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在大兴机场临空区产业资源发布暨项目签约仪式上,27家“两区”建设重点项目企业集中签约入驻,临空区新一批市级赋权项目、数字经济和低空经济等内容发布。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临空区管委会已全面承接197项市区两级行政权力,包括市级行政权力101项,区级行政权力96项,涵盖企业从入区到投产运营的全链条审批事项。
2月10日,在大兴机场临空区产业资源发布暨项目签约仪式上,27家“两区”建设重点项目企业集中签约入驻。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开门红”企业集中签约
利好政策叠加,大兴机场临空区产业链条逐渐完善,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势明显。本次签约的27家企业,有涉及生命健康、航空保障等临空区支柱产业的企业,也有来自信息技术、人力资源、企业服务等专业领域的企业,还有来自教育、新能源等行业的科技创新企业,其中不乏知名外资企业。
目前,新签约的企业超半数入驻临空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及国际创新中心,成为临空区核心人才服务平台和产业服务平台的“新住户”。
随着197项市区两级行政权力下放临空区, 临空区全面推动落实“区域评估+标准地+告知承诺+综合服务”改革,打造“一天办N证,拿地即开工”集成办事场景,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审批机制持续创新。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9日,临空区管委会累计办结各类审批事项1257件,办理时限相比法定时限提速50%以上,审批服务满意率达100%
活动中,临空区为首个外籍服务官和7位招商大使颁发聘书。为提高临空区招商国际化水平,临空区聘请了北京无限港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马赫作为国际创新中心首席服务官,针对外资企业落地的难点和诉求点,在区域宣传、简化落地流程和建立个性化服务体系方面为临空区提供支持。
谋划建设“数贸港”支撑产业数字化转型
记者了解到,临空区聚焦产业数字化发展方向,综合发展数字贸易、数字金融、数字产品和关联服务,加快临空区数字贸易发展。
北京新航城智慧生态技术研究院发布了临空区关于数字经济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成果介绍,临空区搭建完成了京津冀地区首个新型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京贸兴”平台,已为15家银行、20余家贸易企业提供服务;数据跨境安全管理平台也正在实施北京市首批数据跨境项目服务。在产业集聚方面,已有24家跨境电商、离岸贸易、数据安全与治理、数字健康等数字贸易与贸易数字化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入驻临空区,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为了更好地支撑生物医药、商务会展、航空物流等主导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临空区正在积极谋划建设“数贸港”,建设数字经济产业主题园区、集聚区,打造支撑新型国际贸易发展的各类软硬件产业基础。临空区将通过降壁垒、建渠道、促产研、搭平台、育龙头等一系列举措,引导高端人才、创新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资源向临空区聚集。
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
相关数据显示,临空区已经与20余家航空科技类企业建立交流通道,未来将会根据企业诉求搭建专业平台、构建专业产服体系、出台专项政策,促进推进低空经济相关科创产业向临空区集聚。
发展低空经济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赛道、民航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所谓低空经济,是指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记者从北京新航城智慧生态技术研究院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到,临空区为落实“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的战略定位和“1+2+2”的产业发展规划,在航空产业端未来可依托大兴机场,构筑航空物流、航空保障、低空科技创新三大集群,同时依托于自身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构建“低空民航科技创新整合标准地”和“京冀低空产业协同试验区”两大发展定位,在产业细分赛道上以城市空中交通为重点方向发展低空科创。
为了更好地促进产业集聚,助力航空科技企业发展,临空区规划了总面积为1.8平方公里的“国际航空社区”组团,为航空科技企业提供一个集“研发、生活、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产居融合社区,目前已引入航科院、适航审定中心及民航大学三家航空科技专业机构入驻。同时,总用地面积约88亩,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的“国际航空总部园”已开工建设,着力为航空科创类企业、航空总部企业提供专业舒适的发展空间。
临空区相关负责人发布了2023年临空区21个招商地块和18个招商项目,总面积近90公顷,包含住宅、商业、多功能、工业、物流等功能用地。截至目前,临空区(北京部分)注册企业已达4604家,其中包括外资企业84家,500强企业20余家。
2023年,临空区将进一步聚焦国际化高端产业,积蓄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围绕北京国际消费城市建设,打造“双枢纽”国际消费桥头堡,加大引进具有战略性、带动性、引领性的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化临空经济区。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