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子强:大人物打招呼 小人物打记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30日09:09  南方都市报

  又有记者被打了。昨天,广州多家媒体报道了《南方都市报》、《新快报》、《信息时报》7名记者采访广州市白云区一起沼气中毒事件被打的消息,那张记者脸上带着鲜红血迹的照片让人心痛,而打人者挥舞拳头打向记者的照片,则让人愤怒。

  记者采访受阻扰不算什么新鲜事,阻扰者轻则抢录音笔、砸相机,或者将记者拎起来拖将出去,重则动手打人。但是,近期此类事件在广州却似乎有密集爆发之势,就在这次打人事件发生的前一天,《南方都市报》才就“两周发生3起打记者事件”进行报道,结果第四起跟着就来了,而且这一次受害者涉及3家报社的7名记者。

  虽然我们都希望类似事情不要再发生,但它一定会继续发生,或早或迟,只是时间的问题,因为打记者风险很小,成本很低。记者们多是文弱书生,有的还扛着机器,行动不便,而且他们志在采访,并不想打架,所以现场吃亏的总是他们。而从此前的个案来看,打人者(尤其是指使打人者)大多不会受到什么惩罚,顶多也就是干这脏活的保安被所在企业辞退。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打呢?

  记者本来是去采访新闻事件的,结果因为被打,自己成了新闻报道的主角,真正的新闻事件的采访和报道却受到影响,以至于不能以最佳的形式呈现出来,这让作为读者的我们很无奈。我们想了解这个社会,我们想看记者写的事实,而不是记者自己。但现在我们真正想了解的事实越来越难以在媒体上见到———例如举国关注的山西王家岭矿难死者名单,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办法知道,倒是隔三差五地见到记者昂着滴血的头登上报纸封面,这让人厌倦,也让人苦恼。

  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好的事,不希望让太多人知道,这就是那些人阻扰记者采访的原因。在实践中,要阻止媒体报道一件事,有几个途径。一是通过有关部门给媒体打招呼,这个要有一定的权力背景才能做到 ;二是花钱对媒体进行公关———也算是打个招呼,这个需要相当数量的钱,而且并不保证绝对有效果,因为虽然有媒体会因为顾及经济利益而放弃报道,但也有媒体选择坚持专业操守。至于对采访环节进行阻扰,乃至动手打记者,那都是既没有权力背景,也没有很多钱去公关的人才干的。和前两者相比,他们其实也是弱势群体。看看近期几起打记者事件的主体就知道,要么是保安,要么是小老板,没什么大人物———记者很少有机会直接招惹上大人物。即便惹上了,大人物也不需要动手打人,而只是打个电话。

  诗曰:“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但是现在,因为国家形势太好了,记者们在很多领域已经写不出什么好报道了,即便写出来,大多也刊发不了———因为被打招呼了。原本广阔的天地,只剩下点火灾、车祸、沼气中毒这些事情可以做做文章,却还要被阻扰乃至被打,报纸到底还要不要办呢?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