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桂芳
上海一位市容协管员死了,死在小贩的小刀下。虽然事情的前因后果并不明朗,公安机关也已介入,但“市容协管员与摆摊卖皮夹子的小贩在乱设摊问题上起了冲突,最后协管员被刺身亡”却是悲怆的事实。(1月18日东方网)
市容协管员,做的大抵是城管的活儿。这个职业江湖上的血雨腥风,已经不是一章一节的传奇了。这是现实的悲哀,更是制度的悲哀。理性如法学专家,对行凶的小贩表达了淋漓的愤慨;感性如普罗大众,站在弱势者的利益立场,对被害者的身份表达了一种幸灾乐祸——人性在此处是矛盾而分裂的:同情小贩,就悖逆了基本的生命尊严;谴责小贩,就关上了相对弱势一方自救之门。两相权衡,舆论只能以一种人本的温情,从市容制度角度去反思。
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自古有之。城市再大,总应给小商小贩留一席谋生之地。但从城市管理而言,讲究市容市貌,干净整洁,也是很民生的话题。何去何从,基本演绎为私权与公权的对垒。
市容协管与卖皮夹的小贩的矛盾,说穿了就是秩序与生存的交锋。按理说,这两者是不会狭路相逢的:秩序既然服务于城市,自然不可能有剥夺市民生存权益的危险;反之,为生存而自救的个体行为,只要不违法犯罪,当不会触及到多元开放的城市秩序。诡异的是,我们眼下的不少秩序已完美到不食人间烟火,比如给雕塑上打黄金粉底,比如给荒草上刷绿漆……就是这些小商小贩时常被吓得屁滚尿流、甚至时不时“非正常死亡”的城市,幸福指数却也是高得出奇。这不是笑话,而是生活中的奇迹。
协管员不是我们的敌人,却因为要在市容制度里谋一餐饭,不得不披上了狼的外衣。不要怪“小红帽们”听不懂门外的爱恨情仇,怪只怪大家都在这样一则寓言里,演得太投入而已。城管上的顽疾,注定是不可能靠“孙志刚们”纾解的——但既然人已逝去,市容制度起码当为协管员之死而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