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央视《东方时空》专题 > 正文

人物专访:惠山泥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20:48 央视《东方时空》
人物专访: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人物专访:惠山泥人

王南仙


人物专访:惠山泥人

喻湘涟


  解说:这是无锡惠山泥人中的极品,手捏戏文。作品取材于京、昆剧中的一个精彩场面或人物亮相提炼而成,古朴而富丽,写意而丰满,点出了一出戏的主题。这些泥人的鲜活和生动,回味无穷,让人联想到中国古老的女娲造人的传说。而给这些泥巴赋予生命的人就是喻湘涟和王南仙两位老人。

  标版:喻湘涟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940年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出身无锡泥人世家

  从事惠山泥人捏塑近50多年

  王南仙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941年生于江苏无锡

  出身泥人世家

  从事惠山泥人彩绘近50多年

  解说:《贵妃醉酒》根据京剧片断捏塑而成,是一套传统手捏戏文,很多前辈大师都留下了耐人寻味的作品。但是,在喻湘涟和王南仙手中的贵妃醉酒却别有一番味道。

  喻湘莲:我经常看戏曲报,有好多演员演贵妃的他们的体会,因为杨贵妃,唐明皇去看她的时候,他睡了,他心里很难过,他心里很闷酒,他表现在那种宫廷妃子中很痛苦的情景。高里斯是辅佐杨贵妃的,他又怕他,他也懂他,所以他的心情也很复杂。

  解说:喻湘涟擅于捏塑,她把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融入了自己的撮捏之中。惠山泥人是塑的技法与捏的技巧完美的结合,泥巴只往上加,不往下减,讲究自然连贯,一气呵成。一印、二捏、三扢、四镶、五板,从下而上,由里到外。搓搓捏捏就成形,敲敲拍拍就有面,一扢一捋就有纹,一板一扭就有势,痛快淋漓,落手无悔。只用了一个小时的功夫,一个醉态微微的杨贵妃和诚惶诚恐的高力士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

  喻湘莲:有几套有贵妃蹲在那里的,高里斯站在那里的,高里斯站在那里把贵妃拉下去好像不合理,所以我就把贵妃站着,高里斯跪着,这样一高一矮有一个错落,贵妃已经喝醉了酒,蒙蒙胧胧的,动感的,但是高里斯,静下来的,给她敬酒的时候是跪着的。他有讲究的。

  解说:在惠山有句俗话,叫做三分捏塑七分画。在这小小的泥人身上作画却比在纸上难得多。王南仙擅长彩绘,她对人物面相的描绘十分精致,着力于传神。半笔头是王南仙的运笔绝活之一,颜料只蘸到毛笔头的一半,勾画起来轻巧细腻。

  喻湘莲:就是要脸的表情的生动,眼睛一定要带好,一个眼睛往东看,一个眼睛往西看,两个人合不来了,一个眼睛要传神,图案花纹要均匀,要并列都要掌握。

  解说:这一捏一画造就了《贵妃醉酒》,也让我们领略到了无锡惠山泥人的神韵。而这样天衣无缝的合作是两位老人用了50年的时间磨合而成。

  解说:在无锡惠山脚下分布着的一些神奇的黏土,这些细腻油黑的黏土黏性强,干而不裂,弯而不断,有“磁泥”之称,是捏制泥人的天然上乘材料。大约四百年前,无锡惠山一带就家家户户捏起了泥人。惠山泥人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 “粗货”。采用模具印坯,手工绘彩,我们熟悉的阿福就是粗活的代表。另一类叫“细货”,也就是手捏戏文,是泥塑中的精品。手捏戏文一般需要两人搭档完成,一人捏塑形象,一人描摹彩绘,技艺世代相传。喻湘涟和王南仙就出生在这里。

  喻湘涟:我们家在惠山,在龙头河,旁边就是我外祖父家里做泥人,家家做泥人不捏泥人,所以小时候就从小跟着外祖父给妈妈做一些泥人的下手活,就是杂货,比如运坯啊,把泥人用水洗一洗

  王南仙:我们做的地方就是在现在的公园里面,那个泥人比较高档一点的,都是比较有钱的,那个上海人,都是(听不清)的人买的

  解说:但是当时,喻湘涟和王南仙却并不相识。1955年,因为新中国号召抢救民间传统艺术,江苏省成立了泥塑彩绘研究班,招收40多名学员,于是喻湘涟和王南仙成为同学,她们一个学习捏塑,一个学习彩绘,两人之间的默契就是从那时开始慢慢酝酿的。

  喻湘涟:我在学校里我人是个女孩,但是我是男孩的个性。

  王南仙:他好像是一个有一点像男孩子。做起资料了,拔泥,他挺像男孩子。

  喻湘涟:在班上比较普通,用功比较用功,比较认真,做一件事干一件事,我们的师傅在背后说我,扫地比一般人扫的干净,我不偷懒

  王南仙:他很努力。由于因为男的也是搞泥人的,比他学的快一点,更容易接受,他不容易接受这个慢慢地磨吧,磨了到现在坚持下来现在比他们好了

  喻湘涟:我不聪明的很笨,但是我有一点比人家强,我就是比较执着

  王南仙:我的成绩很好。

  喻湘涟:相当聪明的,他对老师教的东西理解很快。

  王南仙:师傅挺喜欢我的,因为我住的很勤,当时住在宿舍里面一起的,反正家里没有事,就放学了在那里学画画,都要画国画,画什么,那时候挺喜欢

  喻湘涟:他在我们班级年纪是最小的,长的甜甜的,很可爱,比较漂亮,比较美丽,是个可爱的,文雅的恬静的一个姑娘。也很内向,说话也慢悠悠的,做事也慢悠悠的,不着急,从来不。

