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祝振强:垄断行业不能成为法治“特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8日14:15  竞报

  近期,有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话题,再次广受关注。据报道,由全国人大财经委组织的“国民收入分配问题调研组”小组,正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进行调研。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表示:现在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正是时候。

  把我们现有的收入分配制度比喻成一个跷跷板,或许是再恰切不过的了。这是一个已经失去了平衡功能的跷跷板:一端直上云霄,另一端如泥委地。一如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所言:“少数人、少数单位、部门或行业通过资源垄断、行政权力、市场独占、特殊身份等非劳动因素,捞取了不公平、不合理的利益,与其他劳动者的收入拉开了不公平、不合理的差距,形成了某些既得利益集团”。《人民日报》日前发表的相关文章,更是把矛头直指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等垄断行业。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于缩小垄断行业与普通民众间收入差距的吁请、陈词,可谓苦口婆心;学界相关方面的研究,亦可谓汗牛充栋。比如石油、电力、电信、烟草等行业员工不到全国职工总数的8%,却拿去了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60%等等。有必要指出的是,去年,在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央企利润仍比上年增长高达14.6%,全年累计实现利润近8000亿元。但是,且慢欢呼,在现有的分配体制下,8000亿抑或更多利润,其实都与国家、全民无关。按照相关规定,央企只上缴国家5%至10%的红利。也就是说,央企利润的90%以上,都在内部自我循环、自我消化了。如此,垄断行业内部高工资、高津贴、高福利以及高管的天价年薪,及至前中石化董事长日均“应酬”费用4万元、中石化一盏大堂吊灯就要破费百万元,所有这些,还值得大惊小怪吗?

  当垄断造成的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已然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影响到民生之时,有关方面有必要痛下决心,以快刀斩乱麻的魄力,着力解决这一事关全局的大问题。事实证明,垄断不除,收入分配难以公平;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不可能绕过垄断的山头。可以说,改革别无选择。

  收入分配改革,说穿了,就是要从既得利益者口中,取出其多分、多拿、多占、多得的部分,分给低收入者。收入分配改革的提出经年有时,之所以进展缓慢,盖源于来自既得利益者的强大阻力。遗憾的是,从某种程度上说,法治对此的无奈、乏力与缺失,纵容了这种阻力的此消彼长。

  种种迹象表明,垄断行业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特区”。鉴于此,有关方面有必要重张法制的尊严,重塑法律的效力;有必要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之原则,在垄断行业亦能落到实处。据相关专家的揭秘:一些垄断行业在社会上享有特权,对政策制定、舆论宣传等均有较大影响力。其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有意无意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持阻挠态度;同时,使一些政策难以制定出台,一些已出台的政策难以实施。其实,仅就此而论,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上述人员,已经涉嫌违规违法。完全有必要依据法律条款,追究上述有关人员的相关责任——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利用国家公器,操纵舆论、误导社会、民众,公然阻挠改革举措的出台、实施,这难道不是涉嫌失职渎职、滥用职权?若以此为线索深入追查,还怕扯不出萝卜带不出泥?

  毋庸讳言,近年来,随着垄断行业的“做大做强”,时常可闻“博弈”之说。说穿了,所谓“博弈”,其实不过就是有关方面在与全民利益相关或事涉国家改革发展大局的原则问题上,需要与对手谈判协商、通融妥协。我们承认既存利益格局的复杂性、现实性,同时,我们亦无不为其感到悲哀——难道相关部门、行业的一己利益得失,要远远超乎国家利益、全民利益及至法律的框架之上?难道垄断行业坦然、常态的与改革大局“博弈”本身,不是一种违规违法行为?“博弈”既存,又置法治的尊严于何处?随手拈来的例子比比皆是——自本月19日始,《人民日报》连续发表《打击内幕交易须强化执行力》、《公众呼吁严查可疑交易》等5篇文章,直指股市内幕交易。这显然不是无的放矢。但“博弈”的成效如何,终究不值得过于乐观。

  有关方面还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解决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前所述,正是对垄断行业上缴红利的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才造成了其自利自肥。已有多位政协委员呼吁,应大幅度提高垄断行业向国家上缴红利的比例,这个比例至少应提高到50%;对于电信、石油这些基本不存在市场竞争的领域,更应提高到80%以上。对垄断行业的员工收入,应该比照公务员的收入进行规范。以“激励机制”为名头的高管天价年薪,亦全然没有任何存在的道理。

  应该说,依法治国,依法行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事事平等,这既是法制的理念,也是全民的呼声。有关方面应顺应民意,合力去除阻力,以法治的力量促成收入分配改革的顺利实施。应以此为契机,还权利于民,还公正、公平、秩序、法治于社会。对于一切违法违规行为,都应以法律法规是问。法治的阳光,应普照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无死角。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