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秋深暖意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10:00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 |||||||||
■记者韩勋 已是深秋季节,西安的气温仍然暖烘烘。秋阳下,有两条消息引起市民的关注,一是市市政委和市文明办开展“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市政建设、维护、管理和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大型活动,二是市规划局、市民政局、市地铁办向市民征求对地铁2号线21座车站站名、站位的意见。老说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公,这次群众算是找到初步的感觉了。
猛可就想起七、八年前,曾经找过记者帮忙的两位热心市民,市公安局的王新民,搞装修营生的郑明智。前者对当时尚未修建的钟楼地下盘道很有想法,并做出了示意模型。后者则对当时还没有开建的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的线路和建设方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手捧辛辛苦苦开了很多夜车的劳动成果找过不少“有关部门”,不是碰了软钉子,就是对方收下材料,不见下文。对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是大项目,要听专家的意见。”得到了一些敷衍和冷落。他们找记者,是因为工作关系,记者和三两个政府人员打过交道,面不生,能说上话;希望转一道手,将材料递到有关部门或有关领导手里,以期引起重视。 不是说他们两人的设想如何高明,有关部门不采纳就不行。而是说普通市民的一片热心,起码应该得到有关部门的尊重。这下好了,政府有关部门转变了作风,服务群众的理念渐渐沁润到市政建设的方方面面,热心市民的好的想法,好的建议有人听,有了进言的渠道,西安的人文化建设,扎扎实实地向前迈了一大步。 暖风热了市民的心,市民心中蕴藏的智慧自然就要发挥出来了。其实一个道理很简单,市政建设、市政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人民群众,给大家带来实惠和方便。评价是否“实惠”“方便”的裁判当然是市民了,从这个角度看,一项市政工程实施之前、一项管理制度出台之前,就必须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以免除走弯路之虞,免除一些不大符合民意的项目带来消极后果。 古城属于人民,古城建设必须仰仗市民的参与才能迸发出活力,才能激发市民关心市政出谋献策的积极性,才有了走活发展西安一盘棋的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