  解说:喻湘涟和王南仙的师傅是惠山手捏戏文的高手蒋子贤和陈毓秀。蒋子贤捏塑技艺高超,陈毓秀彩绘堪称一绝,他们共同完成了很多传世佳作。由于两位师傅是搭档,喻湘涟和王南仙也很自然就走到了一起。但是不少人都怀疑,这样性格迥异的两个人,合作会长久么。

  王南仙:我们两个不管的,他做的不好,我也讲,我画了不好,他也可以讲,我们跟其他有的人不同,我们为了把一期作品做好,我们两个都讲了,不好一定要讲。不要让人家讲,我们自己搞好了讲的人少一点,一件作品才能做的完美。

  喻湘涟:性格上虽然上有差异,但是他们都是一致的不会有问题,如果不一致肯定有问题,因为我们两个就,都想把这个手艺泥人搞好,不要在我们手上丢掉,不要在我们手上败掉,他有这个思想,我也有这个思想。所以我们就能坚持下来。

  解说:在这幢无锡的老房子里面,喻湘涟和王南仙在泥巴的陪伴下,默默相对度过了几十个寒暑。她们不仅成为工作上的伙伴,也成为互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几十年里,她们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潜心研究,不断提高,不仅修复、抢救了400多件传统惠山泥塑,而且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贵妃醉酒》、《霸王别姬》、《醉打山门》等泥塑,风格各异,栩栩如生。而其中最让人侧目的,就是这套大型手捏戏文《钟馗嫁妹》。

  喻湘涟:钟馗是个比较长的比较丑的一个文人,他去考状元考取了,皇帝在审批的时候把他否掉了。看他那么丑,他是考了第一,结果没有给他,状元后来他很气他就在那个大亭子上撞死了。撞死了以后,他是神话故事,他到阴间去,阎王爷一看,你怎么到这里来了,这里没有你的名字,你怎么会来的,他就把他的情况说了,阎王爷说你到我这里来做一个大官吧,做个判官,判官判官就是钟馗吧,钟馗去抓鬼的,在这个时,候他做了官以后,他想到了他在阳间的好朋友杜平,他答应他的妹妹嫁给他的。这个任务必须完成他,所以他晚上就把他妹妹,把他接到杜平家里去嫁给杜平,完成他的心愿就是他说话算术//一个真善美的故事。所以民间流传他很广泛,一般的家里不安宁,有什么不吉祥的事情,就把钟馗放在中堂里面他们家就不会出事情了。

  解说:1982年,喻湘涟和王南仙在天津看到了一套关于钟馗的泥塑。在这之前,《钟馗嫁妹》这个题材在惠山泥人界从来没有人尝试过,于是喻湘涟萌生了一个念头,准备就这个题材做一套大型惠山泥塑。但是她没想到,文献中关于这个故事的记载并不多,戏曲中涉及的也非常少,光搜集资料就花去了她们10年的时间。

  喻湘涟:钟馗是我们无锡这一块没人做,我说的是无锡这一块没人捏,但是钟馗的戏曲舞台上到处都有,有昆曲,有金戏还有川剧,地方戏都有,他们演的以后杂志上也发表形象的,我就把那个形象挪过来,看了有四个鬼拿东西都不一样,我就看好多的戏曲里面哪个最好看,哪个最合理,我就挪哪一个人,还有那个画钟馗的脸画的最好看,我就跟王师傅说这个好看。他说这个好看。有时候我认为好看,他认为不好看,那我有个原则,他说的算,色彩上他说的算。我不跟他争的。等到他认为他坚持下来,他认为他说的好,话说的不好他自己会改掉。不用操心,你也别给他去烦,你要相信他。这个很重要的。

  解说:2002年,喻湘涟认为时机成熟,于是开始动手捏塑。从春到秋,喻湘涟和王南仙两位老人在工作室中不分寒暑。8个月后,这个包含39个形象的大型戏文终于全部完成。

  解说:现在,两位老人都已经年过六旬,虽然在手捏戏文方面创作颇丰,但是有一些现象却让他们越来越担心。50年前和喻湘涟、王南仙一起学习手捏戏文的人要么改行,要么转向粗货的批量生产,惠山手捏戏文创作,现在就只剩下她们这一对搭档。另外由于经济效益不高,很多年轻人不愿学习这种传统手工艺。

  有些小青年在学捏泥人,我就给你捏怎么不捏戏文,你怎么去捏其他东西,我说老祖宗都是捏戏文的,传统值几个钱,一句话就闷掉了。现在经济潮流,到处都是喊经济,害怕就害怕在这点上,真正的文化的价值它怎么体现。

  解说:更令人担心的是,惠山脚下可供捏塑泥人的黏土也即将被采尽,土质越来越差,惠山手捏戏文的传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不过就在去年,惠山泥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荐名录”这让两位老人感到一点安慰。

  王南仙:我们学了这么多年,搞了将近半个世纪对泥人是有感情的,很有感情,因为自己也是喜欢才搞的。现在国家经营了保护重视,我们当然心里很开心的,希望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行的。

  我不能去管社会上我不能管的,我只能自己尽自己的力量,把这个东西尽量做好,所以像我的醉打三门,我现在做到了第二套。我做连做几套,要把它做的最好的一点。你留下的,给人家后人感叹的,以前的人这么聪明,现在看以前的原始社会,那么落后的条件下做成那么精美的工艺品,无非就是这一点吧。让后人赞叹我们的聪明和伟大。

  相关专题:央视《东方时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