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上甘岭:最可爱的人|影像中的党史10

上甘岭:最可爱的人|影像中的党史10
2021年06月17日 16:24 央广网作者: 央广网

  原标题:上甘岭:最可爱的人|影像中的党史10

  

  2021年6月15日,电影《上甘岭》中连长张忠发的主要原型、原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7连连长张计发,因病医治无效,在信阳逝世,享年95岁。

  在1956年上映的这部电影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让上甘岭战役为更多人熟知。

  但事实上,上甘岭战役的残酷,电影中表现不及十分之一。

  为什么上甘岭战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规模不是最大的,却如此出名?

  这场战役对战争的全局究竟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秦基伟上将后来在回忆录中说,“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

  上甘岭战役中近战肉搏的残酷战争情节,为什么电影中没有进行真实还原?

  点击音频,听上甘岭战役中英雄的故事↓

  

  

  电影《上甘岭》中,通讯员杨德才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飞身堵枪眼,最后壮烈牺牲。

  “连长!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1956年上映的电影《上甘岭》,并没有全景式再现历时43个昼夜的上甘岭战役的全貌,而是“以小见大”,聚焦了上甘岭战役中的一条坑道和一个连队。

电影《上甘岭》剧照电影《上甘岭》剧照

  “连长!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影片中,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飞身堵枪眼的通讯员杨德才,其原型就是大家熟知的战斗英雄黄继光。电影中,杨德才牺牲时喊的一声“连长”,给许多观众留下至深的印象。

  事实上,在真实战斗中,黄继光喊了什么,没有人知道。据战友们后来回忆,当时黄继光扔了手里最后一颗手雷,战友们等手雷炸响就准备冲锋,但刚站起来,就被敌人的机枪压了下去。此时黄继光爬到一个射击死角,用力支起上身,侧转过来向坡下的战友们招了招手,张嘴似乎喊了什么。但是,没有人能听到,因为机枪的轰鸣掩盖了一切声音。黄继光最后是用身体顶住麻袋堵住枪眼,用微微尚存的最后一丝气力,化成气壮山河的壮举。

  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涌现了大量的战斗英雄和功臣。正是他们,铸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上甘岭战役中与敌同归于尽的38位战斗英雄名单(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上甘岭战役中与敌同归于尽的38位战斗英雄名单(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

  上甘岭战役为何影响战局?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纠集“联合国军”进行武装干涉并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还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国家安全。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直到1951年7月10日,战争双方开始举行朝鲜停战谈判,从此,战争出现长达两年多边打边谈的局面。

  1952年,正值美国第34届总统选举,如何解决旷日持久耗资巨大的朝鲜战争问题,成为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必须面对的难题。为挽回支持率,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发动一场局部战争,这就是命名为“摊牌”的行动计划。战线的突破口选在了朝鲜半岛中部五圣山南麓的上甘岭地区。中共党史专家邵维正介绍:“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很想利用这场战役为他的竞选造势,所以他要求不惜一切代价,要取得战争的胜利。”

  上甘岭名为“岭”,其实是一个小村庄。上甘岭的北边还有一个小山村叫下甘岭。抗美援朝五次战役前,下甘岭曾是志愿军总部所在地。上甘岭两侧,各有两个小山头,它们是五圣山前沿的重要支撑点。上甘岭有失,五圣山就直接受到威胁;五圣山若失,“联合国军”居高临下,志愿军在平康平原就很难立足。因此上甘岭成为两军必争之地。

上甘岭战役形势图(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上甘岭战役形势图(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

  时任第15军第44师师长向守志回忆:“金化郡东北就是铁原,中间横贯一条公路,上甘岭正好在这条道路中间,美国就下决心,要把上甘岭这个钉子拔掉。”

  1952年10月8日,美国片面中止谈判,14日,突然向上甘岭阵地发动进攻,上甘岭战役打响了。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整整持续了43天。

  “朝鲜战争里最血腥的战役”

  军事史上有个专用名词——“范弗里特弹药量”。这个名词指的是不计成本地投入庞大的弹药量进行密集轰炸和炮击,实施强力压制和毁灭性的打击,意在迅速高效地歼灭对方有生力量,使其难以组织有效的防御,最大限度地减少己方人员的伤亡。

  在上甘岭战役中,美军发射炮弹190多万发,投炸弹5000枚,把志愿军两个连防守的总面积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削低整整2米。

上甘岭战役后联合国军遗留下来的炮弹壳(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上甘岭战役后联合国军遗留下来的炮弹壳(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

