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国内外专家齐聚一堂,AD核心症状防治暨D-黄酮干预专题会成功举行

国内外专家齐聚一堂,AD核心症状防治暨D-黄酮干预专题会成功举行
2022年05月31日 09:25

  2022年5月22日,由美国南加州大学药学院(FRZ)中国中心主办的“关于AD核心症状防治的讨论暨D-黄酮干预神经退行性疾病专题报告会”通过网络视频连线的方式举行,来自国际上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的9位顶级科学家和临床医生,进行前瞻性的技术分享,共同展开了阿尔茨海默病(AD)、睡眠障碍、情绪障碍等领域的深层次对话。美国南加州大学药学院教授、英国皇家医学科学院院士梁京教授受到大会邀请,通过远程连线与线上嘉宾进行了AD基础研究领域的先进理论及药物开发的相关主题分享。

  出席会议的嘉宾有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徐俊教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周玉颖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杨天伦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杨天伦教授、惠州市医学学会会长许岸高教授等AD领域专家。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代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病人数也在快速增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然而,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能够治愈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和疗法,因此,早发现、早干预、早预防就成为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内外众多研究发现,长期的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同时大多数AD患者症状中也存在睡眠和情绪问题。因此,本次会议聚焦“睡眠障碍、情绪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共同讨论AD的预防与早期干预,为AD的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抑制神经受体理论及D-黄酮研发

  首先,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药学院的梁京教授为大家分享了她在神经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及药物研发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从大脑的抑制神经受体出发,发现大脑神经元传导功能和抑制神经受体(GABAAR)有着重要的联系。阐述了抑制神经受到药物和酒精损害后引发的塑形性改变,以及对相关药物产生的耐药性。

  在此基础上,从2004年开始,梁京教授团队开始进行抑制神经受体的正向调节剂的研发,并提出“导向/支撑蛋白”理论。当“导向/支撑蛋白”减少到50%以下,抑制神经受体表达下降,从而导致神经元功能的损伤,造成记忆力和认知水平下降、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等情况。梁教授在会议中强调,睡眠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期睡眠障碍会引起免疫系统失衡,抑制神经系统受损,抑郁症及认知障碍的发生。

  经过长期研究,2006年梁京教授在植物中发现了多种小分子黄酮类化合物的组合,将其命名为“D-黄酮”。这一化合物组合在多项实验中显示出对于抑制神经受体具有修复作用,同时能够修复细胞线粒体,提升能量,改善睡眠、情绪障碍,改善记忆力、认知能力等。D-黄酮还通过了长达6个月的长期毒理实验、药物PK实验等,证明了其无毒无害,无副作用。

  D-黄酮在阿尔茨海默病方面的部分实验结果
  D-黄酮在阿尔茨海默病方面的部分实验结果  D-黄酮在阿尔茨海默病方面的部分实验结果

  此外,梁京院士在会议上也为大家分享了2021年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对288名志愿者数据采集发现,压力水平、睡眠时长、手机依赖,以及睡醒后情绪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同时发现,使用D-黄酮可以在改善睡眠、缓解压力、提升睡醒后情绪和降低手机依赖方面有显著作用。

  营养、睡眠与认知障碍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徐俊教授发表了“认知障碍的营养和睡眠管理”的主题演讲,讲述了认知障碍的两个重要干预方向——营养和睡眠。他表示,肠道微生物菌群在神经、内分泌、皮肤、免疫和心血管系统具有多种调节机制。肠道菌群对于大脑的发育和功能也非常重要,《2021阿尔茨海默病脑健康营养干预专家共识》特此提出“重视AD患者营养不良的三级诊断”,AD患者的营养管理应该如何实施,徐俊教授也给出了解答。

  此外,徐俊教授指出,睡眠节律和衰老、AD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睡眠对于整个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从各个方面讲述了睡眠对于大脑电波的影响,以及引用了多篇研究论文证明,睡眠对于认知障碍的影响。最后,徐俊教授从西方和东方两个不同体系的医学与大家分享健康睡眠的原则,以及认知障碍的预防建议,并总结道:“营养、睡眠是认知健康的基石,认知障碍管理需要营养、睡眠共同干预!”

