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从四川之行读懂“国之大者”生动注解

从四川之行读懂“国之大者”生动注解
2022年06月15日 14:55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凡

  从粮食生产到乡村卫生体系,从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保护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四川之行”的“足迹”里充满了对群众生活生产、民生发展实际的关心关切。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从“四川之行”中读懂“国之大者”的生动诠释,在信仰的“沃土”中“扎牢根须”,在考验的“风浪”里“挺直腰杆”,在情怀的“浇灌”下“茁壮成长”,展现青年的责任和担当,书写不负时代和人民的新答卷。

  为民奋斗是心之所向,要在信仰的“沃土”中“扎牢根须”。青年干部在为民实践中要坚守立场、确立目标,要标定方向、一往无前,要立起信仰、增强志气,在赶考之路上擦亮“价值坐标”,将“奋斗之我”融入民生服务之中。青年干部要在为民奋斗上“大踏步”,在为民奉献时“能忘己”,在为民解决急难愁盼时能够秉持“时时放不下”的责任感,在为民服务时能认真思考、努力探索。只有深入基层一线“把脉”、来到群众身边“倾听”,才能把问题的“脉”把准,把群众所思、所盼的大小事摸清吃透,从而提升为民服务的成效。因此,青年要坚定“心之所向”,将奋斗的青春写在“为民答卷”上,让青春之花铺就民生幸福的“灿烂锦绣”。

  为民奋斗是冲在前面,在考验的“风浪”里“挺直腰杆”。青年的为民担当,在于履职尽责、为民办事的能力,在于攻坚克难、不懈求索的韧劲,在于关键时刻能不能有“挺身而出”的冲锋劲,在于岁月里的始终坚守和青春使命的无畏践行。从革命战争时期热血鏖战的红军战士到改革发展时期的先行者,从日夜伏案为公的廖俊波到扎根脱贫攻坚事业的黄文秀,无不是不遗余力为民,具有强韧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弄潮搏浪”,以无惧无畏的冲锋之姿闯关夺隘,以昂扬向上的姿态攻坚克难,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事,为群众筑起“坚实之墙”、撑起“蔚蓝之天”。

  为民奋斗是行而不辍,在情怀的“浇灌”下“茁壮成长”。为民奋斗是“天天思”“日日行”“常常做”,是功在不舍、接续奋斗,是行而不辍、风雨无阻。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常思民生发展之道,多行基层田埂阡陌,多做为民解忧之事,要用真情去做,要以“无我”的精神去托举民生之幸福。面对新征程,前方虽是长路、虽有起伏、虽见险阻,青年要练好“足下功”、练强“脚板力”,在磨砺中增强自身的能力本领,在为民奋斗之路上“越是艰险越向前”,让心中情怀凝聚奋发之力,以拼搏向前的姿态去书写为民“新篇章”,让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与日俱增、越来越强。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于安绪

奋斗四川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