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香港回归25周年|专访郑志刚:城市面貌未变 城市气质变了

香港回归25周年|专访郑志刚:城市面貌未变 城市气质变了
2022年06月27日 13:06

  “我觉得香港的城市面貌没有怎么变,但是城市的气质变了,年轻人对于一些人文的精神、知识、文化等越来越感兴趣。”

  香港回归25年之际,新世界行政总裁郑志刚接受了香港中通社专访。回忆起25年间香港社会的发展,郑志刚用“气质变了”来回应。作为四大家族最年轻的掌门人,42岁的郑志刚并不是十分传统的“生意人”。2009年,他独创“艺文商社”发展模式,将艺术、人文、自然元素相结合,在香港金融危机爆发、零售业萧条的环境下冲出重围,创立了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艺术购物中心”的K11。这套模式也为百年周大福和走过半个世纪的新世界注入了年轻的灵魂:

  “何谓‘艺文商社’呢?其实‘艺文商社’也是一种语言,是和很多我们年轻的顾客、年轻的买家的一种沟通,所以这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一个方向。‘艺文商社’方面,我们觉得是走在了比较前一点,希望能够焕然一新,并且将一个老的品牌,我们已经差不多50年了,注入一个新的活力,同时将我们整个文化,新世界的文化作为一些新的动态和活力。”

  在务实重利的香港商界中,郑志刚特立独行。他在哈佛大学取得东亚研究文学士的学位,在知名艺术学府取得博士学位,更花了一年时间专程在京都修读日本艺术和文化。这些商场精英似乎不太看重的“文化艺术”,却是郑志刚走出独特“商业之道”的“秘密武器”:

  “其实创意、文化是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一种人文的特质,这对于我去看人、去管人的时候的方法以及作为管理的模式,给了我很多不同的启发。因为其实你要管理人才,管理年轻人也好,你都需要了解人文学,你要明白社会发生了什么事,知道人的历史,文化的进化等,同时也要有数字、商业的触觉,所以其实两边都是要的。”

  郑志刚除了将文化融入商业,也重视香港文化的发展。他特别关注 “十四五”规划中提到的支持将香港打造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在他看来,要做好这个角色,香港必须具备三重视野:

  “第一个部分就是我们本身香港的一些建筑文化等等,我们要去了解;第二就是要有国家视野,国家视野方面应该要去保护我们中国的工匠,要弘扬中国文化,说好中国故事,尤其是岭南文化,因为其实在大湾区来讲是比较重要的;第三就是国际视野,怎样用香港这个平台去发扬光大,弘扬中国的文化,这是非常重要的。”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6月22日开幕,这座伫立在维港之畔的博物馆将为香港市民展出从北京故宫远道而来的珍贵文物,讲述中国悠远的历史和故事。早在此之前,郑志刚便将目光投向这特别的博物馆,他将香港故宫视为“说好中国故事”的绝佳平台、推动国民教育最好的“软基地”:

  “本身在故宫文化博物馆里面可以成立一个教育基地,成立一个学校,去讲解关于故宫里面不同展品、收藏品背后的故事。这是用一个软的方法去讲关于中国的文化,这是很重要的。从每一个展品,每一个收藏品去说当时中国历史里面的一些故事,中国历史的文化等等,才能更加有趣。同时因为香港是一个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中心,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一定是离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最近的一个角色。”

  郑志刚的另一个“聚焦点”在大湾区。新世界集团几十年前便已进驻大湾区,至今已投资逾两千亿港。在郑志刚看来,拥有八千万人口的大湾区是一个机遇满满的地方,高质量的发展和高质量的服务是他所看好的两大发展方向。大湾区也为香港青年提供了“实现上流发展”的机会,他希望有更多香港青年能发挥优势,把握机遇:

  “第一,我觉得香港的医疗服务方面其实可以做很多事情,因为香港是一个很好的做医疗研究、药物研究、申请到国际认可的一个地方;第二,香港也是一个最好的做设计、创意、工艺的地方,香港不同的设计方面是非常成功的,应该让那些设计师去大湾区继续发展,因为大湾区始终是一个大的市场,其实也是给了他一个向上流的机会。所以其实第一你要有基本需求先,教育房屋方面要做得好,第二方面要给(青年)一个希望。”

  记者 陈烁 付钰 朱乐怡 香港报道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于安绪

香港郑志刚故宫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