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APP对个人信息泄露到底多严重?85%调查者都没幸免

APP对个人信息泄露到底多严重?85%调查者都没幸免
2018年08月31日 09:15 券商中国

  原标题:APP对你的个人信息泄露到底多严重?85%调查者都没幸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个人信息泄露成为“老大难”,有多少人遭遇过信息泄露,信息泄露的途径都是哪些?APP最想要何种权限?

  中国消费者协会最新发布《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虽然调查仅采取在线网络调查方式,但共计回收有效问卷5458份,可供参考。

  调查报告显示,当今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相当严重,信息泄露途径和表现形式多样。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超八成。根据数据统计结果,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途径主要是经营者未经本人同意,暗自收集个人信息、经营者或不法分子故意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等。

  与此同时,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呈现普遍趋势。根据调查结果,手机APP需要获取的权限种类繁多,最突出的是获取位置信息和访问联系人权限;而且存在APP自身功能使用非必要的情况下获取用户隐私权限,增加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超八成受访者遭遇个人信息泄露

  个人信息泄露总体情况比较严重。调查结果显示,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超八成。个人信息泄露后遭遇的常见问题,包括推销电话或短信骚扰、接到诈骗电话、收到垃圾邮件等。

  图1:个人信息泄露表现方式

  具体而言,当消费者个人信息泄漏后,约86.5%的受访者曾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扰,约75.0%的受访者接到诈骗电话,约63.4%的受访者收到垃圾邮件,排名位居前三位。此外,部分受访者曾收到违法信息如非法链接等,更有甚者出现个人账户密码被盗的问题。

  信息泄露最主要途径:未经授权收集用户信息

  根据调查结果,经营者未经授权收集个人信息和故意泄露信息是个人信息泄露的两大主要途径。

  图2:个人信息泄露途径

  其中,经营者未经本人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约占调查总样本的62.2%;经营者或不法分子故意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约占调查总样本的60.6%。此外,网络服务系统存有漏洞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占比57.4%。还有不法分子通过木马病毒、钓鱼网站等手段盗取、骗取个人信息和经营者收集不必要的个人信息分别占34.4%和26.2%。

  你是否了解APP隐私政策?1。从阅读习惯上看,选择“偶尔阅读”的受访者最多。  

  调查结果显示,用户在安装和使用手机APP时很少有人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偶尔阅读和从不阅读者居多。总是阅读占18.1%,经常阅读8.2%,有时阅读16.4%,偶尔阅读31.2%,从不阅读26.2%。

  图3: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的习惯

  2。从阅读程度上看,选择“大概阅读”的受访者最多。  

  根据调查结果,在占比73.8%曾阅读过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的受访者中,能够认真阅读完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文字说明的受访者仅占26.7%,不到三成;将近四成的受访者会大概阅读有关政策,占比最高;约20.0%的受访者会选择阅读重点章节说明;还有部分受访者会在使用过程中偶尔查看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文字说明。

  图4: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的程度

  3。“不授权就没法用”成不阅读主因。  

  根据调查结果,在占比26.2%从不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的受访者中,选择从不阅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不授权就没法用,只能被迫接受,占61.2%。还有22.2%的受访者是出于对APP运营商的信任,16.6%受访者认为APP用户协议内容都大同小异。

  图5:从不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隐私政策的原因

  APP最想要哪些权限?

  调查结果显示,读取位置信息权限和访问联系人权限是安装和使用手机APP时遇到情况最多的,分别占86.8%和62.3%。

  图6:安装和使用手机APP需要获取的权限

  受访者被要求读取通话记录权限(47.5%)、读取短信记录权限(39.3%)、打开摄像头权限(39.3%)、话筒录音权限(24.6%)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APP为何要采集个人信息?

  根据调查结果,受访者认为推销广告是手机APP采集个人信息的最主要原因,占77.0%。选择其他原因的还有,贩卖和交换个人信息占45.9%,挖掘用户使用习惯、提供更好服务占42.6%,诈骗窃取活动占24.6%。

  图7:手机APP采集个人信息的原因

  如何保护信息安全?

  也有很多人采取诸多措施防范信息泄露。根据调查结果,受访者在使用APP时主要通过只填写一部分个人信息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占67.2%。其他选择关闭个性化服务(如定位)的有32.7%,拒绝软件访问权限有29.5%,安装相关防护软件有24.6%,注册时使用部分虚假的信息有18.0%,有4.9%的受访者表示“不在意”。

  图8:个人信息保护措施

  让人遗憾的是,个人信息泄露后,仍有高达三分之一的受访者选择“自认倒霉”,一方面可能是基于无力应对的选择,另一方面也是应对无效后的接受现状。

  中国消费者协会表示,用户通过填写部分信息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治标不治本,消费者要培育良好信息信用意识和使用习惯,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问题时,要通过有效手段及时主动维权,必要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让更多消费者免受其害。

  另外,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一些规范性文件和推荐性标准对APP收集个人信息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但消费者普遍关心的惩戒手段、赔偿问题等涉及深度不够。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进一步明确网络信息服务中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特别是对APP服务提供商的义务与责任约束,做好个人信息和数据应用中相关风险和问题的应对与研判,让网络时代的数据产业在法治范围内发展。

责任编辑:吴金明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