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鲁峻,画笔中蘸满西宁情

鲁峻,画笔中蘸满西宁情
2021年11月29日 08:04 央广网作者: 央广网

  原标题:鲁峻,画笔中蘸满西宁情

  

  央广网西宁11月29日消息(记者滕萌)青海本土美术家鲁峻先生,怀着对故乡深厚的感情,孜孜探求中国白描画创作真谛,以独特的形式,再现了西宁作为丝绸南路通道的民俗民风。作为手绘古道风韵,鲁峻先生的白描作品有虚有实,虚中有实,真实录史,艺术再现古城西宁的历史变迁。这是他对生活的记忆重现的结果。无疑,这为一位美术家平添了由感而发的诚挚的情感色彩,这是直面现实生活的收获。

  人们所认知的丝绸之路,是经武威、张掖、敦煌一线直通西域的主干道——河西走廊道,这一路被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体夹峙,平坦地带狭长,是一条线。而在祁连山以南的青海省,丝绸之路青海道则是网络状分布,历史上的吐谷浑、唃厮啰时期,这里具有与河西走廊线同等重要的枢纽地位。

  

  视频:鲁峻先生书画作品集(节选)(央广网记者滕萌剪辑制作)

  鲁峻,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美术系,曾在北京电影学院美术设计系进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曾任青海电视台副台长、主任编辑。从小酷爱美术,保持着纯净的艺术信念和执着的艺术追求。

鲁峻先生正在绘画创作(央广网记者滕萌 摄)鲁峻先生正在绘画创作(央广网记者滕萌 摄)

  随着西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西宁的老城墙,老街道、旧商铺相继被拆除。城市的不断扩大是时代前进的脚步。鲁峻先生力求用通俗的写实手法,艺术地再现了古城周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年复一年,手绘成三幅纸本白描长卷画《西宁古城古韵全图》《西宁城隍庙图》《西宁文庙图》。而第四幅纸本白描长卷画《丹噶尔古城》也在创作中。五十多年的学习探索,鲁峻先生深谙绘画美学理念,熟悉影视剧创作技巧,生活积累深厚,白描技法娴熟,这为他白描长卷画创作打下深厚的基础。

鲁峻先生平时作画的工作台(央广网记者滕萌 摄)鲁峻先生平时作画的工作台(央广网记者滕萌 摄)

  鲁峻先生认为白描画造型要符合历史的、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容地表现物象神韵,必须善于用线描起伏顿折来造象传神,画出作品的质感和时代风貌。他在构图中注重人与人之间、人与情境之间的关系,大胆地吸收了拍摄电视剧时所学到的技巧,从画面的细节处出发,让每个人物和谐统一,层次分明,互为互应,互相衬托,突出主题,组成一幅幅古城民俗民风的画面,引起观者感情上的共呜和互动。

  鲁峻先生回忆说:“我挚爱自己的家乡,从记事起,跟着奶奶就遍览西宁古城各种庙会、祭祀、商市、小吃摊、游园多个场景。每当回想起童年生活,眼前不断浮现出雄伟的城墙,高大的城门楼,过北门大河去北山寺的皮筏子,南禅寺的庙会,城内寺观的古建筑群,四合院里的喜怒哀乐,耳边不断传来熟悉的吆喝声和曲儿的弦子声,处处闻到那时的生活气息,脑海里留下挥之不去的记忆。”对这些地方包含的市井内容和特色,有着鲜活而又深刻的记忆,而这些无意识中渐渐积累起来的日常生活的零碎记忆,经过数十载的心灵发酵,通过搜集、采访、整理,最终成了厚积薄发的艺术创作冲动,成就了鲁峻先生的宿命,从而产生了长卷白描画。

  鲁峻先生时常在问自己,回眸自己的过去要在身后留点什么?为了弥补自己的遗憾,也为了给后人了解老西宁旧事的风貌提供了一个形象化的资料。鲁峻先生将西宁古城的历史风韵跃然纸上,呈现出昔日西宁古城的繁华景象。在他的作品中,每幅画都富有画的生命和灵魂,画中有赶集的、买卖的、闲逛的、听曲儿的、饮酒的、喝茶的,聚会的、骑马的,剃头的、搬运货物的、挑水的……总之,西宁市民生活曾经有过的内容,如今依然继续的项目,几乎一样不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画卷中······

一幅幅白描手绘图,活灵活现的展示于此(央广网记者滕萌 摄)
一幅幅白描手绘图,活灵活现的展示于此(央广网记者滕萌 摄)
一幅幅白描手绘图,活灵活现的展示于此(央广网记者滕萌 摄)一幅幅白描手绘图,活灵活现的展示于此(央广网记者滕萌 摄)

  尽管年近80岁,他还是毫不迟疑地坚持长卷白描画的创作。他给创作定下的艺术品质追求是:运用工笔线描造型的优美,把握白描技法千差万别的精彩辉煌,以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相结合的方法,较多地采用高透视取景,通过对景物多层次处理,使画面产生较大的深远感,把画中物象的前后层次交待得清清楚楚。

