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城市软装,为啥是下一个千亿风口?

城市软装,为啥是下一个千亿风口?
2022年07月28日 15:43

  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已有411个城市实施2.3万个城市更新项目,各地出台有关地方条例、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超过200个,城市更新实践如火如荼。

  从十九届五中全会到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从全国“两会”到地方“两会”,城市更新在升级为国家战略的第三个年头,仍然是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

  提升什么“质量”?加强市政设施、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这些都是实践中的痛点——

  不大拆大建,如何快速更新?

  如何既满足双碳标准,又实现新增长点?

  既要改善城市形象、传承城市记忆,又要兼顾产业迭代和居民美好生活,多种需求如何同步满足?

  纵观全国,现阶段的城市更新尚未形成常态化的机制,但各地都涌现出一批出色的项目,让我们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浙江横店“梦外滩”主题公园需要对当地公众免费开放,经过15天极速改造,变身备受好评的城市“后花园”;

  安徽黄山中心城区缺少夜生活,竟对一个8000多平米的停车场动手,改造出夜间服务品牌“新安夜市”;

  雄安新区则将一座闲置厂房改造成了县域经济升级样板“白洋淀不夜城”……

  这些项目的共同点是,采用了一种颇为高效的“城市软装”解决方案。同样的解决方案还出现在了“国字号”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中,备受好评的西安大唐不夜城、焦作云台山小镇、温州南塘夜肆等11个知名网红景区都不约而同地进行了“城市软装”。

  追根溯源,国内率先提出“城市软装”理念并付诸实践的先行者,是山东一家名为“街景梦工厂”的企业,短短五年的高速发展,“城市软装”已成为其“为文旅景区营造网红打卡地,为城市和商业空间美化更新、帮各大城市搞活夜经济”的城市更新一站式解决方案。

  城市更新第三年,其实许多地方才刚刚起步,“城市软装”凭什么一跃成为众多先行标杆项目的标配?

  而城市更新最忌讳“千城一面”“改面子不改里子”,“城市软装”又是如何解决大家最头疼的“质量”问题的?

  15天搭建出的城市烟火气

  “城市软装”是什么?我们可以先去浙江金华横店,体验一座主题公园的转型之路。

  横店影视城是金华唯一的5A级景区,近年逐步向休闲度假目的地转型,投资20亿元兴建了一座新型的影视文旅综合体“梦外滩”,融合了影视拍摄、主题乐园等多元业态,从2019年起,一直作为收费的度假景区运营。

  但受疫情和天气影响,2022年春节梦外滩度假区准备向本地公众免费开放。

  开放、本地。对一座大型主题公园来说,这两个关键词意味着经营方式的彻底转变:开放需要免费,必须摆脱门票依赖,促进二次消费;而本地人的休闲和消费需求又跟游客大不一样。

  梦外滩在诸多对比之后,邀请来街景梦工厂为景区进行“城市软装”,后者给出的方案是:为度假景区增添生活化场景,完成空间转型,以应对需求转变。

  图 | 横店梦外滩度假景区转型,“城市软装”方案从添加生活化场景入手  图 | 横店梦外滩度假景区转型,“城市软装”方案从添加生活化场景入手

  这套方案下的空间转型不需要大动土木,实际落地的是16个移动商铺、148组公共设施和4组景观设施,在现有的景区空间中运用组合场景焕发生活气息——

  移动商铺被安插进景区核心地带,供横店各大星级酒店入驻打造“梦外滩美食街”,原本因高价、高端而“高高在上”的景区美食,一下子就接地气了起来,变身浙江名点小吃、热门网红美食、横店特色小吃……景区核心地带就此建起“便民生活区”,“都市烟火气”有了生长的土壤。

  烟火气是什么?是生活体验,是情怀记忆,也是城市繁荣的底气。以美食街打底,再投入大量的公共设施,以休闲座椅、遮阳伞、夜景灯带、灯柱等为主力,让景区更加向城市广场的功能靠近,同时还借由这些设施串联起大小景点,营造生活街区感。

