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河北邯郸市曲周县张丽平被曲周县河南疃镇原党委书记强奸,报案后办案民警做了详细描述被强奸过程的询问笔录。此后犯罪嫌疑人多次找她撤案,并表示自己已经拿到她报案时的笔录。之后没多久,大街小巷都贴着这份询问笔录,甚至被人发到了互联网上。(5月20日《中国青年报》)
这条新闻出现在各大门户网站上,不少网站后的跟帖超过5000条。不少网友试图去破解询问笔录贴满大街之谜,谁是肇事者,谁又是泄密者,有人说是官官相护,有人说是权大于法。说实话,仅从报道透露给我们的信息,要想做出这样的判断是有些武断与草率的。
但有一点是不能回避的,这起事件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办案机关泄密事故,有可能会成为一起公共事件,因为呈现出的事实已足以损伤民众对法治的信心。这样在法治框架内遭遇到的二次损害,已不再是张丽平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关于办案流程是否足够安全,法律的公信力通过什么途径来体现。
相对于肇事者做出的种种令人发指的行径,更值得人们深思的是责任部门的冷漠。两年来,张丽平多次找到丛台区、邯郸市等各级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纪检部门反映情况,但一直没有结果。虽然这样的泄密事件没有发生的理由,但更可怕的是,面对办案部门的失责,一个公民竟然难以找到一条实现权利救济的渠道。
其实,民众完全没有义务去猜测什么,办案机关作为失责的一方,理应对当事人做出及时的反馈,并对相关责任人员做出问责。然而,这一幕没有发生在询问笔录泄露后的第一时间。即便这其中另有隐情,那么监管部门也应该及时介入,但这一幕仍然没有发生。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寒心的现实!
肩负职责的各个部门就这样保持着惊人一致的集体沉默,这多半与这些部门的“体制性迟钝”不无关系。所谓“体制性迟钝”,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在面对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时,特别是在社会矛盾的萌芽和聚集的初期,反应迟钝,信息失真,处理失当,不仅不能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反而会导致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扩大和爆发。“体制性迟钝”通常会导致矛盾的扩大化,使“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因此,这种“体制性迟钝”,也常会将个体事件演绎成公共事件。
媒体的关注让这一事件浮出水面,或许一个好的结果是可以期待的,谜底也终将揭开。但要注意的是,在相关部门的集体冷漠下倒逼出的媒体介入,即便能够妥善解决也并不是一个良性的解决方案,因为其对社会的负面效果已经无法挽回。这份询问笔录的流传,又何尝不是对相关部门集体冷漠的“质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