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中国传媒大学MBA学子赴张家口石片村开展助农行动

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中国传媒大学MBA学子赴张家口石片村开展助农行动
2022年08月10日 18:11

  乡村是新历史阶段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根脉所在。作为新时代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点,乡村不仅被定位为未来的“城市后花园”,同时也承担起为全社会提供食品保障、生态延续、文化传承等多元价值的重任。随着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的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人们对乡村的期待从近年的脱贫和美丽宜居逐步转向全面振兴,曾经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显得黯然的乡土性也在焕发新的内涵与外延。费孝通先生说:“乡土中国的根在土里”,如果说过往实践的关键词是“建造”,新时期的乡村发展则更加回归到广义的“种植”与“生长”,聚焦土地和土地上的人、物产、生态与文化,使其“像植物一般地在一个地方生下根”。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方针,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传媒大学2022级MBA学子组织以“践行公益、石片“杏”行、绿色兴农、科技助农”为主题的乡村振兴行动,于7月31日赴河北张家口怀来县官厅镇石片村展开实地调研。

  在石片村村委书记马帅青、石片村驻村第一书记梁飞以及官厅镇相关干部的带领下,MBA公益小组一行首先参观了石片杏树林。怀来县官厅镇石片村方圆数十里的杏树林,占地4500余亩。俯瞰之间,绿树阴浓,橘里透红的杏子,像小灯笼一样妆点着杏树,清风携着杏子独有的甜香拂面而来。恰逢石片黄杏丰收季,一派硕果累累、生机勃勃的景象。走进果园,和果农攀谈,他们对石片黄杏的点滴如数家珍,一一道来,淳朴的乡音道出了朴实的真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同学们感受采摘的乐趣,品尝收获的果实,体验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

  御用贡品“石片黄杏”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据了解,石片村种植杏树已有近500年的历史,石片黄杏曾为清朝康熙御用贡品,毛主席也曾用石片黄杏接待美国总统尼克松等外宾,是当地有名的土特产。回溯石片村种植黄杏之初,是当地果农基于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源便利、光照充足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在对清代古老而繁茂的杏树进行截枝移植后,一代代果农精心呵护,历经数百年含辛茹苦的培育,最终栽培出果大核小、肉厚汁多、质地细腻、色泽鲜亮、杏肉离核、果肉浓香、酸甜适度的石片黄杏。

  石片黄杏营养丰富,清凉鲜渴,消食开胃,促进食欲,为助养人体之佳品。果实内含有多种有机成分和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及无机盐类。值得一提的是,石片黄杏是维生素B17含量最为丰富的果品,而维生素B17又是极有效的抗癌物质,对癌细胞有杀灭作用,对正常健康的细胞无任何毒害。

  石片黄杏兼具经济价值,是一个鲜食、加工兼用品种,有甜、苦两种,是制作各种杏脯、糕点、冷食、糖果的重要原料。目前,以石片村为中心的杏产业带种植面积达5000亩,杏扁达6000亩,年产黄杏80万斤,杏扁20万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

  贡品石片杏难成当地农民致富法宝

  虽然石片黄杏在当地培植历史悠久,营养价值高,但仍然无法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法宝。当地领导介绍石片黄杏的种植、培育、产品等缺少标准化与科学论证,说服力较弱,再加上缺少销售团队和机制,对外市场推广也举步维艰,知名度难以打开,目前销售局限在熟客的购买与推广之间。

  为了打开石片黄杏的知名度,提高村民收入,近几年石片村陆续开拓采摘、旅游等产业,每年7月石片黄杏成熟时,石片村会推出官厅石片黄杏采摘节等活动。但是由于周边配套设施较差,采摘节一直处于小规模活动,对打开石片黄杏的知名度能量有限。

  中国传媒大学MBA学子建言献策 助力石片杏走出去

  经过对石片黄杏的深入了解,MBA学子结合自身知识储备优势,积极探索“智慧农业+特色产业+乡村振兴”新路径,为当地村领导和果农建言献策。期间,MBA学子为石片村领导进行了关于品牌建设与品牌传播方面的培训,详细讲解了产品线上的推广方式及方向,如充分利用线上平台、自媒体平台、社区团购等,并给出了可实施方案及建议,内容包括品牌定位、产品包装设计、营销策略等。让石片黄杏提高知名度,让当地果农增收致富,进而激发乡村产业振兴活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走实走深,让石片黄杏经济“活起来”。

  乡村兴则国家兴,MBA学子紧紧围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指导意见,结合石片村具体情况踊跃献策,提供了建设性意见。双方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达成多项合作意向。随着合作的深入,下一阶段还将进一步推动当地特色农产品、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夯实以“石片黄杏”为主题的文化产业链。MBA小组将谨遵“绿色高质量发展”宗旨,从“人民期盼”出发,以“人民满意”落脚,在帮扶石片村的振兴与发展的道路上发光发热。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