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预制菜又火了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期间,露营和预制菜成为两大消费新热点。据京东超市数据显示,五一期间预制菜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超250%,日出库数量破百万。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消费品牌趋势(2022)》中,总结出了五大新兴赛道和五大趋势,预制菜也被列为其中“宅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指出“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期间,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45.9%。一时间,预制菜这个概念吸引了众多关注,很多人将其视为新消费时代的下一个风口。
在国内还属于新兴产业的预制菜,在发达国家早已是个成熟的大众产业。在日本,预制菜拥有60%以上的市场渗透率,而在我国仅10%-15%,且大部分是B端市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节奏的加速,传统的厨房生活模式正在悄然改变。当疫情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家做饭时,省时省力的预制菜就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称, 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8.1%,预计未来几年国内预制菜市场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率高速增长,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5165亿元。
从预制菜在日本的发展历史来看,高速发展期为20世纪70-80年代初,年增速达到近20%。中国目前社会结构的核心经济指标跟当时的日本非常相似,再加上现代化的保鲜、移动支付等技术的助力,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得到更大的发展。
规模化研发+互联网运营,解决行业痛点
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了各路资本争相涌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与预制菜相关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7万家。不过预制菜行业看似门槛不高,但要做得好并不容易。品类太少与口味不稳定,是很多企业难以解决的两大痛点。总体来看,目前占据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都是这个赛道里的“资深玩家”,有着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新品牌想要后来居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例如社区餐饮数字化新零售品牌锅圈食汇,能够在预制菜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就是源于其多年深耕餐饮行业供应链,有着深厚的先发优势。
锅圈食汇在上海、成都等地拥有6个大型食材研发中心,产品研发与品控团队共约300人,这种规模化的优势资金量较小的同行企业是很难复制的。基于这种规模,目前锅圈食汇经营的SKU超过600种,其中90%以上为自研,且能够稳定开发新品,这就有力地解决了品类太少、消费者可选择性不足的行业痛点。
面向C端的预制菜市场,与传统的餐饮供应链不同的地方在于,它需要敏锐的用户洞察、精准的营销推广与高效的运营,而这些都高度依赖于互联网技术。作为一家老字号的传统餐饮企业,锅圈食汇对于互联网的应用也跟上了时代步伐。在产品研发流程上,从新品最初的用户洞察到最终的成品生产只需35-40天,大大提高了整个行业的产品迭代速度,同时也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快速作出相应改进,最终使口味能够满足大众喜好。
在营销方面,锅圈食汇更是精准把握新零售的“命脉”,以数字化升级为抓手,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公司设立的大数据锅圈云信息中心运用先进数智化理念指导门店销售,同时持续开发和运营锅圈APP、锅圈小程序,并通过第三方线上平台实现用户触达和产品销售,真正实现了面向用户的营销数字化。
C端市场:品牌为王,口碑至上
当代年轻消费者生长于物质丰裕的时代,对于各方面消费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就预制菜而言,外包装、品相、口感、健康、品牌形象都是他们重视的标准,要在C端市场发力,品牌必须满足他们的全方位要求。且社交媒体时代,用户的声音又会被放大,口碑往往会成为决定一个品牌能否快速扩大用户群的关键因素。
在月活跃用户数接近6亿的微博平台上,可以搜索到很多对锅圈食汇的好评内容。如这两位微博用户,分别从口味和便捷性两方面对锅圈作出正面评价
而另一位微博用户看似“吐槽”的内容,却从侧面说明了锅圈食汇螺狮粉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同时也表示“是我吃过最香的螺狮粉”。
可以预见,众多普通消费者的主动分享,对于一个品牌会产生巨大的推广作用,形成二次传播,建立起强大的品牌力。锅圈食汇先后获评“年度硬核企业”、“2021中国品牌影响力100强”、“2021年度资本市场潜力创新公司”等荣誉称号,品牌与口碑效应渐显。据沙利文机构调研,多数购买过锅圈食汇的消费者表示满意,并表示愿意向他人推荐该品牌及旗下产品,净推荐值约达50%;从推荐度由低到高来看,给予7分至10分推荐度的消费者高达93%。
目前国内预制菜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集中度较低。参考日本的行业历史,在市场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实力强大的品牌将持续扩大市场份额,脱颖而出成为龙头企业。门店数量突破8000家、全面覆盖一到六线城市的锅圈食汇,有望成为其中的代表之一,引领预制菜这一蓝海市场。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