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910公斤!袁隆平生前发起的高产攻关又迎丰收

910公斤!袁隆平生前发起的高产攻关又迎丰收
2022年05月06日 20:53 北京日报客户端

  夏至刚过,海南三亚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一片火热景象。收割机在30亩试验田里穿梭,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示范项目迎来早稻测产。“910公斤!”经过测产专家组计算,早稻平均亩产成绩单新鲜出炉。

  “根据袁隆平院士生前的设想,早稻达到900公斤、晚稻600公斤就能实现目标。”测产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早稻实现了较高产量,晚稻种植继续加强管理,很有希望实现攻关目标。

  5月6日,测产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右)和其他专家在计算早稻平均亩产量。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2020年12月,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示范项目启动会在三亚召开,成立了以袁隆平为首席科学家的攻关领导小组。直到离世前不久,袁隆平仍牵挂着各地试验田的水稻长势。

  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试验示范点去年双季稻平均亩产达1586.86公斤,为何今年又向“亩产1500公斤”发起冲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阳介绍,在同一试验示范点,连续两年达到目标产量才算攻关成功。

  “高产是永恒的主题,我们追求持续稳定的高产。”他说,双季稻高产攻关种植筛选高产品种、开展栽培技术集成创新,通过“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粮食单产。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丰富经验,将指导更大面积的粮食生产实现高产目标,助力端牢“中国饭碗”。

  5月6日,这是在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试验示范点拍摄的稻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让科研成果真正转化到农民的手里,是育种科研人员的共同追求。作为粮食主销区,海南粮食自给率仅约35%。“好品种、好技术推广不足导致粮食单产水平较低,农民缺乏种粮积极性。”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黄正恩说,双季稻高产攻关使海南获得一批高产新品种和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相关成果将推动粮食生产增产增收。

  5月6日,在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试验示范点拍摄的稻田,工作人员操作收割机。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攻关成果转化成农民看得懂、能学会的技术,推动高产成果从试验田走向大田。坝头试验示范点技术负责人、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涂升斌介绍,在实现产量目标的前提下,科研团队探索轻简化栽培,减少化学、农药施用,尽量做到节本增效。

  “高产攻关的成果还将在国外落地。”涂升斌说,三亚与东南亚各国纬度相近、气候相似,双季稻实现高产有很好的示范价值。他所在的科研团队还承担热带水稻、大豆品种的筛选评价任务。科研人员种植了150多个水稻品种和110多个大豆品种,将选出更适宜热带气候种植、抗性较强的品种,与东南亚各国相关机构合作推广水稻、大豆轮作模式。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