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3周年实地走访,这些重点项目成果如何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3周年实地走访,这些重点项目成果如何
2022年11月15日 13:35 第一财经网作者:邹臻杰

   三年来,示范区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112项,其中38项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持续推进108个重点项目建设……

  逾2300平方公里的高质量发展“试验田”究竟创造出了多少价值?

  在11月15日举办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三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上,示范区理事会执委会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华源介绍,三年来,示范区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112项,其中38项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持续推进108个重点项目建设,沪苏嘉城际、水乡客厅等重大工程开工建设;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朋友圈不断扩大,已集聚53家高能级主体,为示范区建设持续赋能。

  第一财经记者近日在示范区进行了实地走访。

  重在构建工作机制

  位于链接沪苏浙两省一市交界区域的“水乡客厅”蓝环工程先导段,在10月底基本完成了建设。

  “蓝环工程以太浦河为界,太浦河以北连接青浦和吴江,太浦河以南则连接吴江和嘉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乡客厅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建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蓝环工程先导段(共有800多米)已于今年10月底基本完成建设,并即将对外开放,“人们可以常来这里‘打卡’,步行、骑行、水上游线或者开展其他文旅项目。”

  在廖建安看来,蓝环工程先导段的建设难度一点不亚于打通“断头路”,其中的一体化工作机制与创新才是重点。

  蓝环工程先导段,位于青浦区金泽镇,总厂1.6公里。先导段工作主要包括疏通水系、生态水质净化、岸线生态改造、防洪达标工程、滨水栈道等。其中,青嘉吴三地的共同协作尤其重要。

  “事实上,水系也有‘断头’的和‘狭窄’的。但通过我们蓝环工程先导段的实施,可以逐步将这些‘断头’的河道打通,‘狭窄’的地方拓竣,并且将指标不好的水体进行提质等。”廖建安说。

  谈到工作方法,廖建安称,先将工作机制确立起来,实施过程反而就能很快推进了。比如,以顶层的设计图纸规划为先,以“委托”的形式交由青嘉吴三地行政机关来联合实施;建设过程中,还要在同一套标准下定期“跟踪”工程品质;最后,青嘉吴三地则需要对最终的建设结果互相认可。“我们在创新也在探索。也只有做到这些了,才能真正提升这一区域的原生物种生物多样性,并逐步推行清洁能源设施,将蓝环工程真正建设成为复合型的水乡生态空间。”

图为水乡客厅蓝环工程先导段。 邹臻杰/摄图为水乡客厅蓝环工程先导段。 邹臻杰/摄

  2021年以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清澈客厅水生态综合治理实施方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跨区域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成立水乡客厅开发建设指挥部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发布,为“水乡客厅”等项目逐步落地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依据。

  绿色低碳是发展底色

  位于嘉善县祥符荡水域,融汇了技术、智能的全国首个“近零碳”聚落建成,成为传统村落跃升为创新聚落的代表。

  “竹小汇村落一共107亩,原来是农民废弃的烂鱼塘,富养化程度严重。”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总工程师、示范区嘉善片区总工程师沈磊在现场告诉记者,为了恢复这一传统村落的自然循环,进一步保护好嘉善当地物种的多样性,我们结合众多国际科技力量和长三角区域生态低碳企业,合力将偏僻村落打造成比肩国际先进示范的生态低碳聚落标杆。

  “竹小汇”项目是长三角地区首个低碳智慧示范田。该项目对标国际先进水准,形成了以零碳聚落、无废聚落、生长聚落三大技术模型集成的技术链和载体。

  沈磊进一步解释,零碳聚落,是指“多能互补”,应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五种清洁能源,同时采用两组电池进行储能,为聚落供电,余电还可以并入国家电网;无废聚落,是指在建筑建造过程中采用废旧砖瓦,运行过程中则采用垃圾降解、污水处理等技术,实现物质循环利用。

  “生长聚落,一方面是指空间生长,规划用地约180亩并分三期建设,未来向长三角乃至全国不断复制和推广;另一方面是指在房屋的能源布局、碳汇及碳偿数据等效率提升的同时,不断探索生态城市理想人居模型。”沈磊说。

