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一“史上最严”新规,剧本杀将何去何从?
“某个蝉鸣聒噪的夏日,你们一行七人聚集在古老的木夕神社。你们被邀请来参与一场莫名其妙的游戏。而邀请你们前来此处的,正是那个身着玄色僧袍的和尚……”
主持人的旁白随着音乐缓缓响起,你翻开了面前的手册,上面“讲述”了你的生平,和这张桌上的其他人同你之间的爱恨情仇,你们的共同目标是还原一起凶案的真相。同时,你可能还要隐瞒你才是真凶的事实。
剧本杀玩家们对于上述场景都不陌生。以“逻辑推理+多人角色扮演”为主要形式的桌面游戏剧本杀,近年来成为年轻人们娱乐活动的热门选择。根据美团公布的《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2021年国内剧本杀市场规模将超过150亿元,消费者规模或达941万。
随着热度的上涨,资本也将目光投向这一赛道。2021年,剧本杀品牌“推理大师”完成千万级美元Pre-A轮融资;“小黑探”获得阅文集团、金沙江创投入股,两者各占10%股份。
迅速扩张的剧本杀市场也出现了诸多野蛮生长的乱象,包括以灵异色情为噱头吸引玩家、店家质量参差不齐、剧本版权归属模糊等等。
近日,监管再次出手。4月1日,文旅部等五部门起草发布关于规范剧本娱乐经营活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规范剧本杀、密室逃脱等,要求经营者报备剧本作者、简介、适龄范围等信息,并对内容进行自查,需面向未成年人设置适龄提示,且不允许在非节假日期间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等。
面对这一“史上最严”新规,剧本杀将何去何从?时代财经采访了部分剧本杀从业者。
沉迷打本,拼车上瘾
“人齐发车”“拼车滴滴”。
请注意,这不是真的在打车,而是剧本杀玩家之间的“黑话”。“车”代指一局剧本杀游戏,“拼车”则是选择和陌生人一起玩。
《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显示,超七成玩家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学生群体约为28%,超四成用户消费频次在一周1次及以上。
“剧本杀可以说是仅次于电影和网吧之后,年轻人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了。”于羲也曾经是剧本杀的重度玩家,2018年第一次接触剧本杀,2021年初他选择回到老家安徽安庆,开了一家剧本杀探案馆,“我们店里的客人主要是中学生和刚毕业的上班族,他们对剧本杀比较感兴趣”。
于羲的剧本杀店开在商圈附近,楼上楼下都是各类教培机构,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经常会过来看一眼,他就给家长介绍剧本杀的玩法,顺便推荐一些适合带孩子一起体验的“本”,店里也不乏约着一起来“打本”的中学生。
新规拟规定,“除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外,剧本娱乐经营活动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
缺少了学生玩家会怎样?于羲告诉时代财经,这一条实际上对商家的影响不大。一局剧本杀时长四五个小时起步,复杂一点的剧本玩上10个小时也十分常见,不管是学生还是上班族在工作日都很难抽出大段时间过来,周末和节假日才是客流的高峰期。
未成年人也不是店主们的目标客群。于羲店里的消费在每人80-120元,而在北京体验一次剧本杀的价格在每人200-500元不等。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店主们更愿意招揽大学生和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他们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时间也更自主。
来自山东的梓涵辞掉上一份工作后,在家休息了一个月,加了大大小小三四家剧本杀店的微信群,每天在群里“拼车”,一周要玩上四五次。他沉迷于“破案”带来的成就感,以及和同龄人一起“拼车”的社交氛围。
梓涵是至安店里的常客。在至安看来,未成年人也很难抵抗这种“成就感”。“有的孩子可能确实不爱学习,但周一到周五如果有孩子要来开一局剧本杀,我们店家是不是该想一想,他为什么没有上课?”
至安告诉时代财经,最夸张的情况是,曾经一个高二的学生经常在店里玩剧本杀,和店员都熟悉了之后提出不想上学,想要来店里做DM(Dungeon Master即剧本杀主持人)。
“我们当时立马就拒绝了,他说自己不上学父母是同意的,后来还把自己的家长叫到店里,我们和家长协商之后,最后决定让他来体验了一段时间的社会生活。”至安说。
内容题材限制几乎为零,自审尺度难以把握
另一方面,新规也计划对剧本杀内容题材作出规范,鼓励创作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剧本脚本。经营者需要将剧本脚本名称、作者、简介、适龄范围等信息进行备案,同时进行内容自审,对未成年人设置适龄提示,标明适龄范围。
剧本杀的内容到底怎么审、审什么?