  时任第15军后勤文化部干事胡夏生这样描述:“那个炮弹密度很大,平均每秒钟要打6发炮弹。炮弹一个接一个,土都全部打松,表面工事全都没有了。”

  也正是在这片“炮雨”中,志愿军开发出了坑道战术,让美军的“火海战术”无用武之地。在大规模挖掘坑道后,志愿军减少了80%由炮击带来的伤亡。

  战后,为拍摄电影《上甘岭》,导演沙蒙曾数次带领摄制组到上甘岭实地考察。尽管此时硝烟已经散尽,但随手抓把土,就数出了32粒弹片。黄继光牺牲的高地,整个山头都被劈开了,被填塞的坑道里还有烈士的尸骨。

  为了贴近真实,导演沙蒙特意邀请了参加过上甘岭战斗的战士来当军事顾问,其中就包括坚守坑道14个昼夜、带领连队打退敌人几十次进攻、立下特等功的二级战斗英雄赵毛臣。但是影片上映后,很多一起在坑道蹲过的战友都问他,“你那个坑道就这个样?你没有把那个真实情况拍出来啊!”

  真实的上甘岭战役远比电影更残酷

  6月15日离世的张计发,正是电影《上甘岭》主角之一——八连连长张忠发的主要原型。

  张计发1926年出生,1945年参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两广、贵州剿匪等战役。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战争,他共打了10年仗,负过8次伤,荣立特等功4次、一等功2次,并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国旗勋章。

电影《上甘岭》的主角之一——八连连长张忠发的主要原型张计发(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电影《上甘岭》的主角之一——八连连长张忠发的主要原型张计发(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2020年,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他曾接受记者采访,回忆当年的战斗情景:1952年10月14日的那一晚,张计发带着160多名战士进驻到上甘岭战役的主战场——五圣山南麓的597.9高地。张计发说:“597.9高地是敌人守得最顽固的地方,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阵地夺下来。上去的时候是160多人,我们撤下来的时候,就剩13个人。”

  张计发的三女儿张爱民介绍过这样一个细节:电影《上甘岭》上映前,父亲被邀请去观看内部放映。但电影一开始,就让他屡屡想起那场惨烈的战役,想起血洒战场的战友,几次都看了一半就不敢再看下去。

  张爱民说:“他几次都没有看下去,到最后,自己给自己下决心,他说‘这么艰苦的仗我都打了,生死我都不怕,一个电影我都坚持不了?我还是一定要坚持把它看完。’看了多少遍以后才完整看完这部《上甘岭》。”

  在张计发看来,上甘岭战役的残酷,电影中表现不及十分之一。

  张爱民转述父亲的回忆说:“我父亲说,战场上的情况要比电影残酷太多了。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掩体都被打掉了。上甘岭山头被削掉两米,寸草不生。”

守卫在坑道口的战士们(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守卫在坑道口的战士们(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

  相比此前的阵地战,电影《上甘岭》着力反映的坑道战更为艰难。敌人为了封锁绞杀坑道中的志愿军战士,采取了筑垒封锁、石土堵塞、轰炸爆破、断绝水源、施放毒剂和烟熏等种种毒辣手段。张计发后来回忆,面对敌人扔进来的炸药包,志愿军战士没有一个退缩,“战士们排着队冲上去把炸药包甩出去,谁想插队加塞那都是不可能的。”

  张爱民说:“在上甘岭战役中,和敌人同归于尽是一个普遍现象,黄继光他们是作为典型宣传,比他们更英勇、更惨烈的英雄事迹还有很多。”

  唯一一个苹果“传了三圈,九个人才吃完”

  

  电影《上甘岭》中,师部炊事员老王给张忠发连长带来了两个苹果

  时至今日,人们谈起电影《上甘岭》,仍对志愿军战士在黑暗坑道中面临缺水危机长达24天的坚守,以及“两个苹果”与“一条大河”的经典桥段念念不忘。

  或许是导演沙蒙的美好愿望,电影中送进坑道的苹果有两个。但据史料记载,为缓解战士们缺水的问题,后方紧急筹集了几万公斤苹果,可因敌人严密的火力封锁,根本运不进去。最终被送进坑道的苹果仅有一个。

  时任第15军宣传科副科长李明天说:“崔建功师长,聂济峰政委,就发出一个号召,谁把东西送进坑道,送到前沿,完成任务,就给谁记功。”

