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阿尔法狗打败柯洁这一大战引起的喧然局面已经过去数年,但是由此带来的围棋人工智能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起了关于人类与人工智能较量的巨大讨论。
而翻译领域,一直备受“机器翻译将取代人类译员”的猜测。但传神语联创始人兼董事长何恩培认为,围棋之所以可以被AI迅速超越,是因为围棋本身是有固定的规则,有确定的输赢结果,所以AI可以自我对局不分昼夜的训练。
但语言不同,具有种族性、不可论证性和不可推导性,几乎不能象ALPHA那样在自我生成棋局、自我对局训练中提升。比如,在不同的新生事物出现时,人们都会造一个新词来形容它或者将原有词的意义进行延伸,比如“打call”、“吃鸡”、“油腻”等等。
AI能超越人类智力但无法逾越智慧
翻译是人类真正的智慧的高地,语言文字因人的存在而存在,语言文字是人类智慧的表达,从长远看来,AI应该能够超越人类的智力,但人的智慧却是难以逾越的。
为什么有这样的结论呢?传神语联创始人兼董事长何恩培认为,首先,语言具有种族性,不同的语言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是不同民族对待事情的方法。以沙发为例,这是欧洲人对待坐卧用具的称呼,具有种族的独特性;在中国的字典里并没有相对应的词。
其次,语言的种族性是由文化背景支撑的,人类有着共同的全息信息理解分享能力。以某一个翻译现场为例,译者会根据演讲人的情绪、语气、神态,以及文化背景等进行全息场景的合成,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机器却不能做到这一点。
第三,语言是一群人的共识,比如,“知不道”、“去两天”等,它们的意思分别是“不知道”和“去几天”,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它会认为“知不道”的语序有误,也会认为“去两天”就是指两天,而不会认为这是一个约数。共识随着时间变化而偶然发生,机器短时间内不可能更精准表达出来。因为具有共识性所以语言具有不可论证性。
着眼整体流程传神语联探索人机共译新模式
对于人类译者来说,威胁并不仅来自机器翻译。一直以来,人类译者的劳动和回报都并不匹配,一方面很多译者所从事的都是简单、重复的翻译工作,翻译资源浪费严重且很容易被机器翻译替代;另一方面,译者收集资料的时间很长,但客户只按照翻译字数算钱。
据何恩培介绍,传统的翻译模式具有两大特点:第一,专家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专家的经验,专家的信息处理效率较低,每天只有2万字左右;不仅如此,专家的低端翻译准确率只有70%左右,远低于人工智能的90%准确率。事实上,对于人工智能而言,专家数十年的经验机器只需要一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完成。
就像不久前谷歌AI产品负责人Apoorv Saxena所说:“我们的AI技术发展很快。很多时候,我们机器翻译翻对了,但是,更多时候,我们翻错了。”
第二,来料加工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客户给什么资料,译者就翻译什么,译员和翻译人物之间并没有精准的匹配。比如,一个译者可能要翻译科技类的任务,也有可能要翻译体育类的任务,不同任务都包含许多专业词汇,如果译员没有这方面的积累,不论是翻译质量还是翻译效率都会大打折扣。
为了推动传统翻译行业的变革,传神语联打造了语联网生态,从机器翻译和人工译员两个角度出发,通过搭建平台整合世界上所有的译员和机器翻译,输出标准产能给客户,真正激活传统翻译行业。
目前,语联网已拥有注册译员近百万人,累计申请和获得的专利近300项、软件著作权超百项。传神语联已经形成大型企业嵌入式语言服务、中小企业按需语言服务、云服务接入、移动互联网应用等多种业务模式,满足不同场景不同类型用户的无障碍沟通需求,已经覆盖国际工程、装备制造、影视传媒、情报资讯、跨境电商、文化旅游、服务外包、会议会展等五十多个领域。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