北京剧本杀店主希瑞告诉时代财经,目前主要是采取线上报备剧本信息的形式,线下有工作人员对门店进行暗访和抽查。“门店自查,主要是查门店上架剧本内容和行为,行为上包括给未成年人推荐的剧本类型和是否涉及色情服务,黄色警戒线十分明显,店家很容易自省。”
同时,带有灵异恐怖元素的题材也可能会被禁止。有从业者在小红书等平台发文吐槽,《第22条校规》《古曼童》等恐怖主题剧本在抽查中均被没收。
多名从业者表示,在此之前,剧本杀的题材几乎没有政策明文限制。
“00后”东武2020年进入剧本杀行业,一开始和人合伙开剧本杀线下门店,后来选择自己买剧本做发行。他告诉时代财经,去年10月曾经有过有关部门将对内容进行规范的传言,业内一时间人人自危。
在他看来,从创作阶段开始,剧本杀行业对内容题材没有限制,部分发行方为了增加噱头,无下限地在剧本里面加入十八禁或是恐怖血腥暴力的元素,影响了行业风气。
“我们只能自己把握,一般都是看老板的取向。”于羲表示,自己不太喜欢恐怖本,可能就会比较少采购。他举了个例子,一款在玩家和业界中备受好评的剧本《破晓》,中间掺杂了缉毒警与毒贩女儿之间的感情线,身为退伍军人的他是不能接受的。
对于从业者来说,自审的尺度也难以把握。“剧本杀一开始也叫‘谋杀之谜’,基本上都是以凶杀案为背景,本身就和一些血腥、凶杀的元素分不开。但不可能全都充斥着暴力血腥的内容,至少要有逻辑。”至安的门店一度以恐怖本作为主要卖点,会尽量劝阻未成年人选择不合适的剧本,转而推荐轻松向上的内容。
随着剧本杀的发展,剧本内容也从最初的凶杀案推理拓展到更多的类型,剧本“杀”中不一定有凶杀情节存在。例如,以搞笑演绎为主的欢乐本,以沉浸体验角色情感为主的情感本,还有以家国情怀为主、进行阵营对抗的机制本等。
从发行方的角度来看,东武表示:“现在最好卖的是两种本,一种是机制阵营本,例如民国谍战系列,另一种就是欢乐本,大家都是为了开心去玩的。”
泡沫中的剧本杀行业何去何从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在营状态的企业名称或其经营范围内包含剧本杀的企业数量约为1.09万家,近三年,年度注册增速平均89.92%。2021年也被称作剧本杀元年,新增剧本杀相关企业5300余家,年度注册增速为104.36%。
“最密集的时候,3公里范围内开了六七家门店。”店主们也发现身边入行的人越来越多。“别看现在我们这边大大小小开了50多家剧本杀店,但几乎都是去年一年开起来的。”于羲表示,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多,质量也参差不齐,呈现恶性竞争的趋势。
风潮来得快,去得也快。从剧本杀相关企业注销情况来看,2021年同样也是注销企业数量最多的一年,占总数的47.5%,整个剧本杀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以下的企业注销占比为98.1%。
从作者到发行方,再到店家和玩家,剧本杀串起一条内容产业链。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剧本杀经历了一段野蛮生长的时间。例如,剧本版权问题长期困扰着剧本杀的各个环节。市面上的剧本主要分为三种:不限量的盒装本,300-500元左右;城市限定本,每座城市限售3本,2000元左右;独家本,仅限一家门店使用,价格至少5000元起。
盗版剧本往往只要几元或者几十元就能买到。有商家为节约成本购入,不仅给玩家带来更差的体验,也严重影响了使用正版剧本的同行,以及侵害了创作者的权益。
“还有发行方明目张胆地抄柯南的剧情!”东武表示,部分发行方为了揽客不择手段,不考虑剧本质量,一味的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进行营销,“制造出剧本很好的错觉,但店家买了之后纷纷想退款”。
在竞争中,剧本杀开始囊括越来越多的新尝试。
阅文集团入股剧本杀平台“小黑探”,尝试将IP改编与剧本杀相结合,以小说《庆余年》为基础改编的剧本在600个城市发行。尽管口碑并未如愿叫座,但头部版权平台的入局也让剧本杀行业看到另一种新思路。
偶像经济也试图在剧本杀中找到一席之地。前选秀“爱豆”在剧本杀店内担任DM,在北京“网红聚集地”青年路、百子湾附近的剧本杀门店屡见不鲜。对店家来说,爱豆带来了一定的流量,也给玩家带来新鲜的体验感。而对在流量寒冬中的前“爱豆”来说,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在当DM时再次被流量选中,站上新的舞台。
随着资本介入、监管趋严,可以预见的是,探索中的剧本杀行业还必将经过一段洗牌阶段。
“如果有朋友现在来做剧本杀你会推荐吗?”“快逃!”东武苦笑道,“年轻人千万不要开的两种店,剧本杀店跟奶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