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颁奖典礼在深圳鹏城实验室举行,正式宣告这场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和鹏城实验室主办,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AITISA)联合承办的业内顶尖赛事圆满落幕。
深圳市科创委二级巡视员许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全,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副主任余少华,鹏城实验室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卢成燕,华为、平安科技等协办单位代表,鹏城实验室相关部门代表以及大赛竞赛委员会专家、决赛评审委员会专家等出席了颁奖典礼。
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颁奖典礼现场
政府牵引,专家汇聚,共同为AI产业发展赋能
近年来,深圳紧跟国家战略发展步伐,发力抢占制高点,加快人工智能行业布局和规划,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优秀人才落地,为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全国人工智能大赛是深圳市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要机遇而专门设立的人工智能领域权威赛事,是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引进全国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团队、项目落地,促进深圳人工智能技术及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大赛自2019年举办首届以来,立足国际视野,设置了多项人工智能赛道,不断升级比赛规格,已吸引海内外20个国家的1万多支队伍参与竞技,成为深圳市定期举办的国际化品牌赛事。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一直对大赛保持高度重视,多次对大赛的赛题设计和组织方式进行指导,本次大赛决赛期间,高文院士还特意前往比赛现场,关注比赛进程并为选手加油。高文院士表示,通过大赛发现一些有作为的年轻人,或使一些有挑战性的研究问题能找到好的答案,这不仅对鹏城实验室非常有意义,对行业、对国家、对人类社会也都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关注决赛赛况
受覃伟中市长、郑红波副市长委托,深圳市科创委二级巡视员许建国出席典礼并发表致辞。他指出,深圳是全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前沿阵地,正在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化的试验区和人工智能应用先导区。“全国人工智能大赛”作为深圳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及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2019年以来,在鹏城实验室等单位的努力下,在命题设计水平、参赛规模、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逐步提升,已经居于同类比赛前列,为深圳引进了一批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和团队,形成了若干标志性的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了一些优质项目。
深圳市科创委二级巡视员许建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副主任余少华代表大赛主办方致辞,他表示,大赛依托鹏城云脑建立专业的竞赛平台,通过启智社区AI协作平台接入鹏城云脑,为比赛提供稳定的环境支持。同时,鹏城云脑大科学装置为选手提供了充沛的GPU与NPU算力支撑。未来,我们将通过算力网络优质的异构算力资源来进一步支持全国人工智能大赛的开展,体现我国人工智能算力设施网络化汇聚的优势,促进全国各地人工智能基础建设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副主任余少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赛竞赛委员会、决赛评审委员会主席于全对大赛进行了整体回顾,他表示,虽然受到疫情影响,整个赛程的不确定性、变化性比较多,所以本届大赛是三届中推进最困难的一届,但因为选手的配合和组委会老师的精心安排,本届大赛也是最顺利、最和谐的一届。于全院士还对大赛4568名专业选手、4163支参赛队伍的参与、配合与理解表示了诚挚感谢,也肯定了选手们的技术能力和应用价值,鼓励选手们继续努力,为未来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贡献出更大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赛竞赛委员会、决赛评审委员会主席于全
高价值作品涌现,展现出落地应用的巨大潜力
在前两届大赛的基础上,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加以迭代更新,让产业应用、评审机制、竞赛规则在平和中精进。本届大赛以“AI赋能视界”为主题,立足于国际视野,设置“AI+无线通信”与“AI+视觉特征编码”两大赛道,旨在营造人工智能创新创造氛围,促进产业、学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融合发展,以高规格、高质量、高难度的理念加速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精尖人才,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
AI+无线通信已成为近年人工智能和移动通信中最受关注的关键领域,把AI技术引入无线通信设计,能够进一步开发6G系统的潜力,提升无线通信的性能。“AI+无线通信”赛道的冠军团队Falcom sound team团队,通过发射机和接收机的联合设计与优化最终达到了较优性能。
于全院士为“AI+无线通信”赛道一等奖团队颁奖
面向机器的视频处理与编码技术研究正成为产业界和学术界热点标准化需求提上议事日程。今年是第一次在全国人工智能大赛中设立“AI+视觉特征编码”赛道,该赛道的冠军团队姜尚团队,通过传统图像处理技术与深度学习技术的融合,实现了视觉特征压缩编码的较大提升。
余少华院士为“AI+视觉特征编码”赛道一等奖团队颁奖
两大赛道中,各队伍方案都展现出应用于多种实际场景的巨大潜力,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宽,促使人工智能经济发展并发出更大活力。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大赛亮点贯穿全局
除学术价值高、产业应用潜力高、比赛奖金高的“三高”特点外,本届大赛还坚持贯彻“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从多个方面充分体现了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创新性,让大赛更具创新性,也使得大赛亮点贯穿全局。
在大赛赛制上,初赛/复赛采用了A/B榜、Public/Private榜等国际化赛制,面向重大攻关任务设计未来6G无线通信高效传输体制,打造数字视网膜计算架构核心组件;在评审阶段,主客观结合,尊重客观评价、扩增主观评价,鼓励大胆创新思路,强调技术全面呈现;在评测阶段,重视测评公正性,初赛/复赛阶段不公开测试集,决赛阶段适度放开测试集在线调优;在现场答辩阶段,每个赛道邀请不低于11位评委专家,由竞赛委员会和决赛专家评审委员会做出终审,全面确保大赛公平公正。
选手表现也各具亮点,决赛作品展现出落地应用的巨大潜力。“AI+无线通信”赛道的选手们提出了多种融合多领域知识的AI辅助低复杂度高效收发机的新颖架构,为6G通信的物理层创新设计了崭新的方案;“AI+视觉特征编码”赛道的选手们提出了融合传统信号处理与深度学习的编码新方法,探索了面向机器视觉的AI+数据压缩新技术;选手们的客观得分还呈现出个案优势突出、整体态势均衡的状态,为特征编码赛道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海内外精英汇聚,以人才助推产业发展
自2021年12月19日开赛以来,大赛赢得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大赛选手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还吸引到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13个海外国家和地区的107名选手参赛,展现出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在所有参赛选手中,学生参赛者占比55%,分别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山东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599所海内外知名高校与科研院所。在职选手占比45%,主要来自百度、字节跳动、腾讯、京东、中国电信、华为、英特尔等800余家企业。
政、产、学、研、用等多方携手发起合力,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与人才资源,使政府与企业、学、研之间架起了一座从技术探索到应用落地的有效桥梁,为顶级人才资源搭建了良性互通的有效沟通平台,实现了产学研用多方之间的价值融合与传递,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产学研合作生态的建设,提升了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水准,也打通了人工智能先进技术从科学创新到落地应用的完整闭环,使大赛迈入了人工智能领域国际一流赛事的行列。
决赛选手代表与专家院士合影留念
人工智能发展需要学术研究与产业一线的密切连接。作为高规格、高难度、高水平、大规模的人工智能领域权威赛事,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连接着国内顶尖AI科研平台及行业巨头,精准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难题,以大赛吸引人才,以人才赋能产业,积极为人工智能产业长效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动力,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