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500强:挣扎的中国企业

2016年07月23日10:42   新浪新闻 收藏本文

  原标题:财富500强:挣扎的中国企业 

  作者:周浩  来源:冰川思想库

  导读:全球经济的总体格局也呼之欲出。美国经济仍然最有活力,中国经济正在崛起,但仍然稍显笨重,德国和日本仍然是制造大国。英国经济则已经失去了往年的荣光。

  2016年《财富》500强榜单近日揭晓。

  总体来看,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中国企业上榜量持续增加,今年为110家,比去年多出5家;第二,全球大企业的收入呈现下滑趋势,2015年的销售收入下滑了11.5%;第三,金融、能源以及IT巨头仍旧在榜单上保持巨大的优势。

  全球经济依然挣扎

  总的来说,这样的一份榜单符合整体经济发展的趋势,在全球经济体中,欧洲和日本已经陷入泥淖,相对而言,美国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仍然较为强劲。

  但中美的发展模式却有明显不同,比如说在前十名榜单中,美国企业有三家,分别是零售巨头沃尔玛、IT巨头苹果和能源巨头埃克森,中国企业也有三家,分别为国家电网、中石油以及中石化,中美经济体之间的异同也不言而喻:中国的三家巨无霸全部是与资源相关的国有企业,而美国企业则更加代表着消费和创新的主流经济文化。

  前十名公司中,德国和日本各占一家,分别是大众和丰田,这两家都是汽车生产企业。另外两家则是来自荷兰的壳牌石油以及来自英国的英国石油公司。而进入前十的门槛为总资产2250亿美元,相当于芬兰的GDP总量。

  全球经济的总体格局也呼之欲出。美国经济仍然最有活力,中国经济正在崛起,但仍然稍显笨重,德国和日本仍然是制造大国。英国经济则已经失去了往年的荣光。

2015年世界经济格局图2015年世界经济格局图

  这也反映了未来一段时间全球经济的走向,美国和中国仍将领跑全球经济,美国市场则仍然是全球经济的最大终端消费市场,如果不能尽快发展本国市场,多数经济体仍将挣扎。但中国经济仍然需要由投资拉动,这也意味着中国将可能出现经常项目顺差收缩以及储蓄率下降。

  全球经济的挣扎从前十名公司的净利润中也可窥见一斑。十大公司中,除了中国的国家电网和苹果,其余企业都面临着净利润的大幅下滑,其中下滑最大的是英国石油公司,其利润下滑了271%,德国大众则因为“尾气门事件”的巨额罚款出现了110%的净利润下滑,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净利润也分别下滑了57%和30.6%。

  由此也可看出,多数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压力,这也是全球经济放缓的一个缩影。

  中国企业面面观

  在中国上榜企业中,除了能源垄断巨头外,金融、汽车企业则占据了很大的阵营。

  在前50强中,中国四大银行名列其中,在整个榜单中,共有10家中国银行,另外还有7家中国保险公司。

  汽车行业则有25家中国企业入围,当然,与金融企业相比,汽车行业虽然数量多,但盈利能力则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10家上榜银行的净利润就占到了全部入围中国企业的55%。

2016年世界五百强榜单中入围前五十的中国企业2016年世界五百强榜单中入围前五十的中国企业

  中国企业的另一个亮点则在于新上榜企业,在13家新晋企业中,有三家为房地产企业,分别为万达、万科以及恒大,另有刚刚成功收购德国库卡的美的集团,互联网巨头京东等。

  房地产企业上榜,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火热不无关系,而由于中国的房地产企业非常分散,龙头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还非常小,这些企业上榜不仅代表着整个行业的火爆,也意味着未来房地产行业将出现着整合的趋势。美的上榜则代表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新趋势,京东则代表着电商行业在中国的迅速崛起。

  当然,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BAT没有进入财富500强呢?这是因为财富500强主要通过营收规模来排名,对于BAT这样倚仗平台的企业来说,其真正的营业收入其实并不高,但京东则因为有大量的自营收入而上榜。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财富500强只是观察企业的一个角度而已。

  中国经济 “负债前行”

  将这些信息拼凑在一起,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在中国经济中,金融、能源、房地产以及制造业,仍然占据着经济的核心地位,互联网企业尽管充满活力,但其在整个经济的资产负债表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小。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经济的“负债前行”仍将是大概率事件,而轻资产的互联网经济在这方面发挥的作用仍然很小。

 

2016年世界500强亏损公司2016年世界500强亏损公司

  将这些现象放在宏观经济的框架下来看,也可以体现出整体经济管理思维和经济政策的方向。

  在宏观经济学的框架下,经济要解决的是“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这背后就是GDP的概念,从经济学上来看,GDP 有若干种统计方式,包含对供给进行统计的生产法,以及对需求进行统计的消费法,而这两种统计方法得出的GDP差异,隐含着经济政策的走向。

  比如说生产法GDP较高,但消费法GDP较低,其意味着存货的大量积压,未来的经济政策将需要考虑刺激需求来消化存货。

  对应来看,光以GDP作为重要的经济指标,事实上等同于企业注重于营业收入和总资产规模,而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之间的不断腾挪,事实上也是宏观经济政策在微观的实际反应,如果库存较高,企业需要削减库存,而如果需求旺盛,企业则需要增加产能。

  大型化难以逆转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大型化将是难以阻挡的趋势,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生存发展的方向要么是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小型特殊市场,要么则只能依附于大型企业。

  尽管所有的经济政策都寄望于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但在现实的市场竞争中,由于马太效应的存在,中小企业能够获得的喘息空间仍然是有限的。

  对于未来的经济发展来说,这样的趋势之下,似乎很难让人看到整体经济能够见底回升的信号。

  企业的大型化必然带来标准化,对于企业来说,内部的协调整合能够创造出更大的协同效应,但这也意味着“标新立异”难以获得成长的空间,因为这可能影响到其它部门的工作进度。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其可能会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进行研发,但这样的研发却不等同创新的思维。

责任编辑:刘灏

文章关键词: 资源 中国企业 500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