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杭州灵隐寺:探索千年古刹的静谧与禅意

杭州灵隐寺:探索千年古刹的静谧与禅意
2024年05月29日 13:10 北京日报客户端

  “地是佛国土,人非俗交亲”。

  唐代诗人白居易对于杭州这座城市如此称赞。正如其所说,杭州是一个佛学兴盛之地,历朝历代高僧辈出,佛学文化源远流长,拥有多座在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千年古寺,灵隐寺就是其中之一。

  灵隐寺位于西湖以西,建于东晋(317-420)时期。它拥有约1700年的历史,被誉为长江以南地区的禅宗圣地。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宏伟的寺庙建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流行的传说,让灵隐寺成为西湖畔的一个代表性景点,时至今日来此的游客及信徒依然络绎不绝。

  古刹春秋

  关于古刹灵隐寺的由来,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东晋年间,西天竺僧人慧理云游到此,看到飞来峰风景秀丽,与远在天竺的灵鹫峰颇有些相似,说:“此乃天竺灵做峰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此话一出,与他同来的人都表示不太相信,两地相隔万里之遥,即便山峰相似,又怎会是从远方飞来的?慧理见众人不信,又道:“此峰向有黑白二猿,在洞修行,必相随至此。”说完话,他就对着洞口招呼,果然有两只猿走了出来,引得众人啧啧称奇。于是,慧理将这座山命名为“天竺”,峰名“飞来”,地名“灵隐”,又在这里建了几座寺庙,灵隐寺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故事有些玄妙,但在历史上灵隐寺确实是有猴子的。南北朝时期,僧人智一为了表达对前辈慧理的崇敬,在灵隐寺养了一大群猴子,智一因此还被称为“猿父”。或许是山林灵气滋养,灵隐寺周围的猴子越来越多,以至后来还生出独特的景观“冷泉猿啸”,成了南宋的“临安八景”之一。不过宋元以后,猿猴就不太常见了,直到顺治年间,灵隐寺的僧人看见一只浑身雪白的白猿,后来又在这里看到一只头戴斗笠的黑猿。人们想起了当年慧理禅师的故事,难道它们就是当年的二猿?

  这些故事已经很难考证,但灵隐寺确实是江南佛国的一处胜地。灵隐寺不是一座孤立的寺庙,而是一个包括东起九里松、南到月桂峰、西至韬光庵、北及北高峰的一片区域。能够发展到如今如此宏大规模,与历代执政者的重视密切相关。南朝梁武帝赐田扩寺,唐朝“会昌法难”虽遇波折,但其后又迎来更大发展。古刹于两宋时期达到鼎盛,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元末因战事不断,灵隐寺逐渐变得残破不堪,到了明朝又几次遭遇大火,一度只剩下直指堂完好无损。这种境况直到清朝建立后才有所有好转,康熙皇帝前后三次到灵隐寺,还亲书“云林禅寺”四字。在他之后,乾隆皇帝更加虔诚,曾六次来灵隐朝拜。

  灵隐寺的名气也离不开古代文人的生花妙笔。灵隐寺遍布各种文化遗存,如冷泉亭最初便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题写的“冷泉”二字,后来宋代文豪苏东坡补写了“亭”字,到了明朝,书画家董其昌又完整地书写“冷泉亭”三字。对于这座寺庙,文人墨客也是颇为喜爱,白居易撰文:“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苏轼留下名言:“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

  飞来风景

  飞来峰与灵隐寺隔溪相对。在中国众多文人心中,这座小山峰是“东南山水第一”“西湖山林气象第一”,是最接近文人理想中的山林景色。

  奇特的山中美景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飞来峰上岩石裸露,山石林立,饶是遍访名山的徐霞客,在看过飞来峰之后也称其“此峰尽骨露,石皆嵌空玲珑”,对飞来峰的山体形态表示惊奇。现在人们看到的这种风格的山,大多是中国园林艺术中常见的假山,因此人们也认为,飞来峰是一座“最像假山的真山”。

  其实,之所以现在的人们会有如此认知,还是因为飞来峰对于中国园林艺术造成的影响。南宋定都临安之后,杭州周边成为皇室游赏出行的首选去处,飞来峰因风景独特备受他们的喜爱。虽然飞来峰在杭州城郊,一天之内就可多次游赏,但南宋皇室仍不满足于只是出宫游赏,还要在皇家园林中重复模仿和再现灵隐飞来峰之景,于是便在大内后苑利用飞来峰的石头做了许多假山堆叠。南宋时代是中国园林叠石山产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如同皇家一般比着飞来峰造园叠山,成为当时的一个潮流,不仅反映了中国园林叠山“峰石一体”的欣赏趣味,对中国造园艺术的成熟也有着重要意义。

  飞来峰还现存有中国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艺术遗迹。据统计,在飞来峰山现存元代造像67龛,大小造像116尊,众多造像时期遍布五代、宋、元,融汉藏佛教艺术风格于一体,规模庞大、绝无仅有。其中年代最早的是青林洞入口的岩石上的弥陀、观音、大势至等三尊佛像,为951年(北汉乾祐四年)所造。最为人熟知的是大肚弥勒和18罗汉群像,它们是飞来峰众多摩崖石刻中最大的造像,佛龛中的大肚弥勒袒胸鼓腹,开怀大笑,“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的形象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周围并环的十八罗汉也是神情各异,细致生动,堪称佛教艺术的瑰宝。

  灵隐佛茶

  杭州自古以来是我国著名的茶乡,提起杭州茶叶,人们就会想到西湖龙井。其实,杭州及附近地区出产的名茶还有很多,如径山香茗、九曲红梅、千岛玉叶等,但有一种名茶,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极少在茶楼、茶市上出现,那便是鲜为人知、珍贵无比的灵隐佛茶。

  顾名思义,灵隐佛茶来自灵隐寺。这种茶叶是由寺院庵堂里的僧尼自己栽种、自己采摘、自己炒制而成,茶叶外形扁平、光滑、翠绿、整齐,沏开后茶叶碧绿清爽,香气四溢。据说,古代杭州西山一带的天竺、灵隐、韬光等寺院庵堂里许多僧尼都嗜茶如命,“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每年的清明、谷雨时节,这些僧尼便开始上山采摘头茶,西湖茶乡附近笃信佛教的炒茶高手也会应邀到寺院里帮助炒制茶叶,还诞生了一些知名“品牌”茶,如南宋《戚淳临安志》记载,“……钱塘宝云庵产者名‘宝云茶’,下天竺香林洞产者名‘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者名‘白云茶’。”由于茶叶飘香、形美味醇,天竺、灵隐二寺的佛茶一度成为了贡品。

  有了好茶,必定要有好水。正如西湖双绝“龙井茶叶虎跑水”一般,泡灵隐佛茶,需要用的水是杭州著名的韬光泉水。韬光泉水来自北高峰半山腰间的韬光金莲池,于是人们用中间打空节隔的长毛竹,一根连接一根,弯弯曲曲地引到灵隐寺的蓄水池,成为难得的“禅泉”。韬光泉水清冽甘甜,用这泉水泡茶可谓双美兼备。相传当年白居易当年在杭州任刺史时,与川藉诗僧韬光吟诗论文,品尝的就是韬光泉水泡出的灵隐佛茶,至今在杭州西子湖畔仍被传为千古佳话。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