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严辉文:“教育强镇”呼唤学生本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6日07:02  中国青年报

  早在2009年9月,广东东莞石排镇燕窝村已率先给本村64名大学生发放了32万元的补贴金;今年石排财政将拿出1000多万元用于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免费教育,拥有石排镇户籍的全日制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每年可分别领到4000元、6000元、8000元、10000元的教育补贴。从幼儿园到博士,实施长达25年的免费教育,石排镇被称为“中国最牛教育强镇”。(5月25日《中国经济周刊》)

  石排镇堪称最牛,不只符合于“适龄学生免费入学”之国际惯例,而且长达25年的免费资助,恐怕早已牛过了国际。说起来,一些地方对于教育不可谓不重视,“教育强×”之类,在时下并不是一个陌生词,很多地方还是乐于当一当的,而以此昭告天下炫耀于世者似亦不算少见。

  不过,地方政府主导下的“教育强×”之类,大抵是一条以学校布局上档次上规模、力拼教育硬件投入为努力方向的教育产业化路径。客观上固然也能让辖区公民和学生受益,但是这种把“教育强×”简单化为“学校强×”或者“教育产业强×”比拼的现象,却不能不说存在着路径偏差。

  与石排比起来,很多地方当然是要叫穷的。不过,石排镇每年的可支配财政收入也只在5亿元左右,虽然与内地比起来堪称富裕,但是相比珠三角其他可支配财政收入动辄超过10亿元的镇来说,仍然牛不到哪里去。笔者并非以为每个地方都有石排镇一样的财力,或者一下子就要在免费教育方面实施大跃进和大竞赛,但是石排模式或者石排方向却值得效仿。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5月12日调研东莞石排镇之后认为,“政府推进免费教育的钱来自税收,用群众的钱帮扶贫困者读书是非常合理的。”这既是对于石排教育强镇的高度评价,实际上也指出了教育投入的运用之妙,正在于学生本位。

  本来地方可支配财力用于教育的部分就十分有限,我国从1993年提出的教育投入占GDP的4%的目标一直未能顺利兑现,而在这些有限的教育投入中,用于支持学校大兴土木的比例显然又过大。在已经过去的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竞赛中,各地已经按照彼时的适龄学生规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学校设施更新,并且形成了数额不菲的普九债务。如今在化解这些普九债务的同时,一些地方又显示了更大的魄力,致力于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外,尤其是盲目加大对高中学校的投入,这不能不说是“教育强×”建设的一种误区。如今,适龄学生人数的日渐缩小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设施的投入可能已不再是当务之急。而教育硬件方面投入的比例不断加大,看起来政绩昭然,却必然使9年义务教育之外学生补贴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