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郎朗台湖再开大师课,首次亮相北京艺术中心奏响浪漫篇章

郎朗台湖再开大师课,首次亮相北京艺术中心奏响浪漫篇章
2024年07月11日 10:43 新京报作者:刘臻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自2021年8月20日,郎朗工作室在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正式成立起,国际钢琴大师郎朗与国家大剧院将以工作室为依托,不断推出精彩的演出与公益活动。7月10日下午,钢琴家郎朗在北京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再次开授大师课。当天无论是登台演奏的学生,还是台下观摩的观众都获益匪浅。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授课风格,充分展现了这位国际钢琴大师的激情与魅力。当晚,钢琴家郎朗也首度亮相北京艺术中心,以一套颇具幻想浪漫的曲目为仲夏的北京再添一份诗意。福雷《帕凡舞曲》、舒曼《克莱斯勒偶记》、肖邦《玛祖卡》《升F小调波兰舞曲》等浪漫主义经典佳作先后奏响。

  郎朗亮相北京艺术中心独奏音乐会现场。 摄影:牛小北

  本次大师课活动由国际钢琴大师郎朗面向琴童们公开进行授课。课程约60分钟,包含学生演奏、大师点评与指导,以及现场观众观摩互动。大师课上,首先上台演奏的是许梓嫣,她带来一首贝多芬的《c小调钢琴奏鸣曲“悲怆”》 第一乐章。乐曲弹罢,郎朗便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在贝多芬的快速乐段里需要有紧张度,连音的地方有歌唱性”,经过20分钟的悉心指导,原本被弹得平平淡淡的作品则呈现出另一番韵味。

  接下来,邵悠然、周泓羽依次上场展示,两位同为9岁的孩子分别呈现了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和莫扎特《C大调第16号钢琴奏鸣曲》,“肖邦的夜曲在渐强减弱的处理中,可以多些诗情画意的氛围”、“练琴的过程中,敢于想象,把自己内心的故事通过音符讲给观众”、“莫扎特是一位内心非常热情的音乐家,作品的灵动性很强,音乐要多些小巧思的变化”,郎朗再次用丰富的语言和表情启发琴童们展现出这些经典作品的内涵。经他点拨,两位琴童对作品的诠释有了显著的变化。

  最后一位上场的是郎朗的老朋友、青年盲人钢琴家刘浩,“这是我的一个小老弟,我们认识十几年了,他刚认识我那会儿才六岁。”刘浩还没上台,郎朗就亲切地介绍起了这位老朋友。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刘浩缓缓走上了舞台,为大家演奏了一曲德彪西的《月光》。“他虽然看不见,但是他的触键非常走心,非常打动人。”刘浩演奏完毕,郎朗点评说。“印象派德彪西的月光,允许有自由的空间,利用音色的变化来描绘不同时刻的月光。”因此,郎朗建议刘浩在节奏上面可以有一点点的留白。”郎朗进一步解释说,“法国人很爱玩感觉,研究法国作品的时候要稍微留点空间。”在郎朗的点拨下,这部作品的意境有了更好的呈现。

  郎朗大师课现场。 摄影:牛小北

  大师课现场,台下观众近距离观摩到大师是如何解决演奏时遇到的问题,从最基本的旋律、节奏、结构,到乐句的处理、情感的表达,再到乐曲的艺术处理无不涉及。观众席中也有许多学琴的孩子,他们通过聆听别人的演奏和上课,激发更多体会、取得更多收获。陪同的家长也从中获得启发,对今后如何高效率辅导练琴有了更多的思考。“现在的孩子很多是在机械地弹琴,很少兼顾到情感的表达,这也提醒我们家长今后要对这一点重视起来”、“我们能感觉到经过郎朗指导过的孩子有了很大的改善,大师课对旁听的观众也特别有帮助”。

  大师课后,郎朗出席了由国家大剧院倡议发起,国家大剧院、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中共北京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文明观演在行动”——观演礼仪宣传月启动仪式发布会。作为文明观演推广大使,郎朗呼吁大家让文明与文艺同行,共同创造尊重艺术、欣赏艺术、享受艺术的观演环境。

  郎朗大师课现场。 摄影:牛小北

  在当晚举行的音乐会上半场,郎朗以一首小巧精致的《帕凡舞曲》揭开序幕。今年正值法国作曲家福雷逝世百年,他为欧洲艺术歌曲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被后人誉为“法国的舒曼”。随后,郎朗奏响德国作曲家舒曼的钢琴套曲《克莱斯勒偶记》,每首形象各异、情绪迅速变幻的独立小曲极具舒曼典型的音乐特征。郎朗凭借敏锐的音乐感悟力将作品中多变的节奏、错综复杂的织体,以精微细腻的手法充分传达,引领观众走进舒曼极具想象力又充满幻想的情感世界。

  下半场演出中,郎朗带来了肖邦创作中最富波兰民族性的音乐体裁。玛祖卡舞曲和波兰舞曲一样,贯穿了作曲家一生的写作。58首玛祖卡舞曲曾被李斯特称赞道“他把自己的技巧和风格的一切瑰宝都赋予这种创作了”。当晚,郎朗遴选其中12首,以点带面为观众呈现出肖邦点石成金的艺术才华。在他指下,一首首音乐抒情诗篇,或清新或沉郁,在民族旋律的晶莹外衣下释放爱国热情的火焰。

  音乐会现场。 摄影:牛小北

  升F小调波兰舞曲抛开以往少有的压抑和沉重,贯穿着一种强大的力量,伟岸而豪迈。音乐开始处,郎朗果断准确的触键,鲜明展现出波兰舞曲最典型的节奏性,铿锵有力的坚定步伐营造了一种强有力的气势。随着音乐的发展,钢琴家犹如为观众描摹一幅标题性的“音画”,怀古、悲壮,震撼着每位听众的心灵。

  编辑 徐美琳

  校对 王心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