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217支队伍晋级Botball国际大会!童程童美学员:在挑战中迁移能力、收获成长

217支队伍晋级Botball国际大会!童程童美学员:在挑战中迁移能力、收获成长
2022年08月01日 15:47

  “任务确定!开始组装机器人。”

  “传感器调试完毕,已优化代码,申请挑战!”

  是科幻大片吗?不,这些对话出自2022Botball国际教育机器人大会·亚洲分会·童程童美专场活动现场的一群4-12岁的孩子。

  7月31日,2022Botball亚洲分会·童程童美专场在湖南长沙火热开战。来自全国各地的超1500支战队、3000多名选手,通过层层选拔,登上了Botball国际教育机器人大会亚洲分会的挑战台。

  在这次活动中,选手们呈现出一场精彩纷呈的机器人挑战盛会。据现场公布的数据显示,有147支由童程童美学员组成的队伍获得了卓越工程师奖,179支队伍获得一等奖,93支队伍获得二等奖,89支队伍获得三等奖。

  其中,217支队伍成功晋级Botball国际大会,即将站上国际舞台,迎战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青少年。

  Botball国际教育机器人大会

  对于不关注科技素质教育和科创挑战活动的人来说,Botball国际教育机器人大会是一项很陌生的活动。

  实际上,Botball有着20余年的发展历史,已成长为国际上具有非凡影响力的青少年教育机器人活动。

  资料显示,Botball 国际教育机器人大会是一项国际知名的教育机器人活动。现如今,已有奥地利、中国、埃及、印度、日本等十余个国家的代表队参加到Botball 国际教育机器人大会活动中。每年Botball 帮助超过10000名各国学生在STEM科学、技术、数学、工程等领域获得成功。

  据了解,在中国,Botball官方授权童程童美为开放挑战组织中心。童程童美具有举办城市选拔活动的资格,也是Botball官方认证的唯一具有亚洲分会专场举办权的组织单位。

  优秀不是天赋,而是一种能力

  据现场几支获得一等奖队伍的教练介绍,在这些选手中,有些是初次参加亚洲级别的挑战活动,有的已经在各种国际挑战上征战无数。“那几个孩子,别看年纪小,已经拿下了好几次国际级奖项。”

  在Botball的挑战现场,许多人见证了一句话:“优秀的人在哪都会发光。”

  但是对此,这位有着4年科创挑战活动带队经验的教练却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孩子们的优秀并不是所谓‘天赋’。之所以他们看起来‘毫不费力’,是因为他们经过了无数次的训练和学习。”

  而对于所谓“优秀的人做什么都优秀”,童程童美未来教育研究院院长孙滢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孩子在一项挑战中获得的能力,通常可以运用到下一项活动中,这是一种学习的迁移。”

  Botball作为一项典型的机器人工程挑战活动,是锻炼孩子全方位能力的一个良好契机。

  Botball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在有限时间和有限资源的前提下,解决一个贴近实际的工程问题的机会。参与挑战的孩子需要组成团队共同完成一项机器人挑战任务,期间队员们需要亲自动手,利用官方提供的控制器、驱动器、传感器和结构套件搭建自主机器人(无遥控)。

  因此,在完成挑战的过程中,除了技术压力,选手们面临着场内的各种不确定性:有传感器突然失灵的意外;有队员沟通不畅而导致的调试失误;有经历了多次调整仍任务失败的困境等等。

  解决这些问题除了需要用到日常所学的知识,对孩子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临场发挥能力、危机管理能力都是一种考验。

  处理这些突发问题而收获的经验,将比任何一次课堂演练更让孩子印象深刻。正是真实挑战现场的这些不确定性,才能给孩子带来最难忘的成长体验。

  经历过这些困难的选手,自然能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运用到下一次挑战当中。而每一次参加挑战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使得他们越来越优秀。

  事实上,从Botball挑战中积累而得的能力和经验,不仅可以为孩子的下一项科创挑战赋能。学习的迁移跨越维度非常广,能够潜移默化地将一个领域的知识转化为更深层次的、抽象的原则,并在新的领域中加以重构和应用。

  「不限次挑战」,Botball让孩子遇见无限可能

  当然,在活动现场除了获得优异成绩的选手,也有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取得理想名次的选手,他们的状态如何?这会影响到孩子们对科创挑战活动的积极性吗?

  的确,参与挑战活动,成绩和名次是绕不开的话题。那么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科创挑战中获得成就感和学习动力?孙滢认为:“孩子如何看待成败,关键在于教育者的引导。”

  挑战现场,有一只队伍的设备突然出现故障,经过调试,机器人的行进路线还是有一些细微的误差,选手们仔细分析后选择了优化行进路线。然而,队员们在代码调试上花费了较长的时间,最终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该项挑战。

  在后续的复盘中,教练将孩子们的关注点引导至在这次任务中取得的收获,比如他们是如何找到故障原因的?怎么默契配合的?选手们很快从任务失败的沮丧中走出,转而开始探讨更好的解决思路。

  孙滢表示,让孩子更有成就感、动力更强的往往是真实的收获,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通过Botball等科创挑战活动来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与我们通常所见的比赛不同,在Botball挑战中,选手们并不是只有一次完成任务的机会。题目发布后,只要在规定时间范围内,队伍可自由安排调试及挑战,以启蒙级任务为例,通常有2次挑战机会,而入门级、进阶级等级别的挑战,则无次数限制。

  也是因为这样的挑战机制,选手们可以在一次挑战失败后,分析失败原因,修改代码、调整装置,再次尝试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选手们往往会以任务为导向,不断优化解决方案,不仅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他们明白了,一次失败并不算什么,因为他们总能通过调试与修改,使自己更接近任务目标,每次尝试都能获得新的收获。

  这也是童程童美的学员始终接触到的成长型思维教育:让孩子相信,他拥有着改变未来、创造未来的力量。

  2022Botball亚洲分会已经落下帷幕,然而这并不是终点。接下来,选手们将继续征战Botball国际大会的舞台,让世界看见中国青少年的光芒!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国际教育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