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26日预售开启,各大品牌奋力厮杀二十多天后,618大促终于落下帷幕。超长的剁手待机时间丝毫没有打消用户的热情,天猫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共有26万+品牌参加天猫618,出现了近300个成交额过亿的品牌,一起见证着消费信心的恢复。
从防晒衣、防晒帽、防晒冰袖等类目的市场表现来看,“硬防晒”已然成为今年618活动的核心品类。许多黑马玩家也在这条赛道中突出重围,取得不俗的成绩。
618面对的是选品要求日益提升的消费者,一个品牌能在购物车坑位决赛圈里拼杀到最后,靠的早已不是大牌噱头和低价吸引,产品力才是核心。作为产品主义的佼佼者,蕉内以内衣、袜子的亮眼表现被大众熟知,为什么在防晒品类的产品力也如此出挑,短短一年就实现快速增长呢?
透过蕉内凉皮,可以发现一条如何设计一款成功产品的基本路径:
一是敏锐的洞察,把握市场变化,挖掘 “真”需求;
二是过硬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根据洞察调整产品;
三是独特的故事表达,让产品可以迅速跳出来,进入用户心智。
同时做到这三点,绝非易事,蕉内凉皮用了什么打法?
洞察为先,好产品源自用户需求
洞察是好产品的起点,也是解决用户痛点的源头。特别是在覆盖日常生活基本场景的防晒服饰这一赛道中,抓住大众的“真”需求,便成功了一半。
通过市场调研与几年的深耕,蕉内发现,过往只是关注UPF值高低的防晒党,如今越来越注重防晒用品的更多Buff:是否透气?会不会闷热捂汗?细节都能防到吗?款式颜色好搭配吗?……
看似“尖锐”的提问,反映出当下消费者的期待。而落在蕉内这些产品主义者的眼里,它们正是引导自己飞速前行的“指南针”。即,找到用户真正的需求所在,并一一满足,让产品变得更丰富。
研发在线,原来衣服也有“成分党”
洞察到位是产品成功的要素,但不是“必赢”的条件。有了洞察,研发也要跟得上,才能使对消费者生活态度和喜好的深度洞察催生出好产品。在仔细研究市面各类防晒产品的优势与劣势后,蕉内凉皮在性能指标、面料创新、剪裁设计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改良。
翻看凉皮系列的详情页,最醒目的除了普通消费者容易理解的UPF数值大小(>50),还有少见标注清楚的UVA阻隔率(≤5%)。对于防晒产品而言,后者是决定性能的重要指标,需要投入成本更高的紫外线吸收剂才能实现。
从名字已经可以看出蕉内对这款产品的定位,凉皮——清凉、轻薄、透气,就是像自带凉感的第二层肌肤。凉感的实现得益于面料创新,蕉内针对夏天闷热不透气的问题,在面料里注入含有特殊矿物质的凉感粒子,用不一样的面料成分,建立起身体和烈日间的“清凉结界”。
凉皮围绕体感的“科学防晒”还体现在,产品可以根据阳光的照射角度,来调整不同的穿法,从而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通过研发适用于跑步、通勤、出游、野营多种轻户外场景的防晒衣、防晒帽、防晒口罩、冰袖等一系列基本款,蕉内凉皮将洞察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
创意有方,讲更具差异化的产品故事
产品主义的本质是差异化。在如今的“信息粉尘”时代,人们的注意力极易转移和涣散,大同小异的刷屏式叫卖已经失灵。怎么让产品能够被消费者第一眼清晰辨别,赢得认可,成为了品牌们共同的课题。
蕉内凉皮今年以一支全新大片《凉皮之夏》交上了一份相当不错的答卷,先是大玩谐音梗,高调撞名契合凉皮“轻薄”“冰凉”特点的国民小吃,让“穿着凉皮吃凉皮”在今夏着实火了一把。其次是打造了更具代入感的场景,通过代言人王一博与老戏骨刘佩琦两位“凉皮店主”在大漠烈日下Battle的故事情节,带出产品防晒降温、独特剪裁、好看百搭的亮点。
人们天生对故事感兴趣。当一款产品有了故事,就能成为那个更受偏爱的存在,从蕉内凉皮在618取得的好成绩来看,显然,它凭借“创新+创意”的复合能力,在防晒这个竞争相当激烈的品类里稳稳立住了。
重新设计的产品,是蕉内的基本面,凉皮只是其中之一。随着内衣、袜子、轻户外、家居服、保暖衣、家居用品的全品类布局渐趋完善,看起来,蕉内这个坚持产品主义的品牌,正在以更齐全的刚需基本款,走进更广泛的大众消费者心中。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