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义昆:大学生活不是一幕无间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5日11:49  中国网

  作者:刘义昆

  湖北大学数计学院07数学2班出台规定,实行“盯人”战术,每名学生都会有一名“神秘同学”在暗中盯自己的一言一行。据悉,此活动开展以来,效果良好,迟到的同学没有了,提前到教室自习的人大大增加了(12月4日《武汉晚报》)。

  我也是一名大学老师,同时也担任学生班主任。对于学生管理之难,我也深有体会。对于这个“小天使计划”,我虽能够理解,但却很不赞同。

  “上课时,由一名同学暗中监视另一名同学”,这不是湖北大学数计学院07数学2班的首创。事实上,一些中小学的班主任也常常使用这种办法管理学生。在中小学使用这种方法已经不合适,简单地将之移植到大学课堂则更加荒谬。从积极意义上看,这种方式有利于班主任掌握学生的动态,督促一些学生改善学风;从消极意义看,这种方式却有可能形成你举报我我举报你的局面,导致同学之间信任度降低。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最首要的工作是要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光明磊落的高尚品格。让学生互相监视、相互举报,只会扭曲学生的人格,让大学生活变成一幕“无间道”,导致大学“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风气变异。两相比较之下,这种“暗中盯人”战术显然弊大于利。

  上课,本应该是大学生们最基本的任务,现在却要通过“盯人”战术来实现,这不仅是大学生们的悲哀,更是大学教育的悲哀。

  这种“盯人”战术只是大学教育的冰山一角。从家庭进入了大学,大学生们虽已满18岁,但大学还是把他们当未成年人来对待。在大学里,学校不仅要管学生的学习,还要管学生的吃喝拉撒、管学生做操、管学生的安全……每一个细节都要丝丝入扣毫不松懈。而大学生们则俨然从一个“襁褓”进入到了另一个“襁褓”。这不仅难以让他们形成独立的人格,也直接导致他们将来难以适应社会。

  这种“父爱情结”的形成,大学也有责任,但也不能全怪大学。事实上,在全社会功利氛围的浸染下,大学校园早已不是那个只要朗朗书声的象牙塔。在这里,大学生们只要考进了大学,就似乎必然要毕业。在只管入口不管出口的情况下,老师们只能通过各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灌输,而大学教育则成了一场“追逐游戏”:学生在前面拼命逃,老师在后面拼命追。

  “无间道”式的管理方式背后,不仅有班主任的无知与无奈,更有大学教育的畸形与尴尬,也有延续千年的“告密文化”。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