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星晨
东京奥运会于8月8日落下了大幕,这场体坛盛会已经结束10天。
“8月8日”,对于所有国人来讲,这个日子再熟悉不过。13年前,北京奥运圣火便是这一天在“鸟巢”点燃。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飞人”刘翔在万众期待中登场,最终却留下了一个退出赛场的孤寂身影。
13年后,当刘翔的名字再次和奥运会产生联系,记忆的隧道被打通,这一次,温馨是主旋律。
8月1日晚,苏炳添以9.83秒的成绩晋级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成为了首位进入奥运会百米决赛的中国人。
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中国飞人苏炳添以9秒83创下亚洲纪录,成功晋级决赛,他也是首个进入奥运会决赛的中国飞人。
之后的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上,中国接力队排名第四。赛后网友们纷纷表示“好想给苏炳添一块奖牌”。
“中国速度”一直是近几年大家赋予苏炳添的标签。赛后, “苏神”“苏炳添yyds”被网友们刷屏。在大家眼中,高手林立的田径场上,黄皮肤的亚洲人能够有如此突破已实属不易。
也正是当苏炳添飞速奔跑,中国田径队不断创造历史时,大家不禁想起了刘翔的名字。
其实在百米半决赛后,刘翔便向苏炳添表达了祝贺,请求大家在决赛借一点好运给自己的小师弟。
面对镜头,苏炳添谈到了自己的老大哥刘翔。“平时自己和翔哥(刘翔)也会有不少联系,他对于自己来说,不光是偶像,也是幸运之神”,说到此处苏炳添眼里满是骄傲。
“翔哥(刘翔)是中国田径队的开路人,如果没有他的话,我们可能很多人没有想法——要站在奥运会的决赛场上”。苏炳添道出了内心对于刘翔的评价。
于是在北京奥运会结束13年后的东京奥运会上,“那一句道歉来迟了”的话题冲上了热搜,而主人公便是已经退役了6年4个月的刘翔。
2004年雅典奥运会,当时的刘翔21岁。8月28日,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很是闷热。将在第4道出战的刘翔目光略显淡然,但脸上却写着几分“紧张”。
但这注定是属于他的夜晚。
当发令枪响起,刘翔如红色闪电一般冲了出去,在跨过第一个栏之后便确立领先优势。12秒91,他以一个打破奥运会纪录的成绩第一个撞线。
夺冠后的刘翔振臂高呼,披着五星红旗向看台上的中国观众致意。而在七千多公里之外、相差六个时区的中国,大家也尽情庆祝着中国田径项目上第一个男子短跑奥运冠军。刘翔的名字,在这一晚,被太多人铭记。
在那之后的几年间,一次次创造神奇的刘翔,成为了中国体育最闪亮的代名词。2006年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洛桑站,男子110米栏决赛,刘翔以12秒88的成绩夺得金牌,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
正值巅峰的他,几乎完成了国人在110米栏项目上的所有想象。大家在送出无数赞誉的同时,对于他在北京奥运会上的表现,充满了无限期待。
2008年8月18日,北京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赛,“鸟巢”场馆内座无虚席,更多的国人则在电视机前翘首以盼,看到刘翔在家门口卫冕成了大家无需多言的梦想。
迎着烈日,刘翔在走上赛道时表情痛苦。在开跑前,他使劲拍打着自己的右侧小腿。而当发令枪响起,有选手出现抢跑。刘翔在起步踉跄了几下之后,撕下了身上的号码牌,径直走回了运动员通道。
由于跟腱伤势的复发,他选择退出北京奥运会。
一时间,有着无数光环的“中国飞人”被推上风口浪尖。大家将“逃兵”的称号送给了这位已经创造无数辉煌的英雄,伤病对于他的影响被淹没在了大量负面评论中。
然而刘翔并没有选择辩解,更没有因此沉沦,他仍然在自己深爱的跑道上努力着。
2012年,在世界男子110米栏中排名中,刘翔时隔5年重新回到榜首。
大家对于他在奥运会的表现再次充满期待,渴望在伦敦能见证刘翔的完美“演出”。殊不知,“伤病”这颗定时炸弹一直埋在刘翔身上。
2012年8月7日,伦敦体育场,刘翔在国人的注视之下登场。与4年前不同的是,这次站上跑道的刘翔脸上是熟悉的笑容。起跑、加速,然而就在跨越第一个栏时,刘翔重重地摔倒在地上,很快,他便消失在了直播镜头中。
当其他选手完赛,镜头再次对准刘翔时,他依然坐在地上,用手捂着右腿的跟腱,他跪在跑道上,慢慢低下了头。
与2008年转身离开不同,这一次的刘翔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或许他知道这可能是自己最后的一次奥运会了。
拖着伤痕累累的右腿,刘翔单脚跳到了最后一道跨栏前,俯下身,送上了深深的一吻。
这一次,国人们的负面声音并不逊于4年前的北京奥运会,各种离奇猜测铺天盖地。大家看到了刘翔在奥运会上的摔倒,却不知道在4年的备战周期里,他付出了多少努力。
2015年4月7日,刘翔正式宣布退役,一代中国田径的传奇落幕,他也慢慢淡出了大家的视野。
但赛道从未停止过喧嚣,中国田径迎来了一批新的怀揣梦想的体育健儿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们看到他们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体会了运动员们在备战时遭受的艰辛。
苏炳添和闯入女子800米决赛的王春雨,在赛后都提起了刘翔的名字,向他表示感谢。
于是,刘翔——这个曾经被广大国人推崇又亲手将“神话”破灭的名字,再次回到了大众视线中。
其实对于这一声道歉,刘翔早已释怀。“其实大家没必要向我道歉,通过时间大家慢慢会发现,运动员都挺真的,赛场上不会去演”,这是在之前采访中刘翔的肺腑之言。
从刘翔到苏炳添,从失利后的“声讨”到比赛后的鼓励,大家早已意识到竞技体育成功的终极含义并不是登上最高领奖台,而是去不断努力超越自己。
真正值得我们尊敬的并不只有金牌,更多的是付出努力、在场上毫无保留的运动员们。
原标题:《8月18日的伤·刘翔的痛:一场跨越13年的隔空和解》
编辑:张小雨
责编:王珊珊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