  而通过定制的功能和外观涂装组合,经营的是横店味道,唤起的是横店记忆,在梦外滩景区里自然而然地“生长”出一条当地人愿意来打卡游玩的“老街”。

  一套组合拳下来,2022年春节期间,最多时单日游客数量超1.8万名,刷新了梦外滩开业以来记录,这条“美食街”更成为金华人口中“横店美食新地标”。

  用可移动的方式定制场景助力城市更新,便是城市软装的“破题点”。此次落地的上百组可移动设施,全部由街景梦工厂设计和制造,不但搭建更为灵活,建设成本会比传统方式要低上50%-70%,而为了赶上春节档期,制造工期更被压缩到了短短15天!

  ——如何通过有效的资金投入和有限的改建,为当地的城市空间大大提升“质量”,带动更深层次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这本就是当前城市更新的一大难点。

  城市家具赛道上的弯道超车

  从落地的层面,亟待更新的城市,究竟需要什么?

  以街区为空间载体的夜间经济,以社区为空间载体的社区经济,还有大型综合体匹配文商旅融合转型……都是当下城市发展寄予厚望的风口,也是提升“质量”的关键。

  但老旧小区空间紧凑,配套设施短缺,又常常是城市记忆的保留地,更别提还要规划市政公共服务设施……拆建、环保、经济、就业等等问题,无一不是门槛。

  当下主流的解题思路,是利用“城市家具”优化城市空间。

  城市是人们的家,街区就是“客厅”,那么摆放在城市客厅里的各类设施,路灯、座椅、指路牌、艺术品等等,都是城市家具。除了基础功能,城市家具在视觉、空间构成上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也要更贴合当下的服务体验。

  尽管目前仍处于概念、标准均未统一的阶段,但城市家具已经成为一条超级赛道,而作为最早一批进入这一赛道、并打造出实际项目的企业,街景梦工厂早期参与了不少民生项目。

  图 | 新安夜市,由空置停车场改造,短短40余天便落成  图 | 新安夜市,由空置停车场改造,短短40余天便落成

  从海南清澜半岛的海鲜市场环保改造,银川市“早餐工程”、宝鸡蔬菜进社区工程等民生项目,到后来助力文商旅融合的主题商街、灯光夜市、亲子乐园、主题营地……在海内外创造了500多种商业场景,产品更卖到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实已经一脚踏入了城市升级发展的洪流。

  时代的机遇自然青睐有准备的企业,当国家力量推动城市更新时,他们已在城市空间优化和文商旅融合规划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应对疫情而研发的防疫设施、为城市更新而研发的智慧公厕、移动消防站等便民“家具”,还有为智慧城市而研发的智慧灯柱、智慧候车亭……

  图 | 可移动消防站,将在合肥淮河路步行街落地  图 | 可移动消防站,将在合肥淮河路步行街落地
  图 | 智慧候车亭,构建高端智慧城市公共设施生态  图 | 智慧候车亭,构建高端智慧城市公共设施生态

  前沿的城市家具产品被整合进“城市软装”场景中,最终成为一站式的城市更新解决方案:文化产业创意园、新型城市公园、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塑造新的城市IP……各大城市管理者或相关运营商只需要“一键下单”,就能获得全套的定制服务,也就不难理解,“城市软装”为何会成为许多城市的更新标配。

  城市家具相关产业早已存在,不过一直分散在成千上万家小企业的生产线上,因而呈现出碎片化、无序化、边缘化的特点。而街景梦工厂从定制移动商业设施入场,在短短五年时间里数次弯道超车,依次趟过了文旅融合、夜间经济的大潮,乃至在城市家具这个千亿规模的大市场里拔得头筹,正是在“一键下单”上做足了文章。

