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软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软件工程的发展也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能停留在一些陈旧的老观念、老规范、老平台上。”在近期举行的SoFlu软件机器人产品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对软件工程的发展给予了高度期待。
众所周知,倪光南院士是我国倡导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第一人,始终对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给予高度关注。
目前,我国各行各业面临的“卡脖子”难题依然有待解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因为“专精特新”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卡脖子”问题。通过关注细分领域并在这些领域获得竞争优势,甚至拥有话语权,能有效解决产业链的“堵点”,在“卡脖子”背景下建立中国的技术优势。
而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软件产业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具体到软件行业,软件业关乎产业长远需求,与基础原材料和高端芯片等并列,具有巨大的战略价值。
正如倪光南院士所说的,“当前在信息技术领域,软件的作用越来越大,社会上普遍流传着‘软件定义世界’,‘软件定义一切’,这些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软件地位的重大提升。”
自2000年国务院发布《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来,我国软件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但在基础软件领域,我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存在着的一些短板还亟需补齐,这突出反映在软件核心技术、软件应用生态以及人才建设等等方面。
可喜的是,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尤其是在信创工作的带动下,中国企业在基础软件领域的创新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原来在这方面的短板正在迅速补齐。
按照工信部下一步的部署,我国将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数字产业化,来更好地支撑服务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在此背景下,我国软件业发展迈入快车道,已有一批相关产品正在突破封锁。
比如去年华中数控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数控系统—“华中9型智能数控系统”,这是世界上首台具备自主学习、自主优化能力的数控系统;中望软件发布的中望CAD2022,通过对底层核心技术的深度打磨,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自主化。
在安全软件领域,360建立了以安全大数据分析为核心的360云端安全大脑,形成了强大的网络空间预警能力,解决了“看见”高级攻击的难题。
而在软件开发领域,也有一批新的产品正在为行业赋能,推动行业快速突破“卡脖子”难题。
例如飞算近期推出的SoFlu软件机器人,SoFlu是一款通过人机协同,自动完成软件后端开发、前端开发、测试、运维,帮助开发者实现“一人一项目,十人抵百人”的软件机器人。能够帮助企业大幅降低用人门槛、提升研发效能,实现软件自主研发。
在实践中,中石油负责内购商城的信息化团队,仅用9人+5个SoFlu软件机器人,45天就完成了大型电商平台的系统重构,而在传统开发模式下,这个项目需要27人,300多天才能完成。
其负责人不禁感慨,“SoFlu软件机器人让我们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让我们有了底气真正实现自主开发。”
对此,倪光南院士评价道,“SoFlu软件机器人的价值在于通过标准化、自动化的流程,降低了从开发、测试到运维的门槛,将敏捷管理制度落地,帮助企业做到降本增效,达到提升软件业创新速度的目标。”
可以看出,无论是华中数控、360,还是SoFlu软件机器人,各细分领域的软件产品都在通过自主创新驱动国内软件行业的突破,不断紧跟时代步伐,助力各行各业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