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也用上VR技术。 本报记者 甘侠义 摄 |
本报讯 (记者 蒋艳)农民工上班“刷脸卡”、给塔吊装“黑匣子”、安全带没扣好发出预警……我市的建筑工地将越来越“智慧”。昨日,重庆市“智慧工地”建设工作推进会在两江新区礼嘉儿童医院分院举行,这里成为我市首个“智慧工地”示范试点项目,下半年将在全市进行推广。
什么是“智慧工地”?打一个简单的比喻,也就是让工地长了“眼睛”、“耳朵”、“鼻子”,看得见违章、听得见噪音、嗅得到隐患。
市城乡建委副主任李明介绍,“智慧工地”就是要通过系统平台、智能技术、智能设备的应用,让工地具有类似视觉、听觉、嗅觉和逻辑分析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实时精确把控现场脉络。
儿童医院礼嘉分院新大楼,于2016年2月开工,预计明年底建成。建工三建副总经理邓宏介绍,塔吊、施工电梯等大型设备安装了“黑匣子”,实现远程监控,及时制止违章行为;卸料平台如果超过额定重量,会通过传感器及时发出声光报警,对作业人员进行纠正;现场安装自动环境监测仪器,对工地的PM2.5、噪声、污水排放等进行实时监测,如果扬尘导致PM2.5超标,自动启动喷淋系统;一些预留洞口、电梯井口等极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区域,安装了微波感应报警系统,当有人员靠近或发现异常,就会自动有语音提示。
截至5月底,我市全行业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同比下降约18%,事故人数同比下降约20%。但是,房屋市政工程领域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人数都同比有所上升。加之高温汛期来临,生产安全事故极易发生。通过“智慧工地”的建设,可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责任编辑:张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