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科大学作为在淮海经济区,乃至全国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医学院校,因为其优良的教学传统、严谨的治学风范和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培养出了大批杰出的医学人才。于1996年从徐州医科大学毕业的程言博教授也继承了这些优良的传统,并把这种用心、严谨、务实和奋进的作风带到了他所在的单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徐医附院)和他所坚持奋斗终身的徐州地区卒中防治事业。
知其所以然:用心、严谨、务实和奋进的徐医人
程言博教授开始从事脑血管病的治疗是从2000年考入徐医神经内科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开始的。作为一名有心人,程言博在很早以前就关注起脑血管病患病人群特征的变化情况。经过多年的不断分析,程教授发现:虽然当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占比和初入21世纪的时候变化不大,但实际上不仅脑血管病患者的数量和复杂病例数量有了大幅提升,而且年轻化趋势明显。
2015年,当程言博教授赴美学习交流一年归国后,突然发现病房里“肉眼可见增多”的青年患者给了他深深的震撼,也促使他开启了探索卒中患病人群变化原因的研究之路——通过对部分青年卒中患者病例进行观察,研究淮海经济区卒中防治形势;通过分子生物学、动物实验等手段对脑血管病变(如脑缺血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等)的成因、病程变化情况,以及病理生理机制等进行系统地探索。
卒中防治:防治形势变化与严谨的科学思维
只有正确认识当地的卒中防治形势,才能切实提升当地的卒中防治能力。而这也是程言博教授在进行卒中中心建设时进行一项重大探索。
他发现:(1)拥有930万人口的徐州市虽然经济实力居于全国前列,但作为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地之一,仍拥有大量的农村人口。而且因为长期的农耕生活导致了当地重盐、重味的饮食习惯,这些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导致了当地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2)虽然经过国家级的健康教育项目,让徐州百姓的卒中知晓率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农村人群的疾病知晓率显著低于城市人群。很多人甚至对急诊的基本原则、卒中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最佳时间窗都不甚了解。(3)徐医附院虽然已经牵头搭建了包含近40家医疗单位,覆盖整个淮海经济区的脑卒中救治联盟,但各级医疗机构的救治水平层次不齐,且之间的联系仍未完全通畅。(4)虽然溶栓治疗已经在各级医院普及,但是技术仍需规范、完善和下沉。(5)与鼓励溶栓普及和下沉不同,静脉取栓作为一项四级手术,术者需要经过长期和系统地培养,因此当前并不适合在各级医院广泛推广,而是要更注重取栓治疗的个体化和规范化。
面对当地复杂的卒中防治形势,程言博教授开展了下一个课题研究——以患者为中心,在持续做好本地卒中中心建设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区域的合作及技术推广,并为大众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健康管理。
中心建设:以患者为中心与不断努力的奋斗进取
作为国家最早一批的高级卒中中心,以患者为中心一直是徐医附院卒中中心建设贯彻的核心理念。程教授也据此带领团队对卒中中心进行了优化:首先,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救治流程的优化,使整个流程更人性化,让患者能得到更高效的救治和舒适、便捷的医疗体验。其次,以脑卒中病房为依托,团结其他科室构建卒中急诊绿道和卒中中心,实现了以患者的实际病情为标准,为其提供个体化、全流程的治疗方案的工作需要。再次,在不断壮大团队的同时,鼓励成员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打破学科界限,并逐步特化成为脑卒中专科医生。最后,计划与神经外科同道一起组建新的脑卒中综合救治中心,真正地把神经内、外科的界限打破。
可以说,正是在程言博教授等人的努力下,才让仅有15个人的脑卒中病房成为徐医附院卒中防治的重要阵地,也为区域的基层医院树立了一个榜样。
区域合作:授人以渔与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
徐医附院卒中中心作为区域内唯一一所高级卒中中心,其神经内科的规模位居区域前列,其影响力也已经辐射了苏皖豫鲁四省的数十家医疗单位。但程言博教授早已清醒地仅靠一家医院的力量仍不能满足淮海地区卒中防治的需要。因此如何脚踏实地地把各项技术下沉到其他医院,并帮助他们做好技术的规范和质控,成为程教授面临的新课题。
对此,他为每一家医联体的加盟单位和前来进修的医生准备了个体化、循序渐进的培训策略。授人以渔,让每一位前来进修的医生都能为当地百姓提供更优质、安全和有效的卒中救治服务。
患者管理:全流程的健康管理与上医治未病的初心
“上医治未病”是我国医生奉为圭臬的一句话,对程言博教授来说也是如此——徐医附院卒中中心正在通过科普让更多的大众了解卒中;通过筛查为高危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并为治疗痊愈患者和高危人群提供终身的健康管理。(1)通过电视、书籍等传统媒体平台进行科普知识的传播;(2)把每一位出院患者的信息和高危筛查人群纳入到专门的数据库,并对其制定全流程的管理策略,安排专人进修周期性的随访,并通过督查和早期干预来预防卒中发病或复发。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