  AD诊治,需对睡眠与情绪障碍进行综合管理

  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周玉颖教授围绕“关注阿尔茨海默病的情绪及睡眠障碍”为大家进行了分享,首先,她对阿尔茨海默病目前的现状、主要临床表现、生物标志物等基本信息进行了归纳和介绍,然后提出了AD的主要可控危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低教育程度、抑郁状态、睡眠障碍)。

  接着,周教授分别就睡眠障碍和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及相互影响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她指出,20%-73%的中国AD患者伴有睡眠障碍,并且在AD连续病程中,睡眠障碍的出现早于临床表现,既是AD的危险因素,也是AD的伴随症状,可作为AD的早期标志物。而其中的机制,则是缺乏深度睡眠,会导致大脑中淀粉样蛋白的沉淀。而在情绪方面,具有抑郁病史(家族史或个人史)可使患者发生AD的风险增加1倍,AD发病过程中,30%-5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且随着痴呆程度增加,抑郁发病率逐渐增高。抑郁影响AD的机制,在于海马体萎缩,氧化应激导致大脑损伤。

  最后,周教授进行了相关临床病例的分享,同时提出,在AD的临床诊治中,要重视AD伴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的评估及综合管理,综合考虑获益和风险。

  认知症与睡眠障碍存在双向关系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中教授也与大家一起探讨了认知症与睡眠障碍的相关内容,他指出,AD患者存在的睡眠障碍类型非常复杂,几乎涵盖所有睡眠障碍的类型。此外,也对目前的AD与睡眠障碍的通路机制进行了分析,包括:时钟蛋白、食欲素系统异常、谷氨酸和GABA系统失调。睡眠障碍引起的Aβ沉积、TAU蛋白缠结和磷酸化也是AD的发病原因所在。

  最后,李中教授提示,睡眠障碍监测可以作为AD早期诊断重要手段,睡眠疗法也可能是认知症防治的新方向。睡眠障碍与AD疾病发展间存在双向关系:睡眠障碍会加重AD认知障碍程度;AD脑内病理改变又会从分子机制上破坏正常睡眠结构,故睡眠障碍不仅可预示机体不良的神经状态,作为诊断AD的早期有效方法;通过早期调控、干预睡眠障碍可起到延缓AD疾病进展、改善认知功能作用。

  D-黄酮:睡眠和情绪障碍干预新方向

  通过几位专家的深度剖析,可知睡眠和情绪障碍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深度影响,同时也提出将睡眠和情绪障碍的诊治作为AD的早期干预目标,那么,梁京教授所研发的D-黄酮则可作为一个新的干预选择。本次会议的主持人,同时也是南加大药学院(FRZ)中国中心临床研究9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刘鱼为大家分享了D-黄酮作为脑神经膳食营养补充剂,在美国南加大药学院的双盲试验和国内大样本研究数据,数据表明其在AD早期核心症状的干预方面效果显著。接下来,南加大药学院及其中国中心也将积累更多的临床研究数据,为世界医学难题提供解决方案的可能。

  与此同时,徐俊教授、苏州中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医师陈颍奇、四川大家诊所杨娜娜医师也为大家分享了志愿者使用D-黄酮的临床观察结果,并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探讨了D-黄酮进一步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各位专家对于D-黄酮未来作为AD早期干预的非药物治疗方式充满信心。之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杨天伦教授、成都锦欣精神病医院罗加国院长和惠州市医学会会长许岸高教授也分别从睡眠与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阐述了睡眠的重要性。

  “无眠的人生是短命的人生,失眠的人生是痛苦的人生,美眠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谨以杨天伦教授的这番精彩的发言,送给广大朋友,预防大脑衰老,神经退行性疾病,从睡一个好觉开始,从拥有稳定的情绪出发!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于安绪

神经内科徐俊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