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记者五天五夜深入荒楼体验边缘人群生活(组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11:13 国际在线

  人物:老夏,木匠

  尽管收入还行,但他觉得身着工装时,时常能感到附近鄙视的眼神

  “其实这些还能忍受,我最受不了别人鄙视的眼神。”民工老夏有些哀伤地说。老夏来自辽宁,今年30多岁。他戏称自己是个“大眼木匠”,就是在工地上支模、钉钉子,每
天100元钱。尽管收入还行,但他觉得身着工装时,时常能感到附近鄙视的眼神。有一次,有个拎着很重东西的妇女在楼下歇着,看他经过,张口便喊他:哎、哎,那个民工,你把这个给我扛楼上去,我给你两块钱。她的口气像命令一样,眼神也很不屑。老夏说,当时他理也没理她,“要是好声求我,免费搬上7楼我也愿意。可她那种态度,就是100块钱,我也不会帮她。”

  人物:老黄,环卫工人

  油,我们一滴都不会买。肉,一口都不敢买。但老黄妻子说:“不能把钱放在第一位,不能让孩子坏了良心。”

  楼内居民上班大多很早。4时30分左右,天还很黑,楼内做环卫的住户陆续准备上班了。

  黄强(化名)做环卫工近一年了。他原是松原农民,今年46岁。“家里的地不够种,就和老婆来长春了。”

  老黄说,做环卫工人的80%来自农村,在这栋楼里,环卫工人很多,有夫妻有父子。做环卫工人,最怕的就是西瓜、秋菜上市和下雪的时候。老黄就怕下雪,因为下雪了哪怕是大年三十,也要立刻出去清扫。

  老黄的家与记者住的房间格局一样,但室内堆满了杂物,有自己拣的有别人送的。闲谈中,老黄渐渐打开了话匣子。原来,老黄和妻子进城打工是供大儿子念大学。提起大儿子,老黄眼睛都亮了,“我儿子学习成绩非常好,还是学生会干部,学院领导也挺重视他的。”为了供儿子,他和妻子将家里的地租了出去,一起来长春打工,后来小儿子也来了。

  提起生活的艰难,有病也不敢看的老黄妻子说:“不瞒你说,油,我们一滴都不会买。肉,一口都不敢买。有时就拣人家扔的……”而在这之前,老黄的妻子做过环卫、摆过摊,还在饭店打过工,但现在她拿起重物就会心慌,脸也浮肿多日,去痛片成了她的万病良方。

  老黄劝慰妻子说:“这些事不要想,别人问你吃什么,你就说吃肉、吃了饺子,他还能扒开你肚子看吗?”老黄妻子说:“家里的存款从没有超过100块钱的时候,可是每当接到孩子要钱的电话,就是再难,我也告诉孩子家有钱。孩子压力够大了,在学校一件衣服从冬到夏,不能让他抬不起头来。”可是,钱怎么解决呢?幸好,楼内环卫工都能帮一把,一百、五十的借给老黄渡过难关,其实工友们生活也很拮据,但却没有不帮忙的。

  现在老黄家里最犯愁的就是,学校坚持让大儿子考研,可学费太贵了。看着小儿子还身穿单衣,老黄的妻子不禁有些伤心。“其实,这孩子会中医保健按摩,再有两个月就拿到高级中医按摩师的证了。可是,他干了两家,回来后都说:妈,我不想在那做了,不正规。”

  老黄妻子坚决不让孩子做了,尽管她家急需钱,但她说:“不能把钱放在第一位,不能让孩子坏了良心。”

  人物:老杨,卖水果

  老杨一家三口已经把荒楼当成了自己的家,并和附近的居民建立了很好的关系,逐渐融入了长春的生活

  住在二楼的老杨和妻子来自榆树市。妻子是最先来长春闯荡的,至今已经6年了。尽管老杨由于股骨头坏死,行走要靠两根手杖,但他觉得生活还挺好的。现在,老杨一家三口已经把荒楼当成了自己的家。

