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病养父母为女儿寻找亲生母亲(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6:03 华商网-华商晨报 | |
张亚芹想从关淑珍(右)大夫那了解女儿生母的情况 ■本报记者黄志东摄 父母心愿 “我们坚持不了多久了,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女儿的亲生母亲,将来有人照顾她,我们也就心安了” 女儿心声 “前天,女儿才知道她不是我们亲生的,她哭了,说永远是我们的女儿,还给我跪下了……” 记者出击 接生大夫“没有一点印象了” “我是从平安西部的关淑珍诊所把孩子抱走的,接生的大夫当年大约60岁左右,关淑珍大夫或许有一些线索。”张亚芹的信息让寻找有了些眉目。 而连下楼梯都要人搀扶,张亚芹不顾记者劝阻,坚持要一起去…… 当阜新市海州公安分局平西派出所值班民警得知这件事后,调查了很多登记底册,辗转找到了当年出任阜新市平安 医院院长的马平。最后得知,关淑珍诊所归五龙派出所。随后,五龙派出所民警告诉记者,关淑珍是五龙一带的老妇科大夫。民警找到原来诊所所在的位置,得知关大夫已经把房子卖掉了。记者一行人最后辗转找到了已经77岁的关淑珍。“每年接生下的孩子都算不过来。1989年12月20日发生的这件事我一点都没有印象了。”关淑珍的话让大家失望了。“我想起来肯定告诉你们。”关大夫安慰张亚芹。 “我不会放弃的,一定要找到孩子的生母。”张亚芹的目光很坚定。本报记者黄志东 寻找线索 张旭:1989年12月20日出生于阜新市平安西部关淑珍诊所,被抱走时包着一块绿花布做成的小被子。 生父:瘦高个,戴着一副眼镜,今年47岁左右,当年送孩子时曾说过自己是矿上职工。 生母:瘦长脸,有一个大女儿。 本报将继续关注张亚芹为张旭找生母一事,有知情者请拨打本报记者电话13941849417。 晨报阜新讯(记者 黄志东)“我们坚持不了多久了,我们夫妻俩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找到女儿的亲生母亲。”刚刚说了几句话,张亚芹就大口地喘着粗气。 丈夫脑出血,瘫痪在床,妻子尿毒症晚期,被下了病危通知书,夫妻俩觉得生命快到了尽头,“将来能有人照顾女儿,我们死了也就心安了……” 16岁女儿独自支撑一个家 3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惟一的“大件”是一台18英寸的彩电,厅里除了一张小单人床和桌子外放不下其他东西了,这就是张旭的家。 11月5日,记者赶到住在阜新市的张旭的家。 “5年前,我和丈夫双双下岗,靠低保金生活,那时,丈夫每天到外面蹬‘神牛’,生活也还过得去。”张旭的母亲张亚芹叹了一口气,“前年,一天半夜里,我丈夫张志景突发脑出血,手术后,命是保住了,但是再也起不了床。过了不到一年,我又生病了,没有力气,连下楼也下不了,到医院一检查,是尿毒症晚期。” 张旭那时15岁,从此以后,她担负起照顾全家的重担。每天5:00,淘米做饭,有时还能用香油拌上一大盘的 咸菜。然后,叫爸爸妈妈起床,给爸妈洗脸,喂他们饭吃。7:00,张旭吃点饭然后上学。中午放学后,张旭还要重复早上所有的事情。由于时间短,张旭经常是吃不上饭就上学去了。冬天,没有钱交采暖费,家里冷得不行,张旭伺候父母都睡下后,裹个大被坐在灯下学习。 在张旭家的账本上,记者见到,肉:2元;鸡蛋,2.7元;大米,10元;爸爸药,99元;妈妈奶粉,4.2元;电费30.4元;水费3元…… “那时,我们每月只有298元低保金,我们每花一毛钱,都要记账。去年过年,女儿买来了韭菜和鸡蛋,想给我们包一顿饺子,可20个饺子成了面片。女儿当时就哭了,我们的心都碎了。”张亚芹说。 张旭家多年的邻居刘凯告诉记者,张旭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可是她却找过自己,让帮忙介绍工作,要让父母过得好些。刘凯劝住了她。 病危母亲道出养女真相 今年4月份,阜新市民政部门将张旭家的低保金涨到了每月650元,有关部门又为张家提供了各种便利,张旭家的生活稍微宽裕了些。但是半年后,张亚芹的病情恶化了。 “11月3日,市中心医院给我下达了死亡病危通知书,我的时间不长了。”张亚芹对记者说,“我想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也拜托你们一件事。” 还没等说出这个秘密,张亚芹的泪水先流了出来。 “张旭不是我们的亲生女儿,是16年前,我们要来的。”张亚芹说,“当初,我和丈夫一直都没有孩子。1989年12月20日,我当时所在的毛巾厂一位叫王玲的同志告诉我们,在平安西部的一家个体诊所,有人生下了一个女孩,因为是二胎,家里想送人。” 张亚芹和几位同事便把孩子接回了家,起名张旭,寓意为东升旭日,蓬勃发展。 “我是瞒着女儿找你们的,前天,女儿才知道她不是我们亲生的,她哭了,说永远是我们的女儿。我们要给她找生母,她给我跪下了,说啥都不同意回到亲生父母的身边。”张亚芹说,“但是,我必须要为女儿找,将来我死后,有人照顾女儿,我也就放心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