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来了文化信使 社区特色亮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4:50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昨日,青羊区八宝社区的“文化信使”郭子久带着他草拟的《八宝街社区2007年文化建设方案》来到社区,就社区文化队伍建设、社区特色文化品牌打造等5个方面,向八宝街社区工作人员征求意见。据了解,像郭子久这样的“文化信使”,青羊区共有65名。自7月14日青羊区启动“文化信使”活动以来,这些“文化信使”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平均每人每周深入社区2个半天以上,他们共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300余场次。青羊区文化旅游广电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向社区下派机关干部担当‘文化信使’,仅仅是我们统筹城乡文化均衡发展、打造10分钟特色文化圈的内容之一。”

  愿景

  街道社区都有特色文化

  每周看一场坝坝电影,每半月有一场公益讲座,每个月有一场坝坝戏,每季度有一场中型文化活动,每半年有一场大型文体赛事,在青羊区苏坡、文家、黄田坝三个涉农街道,“10分钟特色文化休闲带”正在形成。“我们每个街道和社区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如文家街道是秧歌之乡,苏坡街道是书画之乡,同德社区是书香特色社区。”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青羊区致力于打造“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的文化品牌,使每个街道和社区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目前,青羊区14个街道、71个社区共有300余支特色群众文化队伍,2000多名文艺骨干人才,居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向社区下派“文化信使”,就是为了挖掘街道和社区的更多文化特色,让社区居民更加充分地“动”起来,使“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这一文化品牌更充实、更贴近百姓。

  感叹

  “文化信使”还真管用

  “我和院子里的几个老邻居很想学学健身武术,但不晓得学什么好。”家住八宝街社区灯笼巷的张婆婆告诉记者,她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把自己的问题写在纸上投进了“文化信使联系信箱”。“没想到刚过几天社区就给我打来电话,帮我介绍了学太极扇的师傅。现在我都快要出师啰。”张婆婆喜滋滋地说,“‘文化信使’还真管用!”张婆婆说的“文化信使”就是来自青羊区委宣传部任社科联秘书长的郭子久同志。记者在八宝街社区看到,“文化信使”郭子久的姓名、照片、联系电话以醒目的字体公布在“文化信使公示牌”上,旁边还悬挂着“文化信使联系信箱”。

  “我们的‘文化信使’就是转动10分钟特色文化圈的一支重要力量。”据该负责人介绍,青羊区把区委宣传部、文化旅游广电局的60多名机关工作人员“沉”到社区去,担当社区的“文化信使”。“他们的本职工作就与社区文化密切相关,在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方面有优势。”

  进度

  已开展文化活动302场

  “‘文化信使’帮我们整合资源,提出了打造‘武术文化特色社区’这一文化品牌,这个建议非常好!”在八宝街社区办公室,社区党委书记李瑛介绍说,他们社区有太极拳、木兰拳等好几个健身武术活动队,但从没想过这是个很好的文化资源,更没想过这是社区的文化品牌。目前,郭子久已做好了打造“武术文化特色社区”的实施方案。“我们已经接受了郭子久的建议,以武术文化作为社区的特色文化。”李瑛说。

  记者了解到,60余名“文化信使”进社区仅1个多月,已经在社区工作200多天,走访文艺团体210余支,召开社区文化活动座谈会105场次,走访社区居民1.1万人次。资源活了,队伍有了,“文化信使”们结合社区特色开展各种文化活动,通锦桥路社区举行“庆八一”军民联欢晚会,少城社区组织青少年“爱我家园”夏令营活动……截至目前,青羊区“文化信使”已在社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302场,参加文艺展演的群众演员超过5000人次,让3万余名城乡居民享受到文化大餐。

  李德全 本报记者 王晶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