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山公园鸟类科普知识系列(3):丝光椋鸟

中山公园鸟类科普知识系列(3):丝光椋鸟
2022年09月08日 14:49 北京日报客户端
丝光椋鸟(上雌下雄) 丝光椋鸟(上雌下雄)

  中文名:丝光椋(liáng)鸟(丝毛椋鸟)

  拉丁名:Spodiopsar sericeus

  英文名:Red-billed starling

  雀形目,椋(liáng)鸟科。体型略大(约24cm)的灰色及黑白色椋鸟。嘴红色,端部黑色,脚橙红色。头部灰白,下胸、背、腹部灰色,头胸交界处具一深灰色环。翅、尾黑色,具绿色金属光泽,停歇时隐约可见白色翅斑,飞行时非常明显。雌鸟似雄鸟但色彩暗淡。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南、自陕西、河南、安徽、江苏至广东、海南、西至四川、云南等地。近十几年开始出现于北京并有繁殖。多栖息于开阔平原、农作区和丛林间以及营巢于墙洞或树洞中。垂直分布可至海拔800米。在迁徙时可结成大群。

去中山公园哪里寻找去中山公园哪里寻找

  根据多年观察记录,园内常见于乔木树冠层及草坪活动,很少到建筑及地面活动。公园愉园、习礼亭小山周边相对常见,另外西门绿地及水榭周边均有较多的记录。

在中山公园什么时候能见到在中山公园什么时候能见到

  每年春、夏、秋三季可见,6月至8月遇见几率相对较高,冬季亦有少量记录。每天早晨至上午及日落前一小时内相对活跃,春夏季繁殖期内,成对的雄鸟及雌鸟常一起出现,有利于观察对比雌雄个体外观的区别。

探寻与观赏小提示
探寻与观赏小提示探寻与观赏小提示

  丝光椋鸟体形略大,背部灰色羽毛在阳光下会呈现出银灰或蓝灰色的丝缎光泽,故称丝光椋鸟。嘴及脚橘色,头白,胸、背腹部亮银灰色,两翼和尾部黑色,属较易发现且辨识度较高的鸟种。喜成对或集群几只于草丛或高大乔木上觅食,食性主要以昆虫为食,尤其喜食地老虎、甲虫、蝗虫等害虫,也吃桑葚、海棠等植物果实。

  常利用树洞等场所进行繁殖。幼鸟离巢后一段时期内常在旧巢附近活动。冬季出现集群的灰椋鸟时,丝光椋鸟有时也会混群其中,可注意分辨。其鸣叫声比灰椋鸟清甜、响亮。

  相对较胆小警惕性高的鸟种,丝光椋鸟不甚惧人,可在保持安静的前提下,适当靠近距离观察。

  说明:

  文中相关图片、表格及数据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北京中山公园鸟类分布及多样性保护研究项目,其中所载鸟种可见时间及地点均源于该项目近年的调查记录及统计结果,并不完全代表未来该鸟种分布的可能性及变化趋势,实际中该鸟种出现的时间及地点未必包括和(或)仅限于上述范围,因此本文不对所涉及鸟种的观察成功率做出任何保证,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雄鸟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