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吃榨菜不健康?食品安全专家何计国教授解开榨菜误区

吃榨菜不健康?食品安全专家何计国教授解开榨菜误区
2022年07月11日 10:52

  “吃榨菜不健康?”“榨菜都含有防腐剂?”……针对大众担心的榨菜相关的说法,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何计国进行了解读。

  榨菜不卫生

  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更卫生更安全

  “榨菜的生产环境极差,生产出来的榨菜不敢吃”,在一些人的观念里,榨菜都是在卫生标准较低的手工作坊里生产的,其实不然。

  1898年,民间有人利用青菜头通过大池发酵,陶坛包装,开始了榨菜的商品生产。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榨菜切分技术、真空包装技术、防腐技术应用为特征的方便榨菜研制成功,推动了榨菜的高速发展。本世纪初开始,国内的榨菜生产逐渐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甚至智能化。从原料进入到产品装箱出库,全部制造环节只需要十几个人,就能完成榨菜原料清洗、切分、筛分、脱盐、脱水、拌料、计量、充氮包装、灭菌、装箱等十几个工序。

  比如,传统的榨菜制作方法,清洗和脱盐都需要人工完成,工人每天一大早就要起来烧开水,开水凉了之后用于清洗和脱盐。而现在采用自动化的高压喷淋清洗机和分段脱盐机就能完成,既节省了人力,还避免了清洗不干净的问题。

  “手工生产很难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和统一,比如原料是否能达到清洁标准?加盐量是否能保证每批一样?这些都需要打个问号。而机械化、标准化的生产,可以精准监控异物和控制加盐量等,更能保障食品的卫生和安全。”何计国教授说。

  吃榨菜不健康

  亚硝酸盐含量比较低

  “榨菜里亚硝盐酸含量高,不敢吃,对身体健康有影响甚至致癌”……何计国教授对此分析到,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对的。

  何计国教授解释,现在工厂制作榨菜用的盐大多是精制盐,精制盐中硝酸盐的含量是很低的(粗盐中硝酸盐含量稍高),而且预包装的榨菜在制作过程中,还有杀菌过程,不会有很多亚硝酸盐产生。况且,亚硝酸盐本身并不是致癌物,致癌的物质是亚硝胺,从亚硝酸盐到亚硝胺需要蛋白质的参与,而榨菜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较低,也不会产生很多亚硝胺,因此致癌的问题大家不必担心。

  2021年发表在《中国酿造》杂志的“川渝地区市售包装榨菜、泡菜亚硝酸盐含量的调查及安全性评价”一文显示:川渝地区市售包装泡菜、榨菜样品的亚硝酸盐含量在0.16-4.42毫克/千克(国标要求限量为20毫克/千克),与其他常见食品相比,其亚硝酸盐含量处于中低水平。考虑摄入量后,经由泡菜、榨菜进入人体的亚硝酸盐剂量仅为0.2-10微克/(千克·天),符合相关国际标准。

  榨菜防腐剂多?

  可以做到“0防腐剂”

  “榨菜能放那么久,肯定放了不少防腐剂吧?”其实,现在的榨菜都实现了“0防腐剂”!

  2019年发表在《农产品加工》杂志的“食品防腐剂在榨菜中的应用现状与分析”一文显示:随着现代榨菜防腐工艺技术的革新,市售榨菜以零添加防腐剂为主。

  榨菜中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大量的水分适合于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在其收获、运输、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极易腐败变质,有的甚至会引起食品安全问题。为防止榨菜被微生物污染的情况发生,有许多保藏榨菜的方法,如传统的加盐腌渍法、风干法、干燥法,以及现代工艺的巴氏杀菌法、真空包装法、添加食品防腐剂等保鲜保质方法。

  “现在很多人对食品防腐剂很抵触,其实只要合理使用是没有问题的。况且,其实现在有很多办法可以不用防腐剂了。”何计国教授说。

  2019年发表在《农产品加工》杂志的“食品防腐剂在榨菜中的应用现状与分析”一文指出,有的榨菜企业采取加菌化处置和超滤膜、臭氧、原子能辐照等技能研造出无食品防腐剂的榨菜革新工艺;有的研究者发现,充氮气调包装的榨菜,在贮藏后其硬度、总酸含量、感官评价均高于真空包装,褐变指数和菌落总数也低于真空包装,获得了较长的防腐保质期。比如乌江榨菜是业内率先取消添加防腐剂的品牌,全线产品经过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检验,均不含任何防腐剂。

  榨菜含盐量一定高?

  可选盐少

  “如果你看预包装榨菜包装上的配料表就会发现,一般盐都排在第二位,确实榨菜中盐的含量是比较高的。”何计国教授介绍,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的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时的加入量进行递减排列。也就是说,在食品配料表中添加量越大的排名就越靠前。

  行业标准《GHT1011-2007榨菜》中规定:含盐量(以氯化钠计/(%))≤15%,使用不加碘的食用盐。

  不过,现在国家倡导“三减三健”,榨菜企业也在减盐上做了一些努力。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减盐的榨菜,很受欢迎。

  何计国教授认为,榨菜“减盐”是很有必要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已经将每个成年人每天不超过6克降低到了不超过5克,“减盐”的要求更高了,喜欢吃榨菜的人士应尽量选“减盐”的品类。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于安绪

亚硝酸盐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