  在创作的道路上,黑白版画逐渐形成了鲁峻的专长,其风格是在写实的基础上夸张而不失其真,变形而不失其美。把五彩斑斓的色彩世界概括为黑、白、灰,逐渐形成为自己的绘画风格。而在鲁峻的创作成绩中,与妻子于千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过去,鲁峻先生与妻子丁千同在一所小学教书,鲁峻先生告诉记者:“那会到现在,我创作的每一幅作品,她总是第一个观者,有时候还会提出她的想法与提议,我也会采纳在作品中体现,在事业上,她也是全力以赴支持我的工作与绘画创作。”

  退休之后的鲁峻先生,有了更多的绘画创作时间,他一边照料生病的母亲一边时断时续的搞创作。用笔不多可用脑不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看画、读画、画画、写字,把自己真诚、坦荡的心怀无私无畏的精神世界在熔铸在画画当中。妻子丁千说:“既然我先生喜欢创作、画画,我全力支持他,家里的事情都交给我来处理承担,给他充足的时间让他去创作、画画和工作,再一个,他工作时,是拍电视剧的,也会经常出差,我也是会一边照顾家里一边照顾老人和孩子,让他安心工作;无论怎么样,我都是他的第一个观者和坚强后盾,我也会把家里照顾好,让他继续创作,我会全力支持他。”

鲁峻先生在为记者讲述画中内容(央广网记者滕萌 摄)
鲁峻先生在为记者讲述画中内容(央广网记者滕萌 摄)鲁峻先生在为记者讲述画中内容(央广网记者滕萌 摄)

  鲁峻先生以时光为笔,心血为墨,书写着个体乃至整个群体的过往记忆。“最近,我整理了过去的速写,看到这些作品,把我带回到青少年时代,往昔的生活情景重现在眼前。这些素材比照片还要珍贵,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我的许多作品都是从这些速写中提炼加工而成,因此我由衷地感激这些速写。把自己地情感通过毫端传达出来,将自己的知识和修养构筑在绘画里面,不论是上班还是退休,把虔诚和执著融化在自己热爱的艺术之中”。鲁峻先生说。

  “作为女儿的我,我看到父亲在创作过程中这一路走来,我最多的是感慨,在长大之后,以前最多的是关注自我,会忽略父母亲的每天日常,但是我从父亲工作的经历来讲,他是带着家庭,不忘自己事业的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在积极向前走,我很崇拜我的父亲,我知道我父亲是童子功,基本功也特别扎实,画出来的都是很写实的故事,无论是水墨画、人物、书法、样样精通。所以我也很感谢我的父亲,让我从原先的不理解到现在理解和支持他,我也会继续以父亲为榜样,默默的陪伴他、支持他。”鲁海曦告诉记者。

  对于鲁峻先生而言,创作过程中的艰难与欢乐,想起来也是一种乐趣,而看到差不多五十多年的绘画经历,加上妻子和孩子们的支持,鲁峻先生感到几分欣慰和自豪,他的所有作品也是忙里偷“闲”的接近,很是珍贵。

  “之所以创作白描手绘,最主要的就是体现人文,而中国人的民俗、民风也是缺一不可,我把白描再次拾起来,是唤醒市民对以前西宁的街道、建筑和现在的对比 ,是否还存在,是否有变化,看到一幅幅的画卷是否能够激起市民朋友时代过往的痕迹,也希望我们把古建筑物保护好,把优良的品德一点一点传承下去,让后继的西宁市民们触摸到先祖们曾经拥有过的生命气息和热度。”鲁峻先生说。

  流年似水、人生匆匆,若干年后,在社会发展的时代变迁中,变得越来越模糊的过往痕迹中,鲁峻先生的长卷中,纸上的老城池,是西宁人心里的最质朴、纯粹的西宁情。

  鲁峻部分作品集展示

  以下图片为鲁峻白描手绘图作品(节选)

以上图为鲁峻先生的《西宁古城风韵图》长卷 2015年收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以上图为鲁峻先生的《西宁古城风韵图》长卷 2015年收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以上图为鲁峻先生的《西宁古城风韵图》长卷 2015年收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以上图为鲁峻先生的《西宁古城风韵图》长卷 2015年收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以上图为鲁峻先生的《西宁古城风韵图》长卷 2015年收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以上图为鲁峻先生的《西宁古城风韵图》长卷 2015年收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以上图为鲁峻先生的《西宁古城风韵图》长卷 2015年收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以上图为鲁峻先生的《西宁古城风韵图》长卷 2015年收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以上图为鲁峻先生的《西宁古城风韵图》长卷 2015年收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以上图为鲁峻先生的《西宁古城风韵图》长卷 2015年收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以上图为鲁峻先生的《西宁古城风韵图》长卷 2015年收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以上图为鲁峻先生的《西宁古城风韵图》长卷 2015年收藏于青海省博物馆以上图为鲁峻先生的《西宁古城风韵图》长卷 2015年收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国画《观沧海》

  国画《瀑布飞流似急湍》

  国画《麦秀秋晖》

  国画《祖孙俩》

  国画《渊明爱菊》

  版画《收获》

  版画《幽》

  版画《心曲》

水印木刻《哺》水印木刻《哺》
西宁市青海省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