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贤妻良母让清贫的家充满希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7:58 南京晨报

  住在3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守着智力残疾的丈夫,照顾未成年的儿子,而且家贫如洗。南京市民薛瑜多年来一直面对这样的生活,但她硬是凭自己的坚强坚持下来,让这个家庭平平安安。

  18年前嫁到南京

  沿鼓楼区丁山社区一条小巷子拐几个弯,走进3号楼102室,这就是薛女士的家。水泥地坪,白灰墙面,里面2张床、1张桌子和几只板凳,再也没有像样的摆设。41岁的薛女士头发花白,满脸皱纹。旁边是她的丈夫张建国,一个几乎不说话的人。

  薛瑜说,她从小在安徽农村长大,多年前经人介绍,嫁给了智力残疾的张建国,张比她大7岁,在南京一家家具厂工作,每月有几百元工资收入。那时父母对她说,男方虽然有点毛病,但你嫁过去也就是城里人了,以后就不要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薛女士嫁过来后,跟公婆住在一处小平房里,张的几个兄弟也挤在那里住。后来小平房拆迁,其他兄弟都分到了拆迁安置房,因为薛在南京没有户口,夫妻俩没有分到房子,只能跟公婆住在一起,就是现在这个小套。

  丈夫病重家境困难

  张建国原来的病情比较轻微,夫妻俩婚后第二年生了儿子,一个上班,一个打零工,经济上还有公婆的支持,日子倒也蛮好的。但是,从1997年开始,张建国的病情逐渐加重,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差,到后来一发病,他就迷路,单位就让他病退回家了。原来一个月领360元生活费,现在增加到460元。

  丈夫回家呆着,儿子上学,经济拮据还得花钱,薛瑜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没想到,丈夫的病情还在变化,又增加了胃溃疡、高血压、糖尿病。薛瑜说,丈夫从3年前就离不开人照顾了,她只好卖掉马自达,在家里看着他。

  后来公婆相继去世,就把这套房子给了他们。但公婆的退休工资没有了,他们的日子更难过。

  甘守清苦培养儿子

  “要是别人,恐怕早就走了。”丁山社区的刘荣巧主任提到薛瑜,鼻子就发酸,她说,“实在是难为她了,这么多年熬过来,不容易啊。”

  薛瑜说,“他一天到晚难得说几句话,即使说话,也就是两三个字。每天不是坐在家里,就是在小区里溜达,我还得跟着,不然就跑丢了。”

  丈夫不省心,儿子更让她操碎了心。儿子小兵(化名)今年16岁,从小就调皮。稍微懂事后,学校里有同学老拿他爸爸残疾取笑他,他最恨人这样,于是就打架。“我没有文化,就想孩子好好上学,将来有出息。家里这个样子,孩子受了不少委屈,我不好好管教,以后会害了他。”薛瑜说,她每天早晚都要请邻居帮她照看丈夫,自己要亲自接送孩子。没有文化的她求助邻居、求助老师,多多帮助教育小兵,终于让他有了改变,学习上进,在家还能照顾父亲。

  贤妻良母引来关爱

  “儿子,儿子,通知书来了,你念给我听听,是什么学校?”前几天,邮递员送来一个大红信封,薛瑜听说是儿子的录取通知书,喜出望外。儿子考取了南京一家职业学校烹饪专业。大喜之后,薛瑜又犯愁了。“他一年的学费要五六千块,我家现在加上低保金,每月总共才1000块,他爸爸吃药要花去大半,一家人吃喝拉撒还得花钱,哪有余钱?靠我抽空在社区里捡瓶子卖,一个月几十块钱,什么时候能攒够?”薛瑜无奈,跑到社区主任面前哭了。

  这件事被附近的江苏省军区南京第二干休所团支部的官兵们知道了。昨天下午,干休所的官兵们带着一大包生活用品和1000元现金来到张家,干休所的李政委当场承诺,将这个贫困家庭作为帮扶对象,资助小兵完成学业。

  作者:李灿伦/来源:南京晨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