  高效方案是如何炼成的

  落到实际执行的层面,城市更新进程加速带来的变化已经显而易见:广州将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肉菜市场升级纳入到城市更新大规划之下;青岛在市北老城区瞄准新产业方向的同时,规划了历史文化街区;而天津雄安新区对老旧厂房的改造已初显成果……

  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需求,但遵循的均是两会所强调的“民生逻辑”。

  ——这倒逼出了城市家具的“柔性”逻辑。街景梦工厂曾表示:“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制造什么”,在2020年初疫情爆发时,为快速响应“战疫”,其团队突击10余天研发制造出防疫设备,进入国家能源集团、北京地铁等场所支援防疫。后来在山东省第三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上,这一防疫设备荣获金奖。

  而其他的单体产品,更是脱胎于早期的民生项目,根据当下的需求不断进化:比如从早餐车演变而来的移动商铺,从海鲜市场环保改造进化而生的特色集装箱产品等等。

  图 | 海贝多功能服务中心效果图  图 | 海贝多功能服务中心效果图

  这些经验最后催生了“柔性”生产理念:减少现场土木建设比例,通过预制性产品实现功能和美化。

  预制性产品要能直接体现老百姓的需求,街景梦工厂在杭州、山东、广州和意大利都灵建立起设计规划院,将城市更新规划与产品的设计制造紧密结合;而在山东潍坊、意大利都灵和埃及开罗(在建)几大智能工厂,其研发团队能够将各种设计迅速变为现实。

  最终进入市场的,便是不光大幅度降低建设成本,还能迅速落地的“城市软装”。同时延伸提出了“质感”理念:从个人需求上升到城市需求,运用文化符号和特色小商业展现城市品质。

  伴随着国内城市家具产业的重组和整合,这两大理念越发显现出价值:在制造端,零散的、传统的单一功能产品直接面临淘汰,整案的、统一规划的产品备受关注,也就对生产线提出了非标定制、快速响应等要求。

  在一线市场中摸索数年,这家企业也逐步淘汰了零散的生产方式,整合出更为系统的“城市软装”产品——

  运用汽车主题重塑沈阳百年吉祥街,为山东潍坊打造风筝主题智慧公厕,连续4年为河南5A景区云台山打造专属音乐节……“防止大拆大建”“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等问题迎刃而解,甚至还从中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更极致的尝试是,将一条时尚个性的主题商业街进行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并像工业化标品一样在电商平台售卖,实现城市软装的“一键下单”。在2020年的一次直播中,一天便卖出了5条“街”。

  时至今日,城市家具产业的未来仍在探索中,城市更新不是一揽子工程,是一个持续更新的过程,城市软装如何“可持续”?

  这是一个产业层面的提问,这个走在前沿的企业再次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回答,最终整合提炼出了“城市软装”的3S理念——Soft(柔性),Superior(质感),Sustainable(可持续)。

  可持续需要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线上,街景梦工厂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起更多的产业链企业,以完成全球化的高效生产。

  线下,在山东潍坊经济开发区,一座占地400多亩的“城市家具艺术智造产业园”正在拔地而起,创始人李文君计划,让这个线下产业园与其打造的城市家具工业互联网平台相互加速,5-10年在潍坊形成一个城市家具产业集群。

  想要城市生生不息,必须着眼长期,构建起个性化、科技感与人性化兼备的城市空间。而服务于城市发展的产业,需要从碎片和无序中,走向平台化集群式发展,才可能走上城市更新的大舞台,也才能谈得上“可持续”。

  从发展的角度,“城市软装”更加低碳环保,还能根据城市更新的不同阶段随时调整,更新升级也极为高效便利;

  从空间的角度,城市软装能够深入到街区、社区这样的城市毛细血管之中,从一些细微体验上改善人们的生活,提供就业岗位,刺激消费,从而让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

  也就不难理解,“城市软装”为何成为“标配”。“城市软装”式更新,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产业升级的加持下,我们可以期待更多样化、个性化的城市未来。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金华市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