  张计发回忆,那唯一的一个苹果,是在部队断水7天后,火线运输员刘明生运送弹药途中捡来的。这个苹果,先是递给步话机员,步话机员用手掂了掂,传给了通信员,通信员又传给司号员、卫生员、重伤员……一个苹果在坑道里几个人手中传了一圈,又完整地回到连长手里。

  张计发说:“吃!我就不相信咱们是志愿军,连一个苹果都消灭不掉。就这样,咬一点儿、咬一点儿……有的是含着眼泪吃的,传了三圈,九个人,才把它吃完。”

志愿军战士在坑道中接岩石上滴下的水(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志愿军战士在坑道中接岩石上滴下的水(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一个幸存者”

  上甘岭战役的激烈程度和志愿军的英勇顽强,世界战争史上极其少有。在持续43天的浴血拼杀中,志愿军战士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59次,共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战争史上的奇迹。此役之后,美军再也没有向志愿军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进攻,朝鲜战局从此稳定在北纬38度线上。

  1958年志愿军撤离朝鲜前在英雄阵地上甘岭宣誓(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

  一年后的1953年7月,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

  张计发去世前,在河南信阳离职休养。2004年,电影《上甘岭》中扮演张忠发的演员高保成去世;同一年,电影导演沙蒙的儿子,带着当年沙蒙采访张计发的手稿,来到信阳找到这位老连长。直到这一年,张爱民几个姐妹才知道,原来自己的父亲就是电影中张忠发连长的主要原型。

  张爱民说:“他知道,但他之前从没有和我们说过。我们太了解父亲了,他是很低调的一个人,他不愿意让人家说他是英雄或者什么的。英雄是被命名的,像黄继光、孙占元这些是英雄,他说‘我只是参加了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但我不是英雄,比起那些死去的战友,我只是一个幸存者’。”

  

  电影《上甘岭》中,卫生员王兰歌唱《我的祖国》

  张计发1966年因病离职,那以后的几十年中,他深入学校、工厂、乡村和部队,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战友的故事。1000多场报告,他从未讲过自己,他始终念念不忘的,是那些把生命留在上甘岭的战友。

张计发离职后深入学校、工厂、乡村和部队,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战友的故事(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张计发离职后深入学校、工厂、乡村和部队,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战友的故事(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张爱民说:“他觉得这是他的工作——‘我要把我战友的事迹,把这个红色的革命传统传下去,我要讲给大家听,这是我的责任。’”

  把信仰融入女儿们的名字中

  张计发有四个女儿,他在家里像带兵一样培养训练她们,每周都要像在部队开班会一样开一次家庭会议,时不时讲述上甘岭战役中的革命英雄故事。

  张爱民回忆:“每周都开会,雷打不动,早上起来锻炼身体,他吹哨,5分钟集结完毕,然后开始跑步,完了以后回来投手榴弹。”

张计发回忆录一书的封面,就是沙蒙导演当年采访张计发的采访手稿(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张计发回忆录一书的封面,就是沙蒙导演当年采访张计发的采访手稿(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张计发在回忆录的“开篇语”中曾写下这样一段话:“每当孩子们问我:‘爸爸,您觉得什么时候最幸福?’我总是告诉他们:‘我觉得今天最幸福。’”

  张计发在女儿们的名字中融入了他的信仰。

  张爱民说:“1966年,他把我们的名字都改了,当时我们家三个女儿,我大姐叫素平,我二姐叫素玲,我叫素霞。他给我们改名叫爱党、爱军、爱民。后来有了我妹妹,叫爱东,爱毛泽东。”

  抗美援朝战争中,十九万七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何电影会有意回避真实的坑道和近战肉搏的残酷战争情节?导演沙蒙曾这样回答,“我就是要表现和平,不能给观众刺激的镜头,要给他最美好的,这样观众才能记住你,回忆你。”

电影《上甘岭》剧照电影《上甘岭》剧照

  电影《上甘岭》主题歌《我的祖国》的词作者乔羽后来回忆说,战争是很残酷的,可我们却写了一首很不残酷的歌。我们希望给人们以希望,只要心中想起祖国,“这条大河”就会奔流不息。

乔羽手书《我的祖国》歌词(总台央广记者 白杰戈 摄)乔羽手书《我的祖国》歌词(总台央广记者 白杰戈 摄)

  监制:高岩

  编审:郭静 刘黎黎

  采访:王逸群 任磊萍 王淑君

  制作:李晓东

  新媒体:陈铭 娜孜叶

  顾问: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徐鹏堂

  影片来源:1905电影网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