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去塑造世界的未来,亚洲人也必须要提出我们对改变这个世界的主张。尤其疫情防控斗争的实践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中表现出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充分体现了文化自信。我们希望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内涵,重视传统价值观的传播,影响全球。 

  新侨学校的使命是培养敢为人先的栋梁之材,校训也会沿用华中校训“自强不息”。所有课程的设置都是围绕着办学愿景、价值观去设计,落实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之处,师生可以共同实践,共同成长。

  如果要给新侨的学生贴上标签,我希望是三个关键词,一是阳光,通俗的讲就是有正能量,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希望,也能把这种热情与激情带给别人,有责任担当。二是开放,我们的孩子应该是开放、多元的,开放地认识和了解世界,包括自己,有自己的精神价值和追求。三是博雅,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广泛,让他们尽可能发现自己的潜能。而博雅的“雅”也体现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02

  Part 2

  关于校长主张:

  理想学校是开放的教育生态系统

  信息时报:您个人的办学主张是怎么样的?在传承华中校群理念和走出国门再创新方面有什么期许和主张?

  彭大伟:我理想中的学校是一个和谐发展、共同成长的教育生态系统,它是开放的、多元的,就像安卓的开源系统,能服务更多的人群。好的教育应该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我主张“一个孩子,一个世界”。理念的背后,关键是如何用工程师的思维践行。

  我希望在华中的基础上传承,能够注入一些新元素。学生和老师都是独立的整体,我们可以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老师的培训方案也不要“一刀切”,也可以有个性化的设计。在传承的同时,可以适应市场发展,并为此尝试一些新的东西。

  信息时报:您突破自己的舒适圈,选择一所新的学校做创校校长,有一定挑战性。您的办学初心是怎样的?

  彭大伟:好的学校、好的老师、好的教育没有边界和国界之分。长期以来,我们都在学习西方教育,一开始是在模仿学习,接着是实践,有了一些思考,到了第三个阶段,我们有自己的创新、发展。我一直在从事国际教育方面的工作,但国际教育整体氛围还是以学习西方为主,看到华中之后,我就坚定了我们为华人的孩子办优质教育的信心。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思考的是如何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我个人的能力、影响力虽然有限,但是我会竭尽全力,自强不息,真正回归教育的本质,让孩子具备认知,思考、学习、沟通、创造的能力。

  信息时报:作为一所新学校,怎么样可以给到家长信心? 

  彭大伟:我们希望新侨学校能做中国教育走向国际的一个探索者。我相信有三方面的优势给了我们信心:第一是新侨学校依托于百年华中丰富的办学经验。新侨学校是新的,但是我们的办学经验、办学资源不是新的,百年华中的升学成绩非常辉煌,而新侨也会吸取华中的办学经验。第二是新侨学校的办学使命和动机。我们办国际教育不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名校offer, 而是希望给未来输送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优秀人才。

  第三是我们的架构组织以及管理团队。例如新侨的督学是有着丰富办学经验的黄卫民先生。他也兼任新加坡华中国际学校教育督学,有20年以上中新国际学校、国际课程的教学与管理经验。还有学校执行长袁拔校长,也有20年国际教育工作经验,专注于国际学校办学与青少年升学规划;曾任华南师大附中国际部(HFI)负责人、亚加达国际预科校长。

  03

  Part 3

  关于教学特色:

  借鉴华中模式 结合国情创新

  信息时报:听说学校既有中新课程,又有IB课程,能否介绍一下三者是如何融合共生,协调统一的? 

  彭大伟:新侨中学是以国家课程为主,新加坡课程为辅。华中已经有100年的教育历史,学习资源上的积累是很充足的,通过华中这个平台,我们可以跟世界各国的名校、大学、中小学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获得很多别人已有的经验和资源,这也是新侨学校的一大优势。

  未来,我们希望将天文学、海洋研究等作为学校的特色学科来开展,体育类,高尔夫球课程也是特色课程之一。

  信息时报:新加坡学校的教学管理是怎么样的?您在新侨倡导什么样的教学管理方式?

  彭大伟:新侨会借鉴或植入华中的管理模式,但我们也会结合国情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例如对孩子的评价,我们认为评价不是终结性的,它不是为了得到一个结果,评价是用来促进个体的发展,是多元的评价维度,我们希望评价可以让孩子获得鼓励和力量,同样这种激励模式可以运用到教学管理当中,开放不僵化的管理模式,让学校的员工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原动力。

  信息时报:在这所自带新加坡基因的学校,校园文化是大家所看重的。您倡导的是什么样的文化?因为在选择英美模式的学校中,不少家长不敢从小就把孩子送过去,担心孩子成为“香蕉人”,既没有中国的根,又不被西方主流价值认同。

  彭大伟:新侨的校园文化,首先我觉得是尊重、包容,同事之间的关系,我希望大家是互相尊重、互相协助,共同达成目标。其次师生关系很关键,老师是孩子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人,能够让孩子一辈子眷恋的那个人。我们的校园是和谐统一的,在这里师生是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04

  Part 4

  关于学生培养:

  给学生留白时间,培养开放思维

  信息时报:学校设置I-TIME时间,是出于什么考虑?

  彭大伟:这与我们学校的校训“自强不息”有关,我们认为孩子首先得有自理能力,他才能自我立足,然后自律,最后才能够自强不息,这些精神可以让孩子尽快适应变化的环境。教育也不应当那么功利,应当给孩子留白的时间。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留白的时间就是,为他们留出空间去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信息时报:新加坡基因学校强调“天道酬勤”,孩子负担会不会很重?作业会不会很多?与偏重于鼓励、批判、创新的英美教育而言,新加坡学校在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方面会不会没那么强?

  彭大伟:作业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反馈环节之一,它不光是为考试服务,而是为了获取知识,形成反馈。我觉得作业量应该因人而异,我们要界定孩子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是否愿意做。而作业的布置也应当有不同的形式,例如合作性作业,探究性作业等形式,尽可能的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信息时报:在新侨小六毕业之后,升中一般是什么样的方向?在新侨初中毕业之后, 是否还可参加中国中考?

  彭大伟: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如果小学在读,可以直升到新侨的初中。

  新侨最大的特色就是双轨制,我们希望孩子可以自由切换跑道,参加中考或者外国考。其实当孩子获得最核心的素养和学习能力后,这两条跑道都是能够切换的,我们也要求孩子从初一入学开始,就要想好自己未来走哪条路?到了初二就应该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

  05

  Part 5

  关于师资选拔:

  中外教各一半 师德最重要

  信息时报:新侨师资团队的构成是什么样?管理团队的管理背景如何?师资的背景和选拔标准是什么样?师生比是多少?您期许的师生关系是怎么样的?  

  彭大伟:我们设计的中外方老师比例是接近5:5,我们希望老师有来自新加坡、日本等亚洲国家,也有来自英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构成多元文化的教师队伍。我们也率先提出中外老师要同工同酬,所有老师理应受到肯定和尊重。

  在选拔老师的时候,我们从三个维度来选拔。首先是有师德的老师,老师的品行、品德和视野格局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第二是老师的专业素养,第三个是老师能够稳定的长期任职,避免国际学校中老师的频繁流动,我们也希望给老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实现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广州历史新加坡

图片新闻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