  一家三口卖水果,每人推着一辆车子沿街叫卖。到了22时,老杨还要去附近的饭店打更,尽管他腿脚不利索,但老板很信任他,坚持用他。

  老杨进城后,他说花钱的地方很多,上街就要花钱,但惟一省下的就是人情费,因为农村讲究生随死随。老杨的妻子是很要强的女人,说话很快,在供完女儿大学后,她说下个奋斗目标就是给儿子娶个媳妇。

  老杨对荒楼的未来很担心,“要是没有这栋楼,这里的住户真不知道将住到哪里?”6年来,他已和附近的居民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并逐渐融入了长春的生活。

  人物:老夏、小项,民工

  他们是两三个人住一张床,再有两三天就回去了。但他们说,明年还会来,长春其实挺好的,好人挺多

  大船那部分住的多是工地上的民工,数十个大通铺两行排开,楼下就是水潭。大通铺的中间,一伙民工正在“刨幺”。尽管扑克不全,但他们玩得兴致勃勃。

  在攀谈中,记者和老夏、小项等聊了起来。

  记者:你们为什么出来打工啊?

  老夏:家里地不够种,村里年轻人几乎都出来了。

  小项:为了孩子。

  记者:你不想孩子吗?他们来看过你吗?

  小项:哪有不想的?可一趟就100多块,跑不起。

  老夏:他想孩子,更想孩子他妈!(民工们一顿哄笑,小项不好意思地笑了。)

  记者:你们睡这儿不冷吗?

  老夏:集体取暖嘛(他们是两三个人住一张床),今年结束得快,我们再有两三天就回去了。

  记者:明年你还会来吗?

  小项:明年应该还会来,长春挺好的,好人挺多。

  人物:王三,楼房临时管理者

  他原来在农安做工,来长春不到两年,他是帮别人来管理这栋楼房。房客们对王三的评价很好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房客们对王三的评价很好。老黄很感激他:“人家知道我没钱,主动让我缓交房租。”

  在即将结束体验时,记者向王三坦白了身份,王三憨厚地笑了。他说,他原来在农安做工,来长春不到两年。他也是帮别人来管理这栋楼房,房主始终不来,他收到的房租大多都用在维护荒楼上了。王三说,住在这里的居民基本都来自农村,他们来到城市里,生活比较艰难,但人都非常善良,困难时大多要彼此帮助。

  人物:孩子们

  有的就在附近的小学就读。大船成了他们的天堂,常玩的游戏是在楼内藏猫猫

  在大楼里,相对来讲孩子是比较活跃的。一楼来自公主岭的老陈家,女儿、女婿都做环卫,外孙子是3岁时来的长春,现在已经7岁了,正在附近的小学就读。他的玩伴是楼内的孩子,大船就成了他们的天堂,常玩的游戏就是在楼内藏猫猫。

  来自农安哈拉海的老张,同样做环卫,每月510元钱的工资让他很满足。他的外孙女叫轻雪,方便面是她比较喜欢的食物。孩子妈妈也在长春打工,但很少能见到妈妈,只有姥姥陪着她。

  荒楼里很多住户期望孩子能在城市里接受良好的教育,可教育的支出又成了他们的一道难关。

  记者手记 当你走近他们,才会发现他们身上蕴涵着多么深挚、多么朴素的情感。在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为了年迈多病的父母、念书的孩子,像老黄一家、老杨夫妇。他们生活拮据,却能在别人有难时帮上一把。

  他们每天穿行在喧嚣的都市,心中仍保留着乡土的淳朴和热诚,即使面对着重压、歧视、疾病,他们仍在晨曦中前行,在乐观中劳作。

  就在我们冰冷的目光投向他们时,就在我们防贼一样对待他们时,我们是否已经意识到深深伤害了他们?

  他们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为这个城市默默奉献。他们对生活没有过高的要求,需要的也许仅仅是人们平视的目光和这座城市的包容。很多人把荒楼当成了自己的家老黄的妻子说,家里再穷也不能给孩子施压现在能在四楼接水,过些天就要出去抬了扑克不全,依然打得兴致盎然。(本报记者 东方/文 郭亮/图)

  来源:新文化报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