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机器人的使用感受特别深,它特别方便,对我的治疗效果特别好。感谢我的康复师,更感谢泰康燕园康复医院。”不久前,一位阿姨在北京泰康燕园康复医院接受完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康复训练后,对治疗效果给出了高度评价。今年上半年,泰康燕园康复医院首次引进了下肢康复机器人,用于辅助患者的日常康复训练。截至目前,泰康燕园康复医院下肢康复机器人已服务患者近千人次,帮助数十位患者重新站了起来。
下肢康复机器人,为行动不便的患者带去“行走”希望
下肢康复机器人又称“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是基于“神经可塑性”原理,针对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人群研发的可促进康复进程的创新型医疗机器人。它通过外部带动下肢,进行科学、高效、准确的步行康复训练,可刺激神经系统重塑,提升患者下肢自主行走能力。如今,下肢康复机器人在医学上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技术也非常成熟,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患者正在使用下肢康复机器人
今年86岁高龄的李阿姨也是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受益者之一。李阿姨因为一次不小心摔倒导致骨折,后进行了髋关节置换。一般而言,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在短期内能恢复站立、辅助下行走的功能,但李阿姨因为本身的脊柱侧弯压迫下肢神经问题,双脚出现了严重内翻,在床上休养了2个月后,依然难以下地行走。见身体状况始终不见好转,李阿姨抱着试试看心态来到北京泰康燕园康复医院,希望这里能够解决自己的下地走路难题。
“当时,我们医院的治疗师、康复师、护工以及李阿姨的家属5个人一起搀扶,愣是没让她站起来。”据燕园医院康复师张建美介绍,李阿姨刚来医院时基本不具备下地行走条件。恰好此时医院刚刚引进了下肢康复机器人,李阿姨第一时间就进行了尝试。在康复师的专业协助下,李阿姨经过约2个月、每周5天的康复训练,以及平日不断地刻苦训练后,李阿姨再次站起来了,并顺利康复出院。
患者在康复师的指导下尝试借助机器人行走
引进下肢康复机器人,是燕园康复医院努力提升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的一次尝试,将为社区居民和患者带来更加标准化的康复治疗。燕园康复医院院长李彦芹表示,“以下肢康复机器人为代表的数字化系统可以更好地连接医院内的康复场景,让患者可以获得个性化的康复服务。医师、治疗师可以实时查看患者数据,在线评估治疗方案,并跟进每一位患者的康复情况。同时,患者也能够实时关注自己的康复情况,每一次数据的提升,都能够使患者提高康复训练的主动性。”
采用泰康国际标准康复体系,提供高品质医养康养服务
伴随着长寿时代的到来,老年人群身体机能逐渐衰退、长期带病生存成为常态。医养服务的需求重心也逐渐向健康风险预防、身体机能康复和慢病共病管理转变。针对老人的不同康复需求,泰康燕园康复医院引进国际领先的康复理念和技术,采用泰康国际标准康复体系(TKR),通过多学科团队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提供个性化、全程、全方位的国际标准化服务,让患者尽快返回家庭。
“一个社区、一家医院”医养融合模式
作为泰康之家在全国配套建立的首家二级康复医院,北京泰康燕园康复医院汇集了众多国内外康复医学专家,引进先进的康复设备,由资深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临床营养师、中医师、心理治疗师、康复护理师、康复顾问、文娱治疗师等组成了多学科康复团队;同时与北京协和医院、北医三院等一流综合医院建立转诊通道,为患者提供集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为一体的国际化康复医学服务。
同时,北京泰康燕园康复医院也是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为参保人员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服务。医院在服务泰康之家·燕园养老社区内的长者同时也对外开放,辐射周边区域,为周边地区缓解一定医疗及康复需求压力。“家门口就是医院,还与三甲开通了绿色转诊通道,看病就医非常方便!”专业又方便是社区内泰康居民和周边群众对北京泰康燕园康复医院的一致评价。
高品质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不仅让北京泰康燕园康复医院深受患者信赖,同时也赢得了诸多行业认可。在去年举办的2021·CNMIA康复大会上,北京泰康燕园康复医院进入“中国社会康复医疗50”榜单,荣获“领袖康复专科医院奖”。同时,医院还被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评委“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泰康通过创新打造“一个社区、一家医院”医养融合模式,把医疗、康复功能引入养老社区。同时,打造以长期健康管理为目标,以老年医学为中枢,整合急症转诊、长期护理、预防保健及康复治疗于一体的医养康护体系。目前,泰康正在持续推进康复专科体系建设,除了北京泰康燕园康复医院,上海泰康申园康复医院、广州泰康粤园医院、成都泰康蜀园医院、苏州泰康吴园康复医院、武汉泰康楚园康复医院、杭州泰康之家大清谷医院等医院也已经实现开业运营,预计今年赣园、沈园、湘园、鹭园等社区康复医院也将陆续投入运营,为长辈提供“家门口”的高品质医养融合服务。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