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氢山科技:大数据监控全方位保障氢能汽车运营安全

氢山科技:大数据监控全方位保障氢能汽车运营安全
2022年06月17日 16:08

  在我国“双碳”的发展目标下,可再生能源已经逐步成为能源领域的主角,尤其是“无污染、零排放、效能高”的氢能源,潜力十足。

  近年来,氢能在交通用能终端应用的热度不断上升,围绕氢能汽车各个环节的技术研发正在加速。尤其是今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千余辆氢能大巴穿梭在赛场之间,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一次氢能汽车示范应用。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氢能汽车发展并不是一时之热,而是经历了长期规划再到产业落地。

  随着产业兴起,氢能汽车上路逐步增多,行使中遇到的各种状况如何进行监测并及时处理,成为业内颇为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氢能应用领域屈指可数的几家大数据监控平台之一的——氢山科技氢能源全产业链监控平台,在保障氢能汽车安全运营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目前氢能大数据平台已获得多项专利,并通过了工信部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在北京、山东、山西、重庆等地实现市场化规模应用。

  作为一家专注于氢能源制、储、运、加、用的物联网和相关产业大数据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氢山科技自主研发了一整套氢能物联网平台,具有海量数据采集与分析,以及终端实现的能力,其中氢能源车实时车况监控子系统对氢能汽车的实施监管,更是能全方位保障氢能汽车的运营安全。

  氢能汽车产业前景可期,氢山科技率先打造运营系统

  业内专家表示,氢能是未来交通能源的重要补充形式,氢能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有能量密度高、减少污染等优势。此外,国内氢能汽车的保有量较低,这也意味着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所以国内多家车企也纷纷予以布局,其中不乏上汽集团、宇通客车、东风汽车等老牌车企。

  不过,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尚处于商业化初级期,尤其是在汽车领域,当下量产的氢能汽车主要以商用车为主,在乘用车领域的应用及推广尚且不多。虽然目前在氢能汽车大规模推广过程中,还存在诸多考验与难题,比如加氢站建设速度、氢能汽车运营系统技术水平等等,但产业增长速度值得期待,据工信部相关统计预测,2025年我国氢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万辆左右,这也意味着氢能汽车市场空间巨大。

  在氢能汽车运营系统这方面,氢山科技可以说是走在了行业前列。其自主研发的氢能源全产业链大数据监控平台,首次将氢能源产业链的制造、储存、运输、加注以及氢能源车辆运营管理和维护等整个生态纳入统一系统,实现协同管理,为氢能源安全应用打下基础,有利于推动这类新能源在我国运输领域的快速发展。

  氢山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是由一个总指挥调度中心和四个子系统构成,四个子系统分别是制氢厂生产监控系统、氢能源运输安监系统、氢能源车实时车况监控子系统、加氢站实时监管子系统。

  这就意味着氢山科技在加氢站运营、氢能汽车的运营方面拥有较为成熟的监控技术,可以为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安全、深入发展提供充分的服务保障。

  氢能车辆安全引发担忧,氢山科技精准提供服务保障

  氢气本身使用的安全问题以及氢能车辆加注氢燃料时的安全问题,值得业内高度重视,这就要求氢能汽车最好在一套完备的监控系统下进行日常运行。

  可喜的是,这些问题在氢山科技氢能源全产业链大数据管控平台下,已经得到了妥善解决。该平台下的氢能源车实时车况监控子系统可以实现对氢燃料电池车运营过程的多维度、全时段监控。

  由于这一子系统构建起了“车、站、人”三维数据交互能力,可以提供氢能源车辆运行数据的实时跟踪、路线规划及后台监控服务,同时在这一系统内,还包含GIS地图显示、驾驶员异常行为监控、车周路况监控、异常车辆监控、工况和路况分析以及车辆运营分析等多项功能。在这一系列功能的加持下,足可以保障氢能汽车的运营安全。

  该系统对车辆安全最有效地保障在于,通过大数据挖掘及数据分析可以轻松发现氢能汽车的使用异常,并进行报警。平台系统可以对不在规定范围加氢、未按规定路线行驶、运行状态异常,行驶里程与氢燃料不匹配等情况进行AI分析并发出提示。

  此外,通过后台算法分析,平台对于多次出现氢燃料车辆数据与加氢数据不匹配的情况与加氢站加氢数据进行核验,发掘问题源头并提示处理。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当前加氢站等基础设施不完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氢能汽车产业的推广速度。在氢山科技的大数据管控平台下,能够将加氢站与氢能汽车有效连接,可以根据市区管辖内的制氢厂、加氢站、氢运输、氢燃料车辆运行情况、行踪轨迹等信息,使用大数据定期分析不同类型车辆里程、不同维度下氢燃料耗费情况,为氢能车就近加氢提供引导,也为加氢站的日常氢气调度量提供预测性的依据。

  虽然氢燃料汽车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使用过程中对安全性的考量,但得益于氢山科技所搭建的氢能源物联网平台,不仅实现了平台氢能源全生命周期管理,更重要的是切实解决了氢能汽车运营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为氢燃料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于安绪

氢能源汽车产业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