图为“竹小汇”零碳聚落一角。邹臻杰/摄图为“竹小汇”零碳聚落一角。邹臻杰/摄

  谈及青嘉吴三地协同的经验,作为“竹小汇”项目全程建设的参与者、亲历者,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总师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玮则告诉记者,“竹小汇”是以国家级科研院所与长三角技术企业联动打造的,由国家级智库和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作为该方案的总设计、牵头方,长三角一批优势企业根据方案指标要求,来提供相关的绿色低碳创新产品,并在建造中进行优化和应用。

  “比如,嘉善的‘爱德曼’,为氢能供电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江苏‘英特飞’则提供LVT(高端乙烯基材料)地板,其作为绿色建材可以实现无毒无甲醛,再比如,‘上海城建’作为施工单位,则对绿色建筑的前期预制、整体施工等进行了具体的落实。” 张玮说。

  作为嘉善境内最大的湖泊之一,在祥符荡清水工程实施下,该区域水环境已达到Ⅱ类标准,水体能见度2m,沉水植被覆盖度70%,湖面之下宛如一片“水下森林”,119种鸟类在此栖息。

  更多产业落地

  绿色低碳的自然环境,也吸引着更多先进产业落地。

  记者在嘉善县姚庄镇走访时看到,一座共同富裕的聚落正在当地沉香村诞生。“我们将这里闲置的老粮仓和房屋,转化为创业基地,除了由本地村民共同打造的‘江小橘’品牌外,专注人体内微型诊疗机器人创新研发的‘势通科技’也率先入驻了。” 水乡SOHO一期项目负责人表示。

  “江小橘”是该镇沉香村农民的自创品牌,橘子皮薄、汁多、味甜,颇受欢迎,橘子的批发价已从几年前的7、8毛/斤上涨到了今年采摘上市时的4元/斤。“农民收入有了提升,种橘子也让他们致富了。”该负责人说,此外,镇里还通过租用农民的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增加农民的租金收入;同时,返聘农民在民宿里从事保洁、餐饮等服务工作,增加了农民工资性收入。

  该负责人还告诉记者,此前,姚庄镇18个村以1800万元集体入股高科技企业势通科技,不但是姚庄镇增加村集体收入的方式之一,也使得村民可以享受到该企业未来产品销售、上市后带来的盈利和分红。“每个村民都是股东,而企业上市后的收益也可以全部反哺给村集体经济,这是我们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种探索。”

  势通科技核心创始人胡峰表示,团队正在加紧产品研发和布局,一款微型诊疗胶囊产品已经在申报三类医疗器械;期待在未来3至5年那能够进入IPO程序,村集体可以通过退出、分红等多种方式进一步享受企业发展红利。

  在位于吴江区黎里镇的善湾自然村,“鱼菜共生”项目通过巧妙的养殖废水回收利用设计,把水产养殖、水耕栽培两种不同的农业技术进行整合,实现了养殖废水零排放。

图为“鱼菜共生”项目。邹臻杰/摄图为“鱼菜共生”项目。邹臻杰/摄

  “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我们的养殖密度可达35公斤/立方米以上,且效率是传统养殖的15至20倍。” “鱼菜共生”项目负责人在现场告诉记者,项目所利用的循环养殖技术,利用创新生物硝化处理方式,且不使用抗生素药物,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健康的农产品。

  苏州蓝城文旅有限公司董事、曲水善湾度假项目总经理管弦乐告诉记者,科技农业下,该项目可以在示范区内产生一定示范效应,而在数字电商农业下,该项目能够辐射示范区内相关上下游和供应链,以及目标客群。

  “一方面,我们针对示范区及周边的研学客群、周末的亲子游客群,提供一些科技农业课程;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将先进技术向更大区域范围作推广,以农业文旅为载体,科技农产为赋能,数字农销为引擎,来提振村民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实现更多收入,以及区域的高质量发展。” 管弦乐说。

长三角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